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明朝調兵都是幾十萬的 清朝調兵爲什麼最多隻有幾萬人

明朝調兵都是幾十萬的 清朝調兵爲什麼最多隻有幾萬人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真的瞭解清朝調兵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看明朝打仗,不管仗打得好不好,氣勢都是很足的。

永樂8年,明成祖親征蒙古,兵力達50萬。

土木堡之變時,明英宗一把梭哈把20萬大軍報銷了。

即使到了明末,薩爾滸、鬆錦之戰,大明也能拿出10餘萬大軍來。仗確實打得垃圾,但排場還是很大的,看得出是個大國在打仗。

清朝打仗就有點“小家碧玉”了。

明朝調兵都是幾十萬的 清朝調兵爲什麼最多隻有幾萬人

康熙徵噶爾丹,烏蘭布通之戰10萬,昭莫多之戰9萬,算大清最大規模的用兵了。

到清朝後期,更是急死人。

京城被洋人兩次攻下,饒是如此,整個過程中,堂堂大清沒有組織過十萬以上的會戰。

第二次鴉片戰爭,決定性的八里橋之戰。大清僧王、勝保調了3萬軍隊,敗後,咸豐爺就只好逃出北京了。

甲午戰爭時,面對“蕞爾小國”日本,大清一敗再敗,但除了海城之戰(日軍分兵山東戰場,海城兵力薄弱)兵力數倍於敵外,清軍幾乎沒有在任何一場戰役中處於兵力絕對優勢。

明朝調兵都是幾十萬的 清朝調兵爲什麼最多隻有幾萬人 第2張

外戰如此,內戰也差不多。太平天國時期,北伐軍都打到京畿附近,大清卯足了勁,也就湊了僧王、勝保4、5萬人前去鎮壓。而在天京附近,大清彙集精兵強將,搞出江南江北大營,兵力也不過4、5萬人。

平定太平天國,幾乎完全依賴湘軍這種非經制兵。

大清怎麼沒人打仗呢?

軍隊規模差距大

明朝的軍隊規模是龐大的。

朱元璋在定天下衛所的額度時,天下兵達到了191萬。

到永樂、宣德年間,兵力更是膨脹到了310餘萬。

清朝的人口比明朝多得多,按理說,軍隊規模應該更多才對。

但是,大清統治者對漢人保持着很強的警惕。

明朝調兵都是幾十萬的 清朝調兵爲什麼最多隻有幾萬人 第3張

他們必須保證滿蒙八旗的力量居於優勢地位,即保持“內重外輕”,纔可能保持統治。

由於滿蒙漢八旗一共不過20萬人,因此,他們對其他部隊是既用又防。

綠營的規模被嚴格控制,最多時也不過60萬。

而且,這60萬綠營被“劃整爲散”,分散部署於各營、汛,到戰時,再從各處抽調兵力彙集,而且,“兵皆土著”,要調兵,流程極其複雜,效率低下。

因此,大清的軍隊規模小,而且,由於分散部署、調兵流程繁瑣,臨戰事時,實際能集結的更少。

清初國防形勢不錯

用兵需求,也決定着用兵規模。

明朝調兵都是幾十萬的 清朝調兵爲什麼最多隻有幾萬人 第4張

大明立國時,北元佔據着內外蒙古,南到長城,東到女真,西到哈密,北到葉尼塞河,實力雄厚,並聲稱自己依然是中原的統治者。

此後,瓦剌更曾俘虜明朝皇帝,威逼北京,對大明的統治造成極大威脅。

明末,女真又在東北興起。

因此,明朝的國防形勢一直嚴峻,用兵需求極大。

相比之下,大清入關前,已經基本整合了滿蒙,最大限度消解了北方草原民族的威脅。

準噶爾只在貧瘠的漠北活動,總人口不過數十萬,很難威脅大清。

因此,清初,兵力比明朝少得多,但基本夠用了。

那麼,晚清,國防形勢嚴峻,爲何大清仍然兵力不多呢?

大明與晚清:戰爭樣式變化

明代與清初的戰爭,仍然是古代戰爭。

無論是明成祖徵蒙古,還是康熙徵噶爾丹,其作戰樣式與兩千年前漢武帝伐匈奴沒有本質區別,集結大軍,開赴戰場,尋找對手,一戰而勝。

到晚清時,情況變了。

由於與對手有代差,仗在哪裏打,怎麼打,全部是對手說了算。

大清的軍隊規模雖不如大明,但總兵力遠多於同時期任何對手。

不過,在實際作戰中,大清往往處於絕對被動,根本無法發揮兵力優勢。

明朝調兵都是幾十萬的 清朝調兵爲什麼最多隻有幾萬人 第5張

鴉片戰爭時,數萬英軍,通過海軍機動,來去自如,大清雖在總體上擁有絕對兵力優勢,但卻不知在何處設防,如何設防,每戰兵力都不佔優勢。

第二次鴉片戰爭時,大清在京畿有十餘萬大軍,但處處設防,英法聯軍大沽口登陸,直下京師,大清倉促間先後只有不到5萬人參與了實際作戰。

甲午戰爭時,北洋水師戰敗,制海權爲日本掌握。大清集結十餘萬大軍于山海關一帶,調兵遣將反擊海城,但日軍卻轉兵山東,攻取威海衛,迫使大清屈服。

如果說清初“不需要”大軍,那麼,晚清即便有大軍也“打不着”對手。

因此,李鴻章等精英認識到:國防的重點在洋務,在海防。

明朝調兵都是幾十萬的 清朝調兵爲什麼最多隻有幾萬人 第6張

晚清將主要資源投入到軍隊近代化上,購置新式裝備、打造海軍、培養新式軍官、訓練新式軍隊,無力進行大規模擴軍。

統計口徑基本一致

最後,提一嘴:明清都是距離今天比較近的朝代,留下的相關資料都是比較齊全的。

明、清用兵,多少兵馬,各處調集多少兵馬、物資,都是有詳細數額的。

而且,明清的調兵,調兵,都是指調集的兵戶。其中,作戰部隊、後勤部隊都統一涵蓋在內。

所以,在用兵數字上,明、清的統計口徑基本一致。

因此,對於明清戰役規模的巨大差距,不應隨意以統計口徑或“不可信”來解釋。

作爲一個古代王朝,清是比較成熟的。

因此,他能以比前朝少得多的軍隊,維繫其統治兩百餘年。

不過,當歷史的車輪進入近代後,不敢動員民衆的朝廷,終究是要被歷史所淘汰的。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