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明朝調軍真的就幾十萬嗎 清朝打仗爲何只能幾萬人

明朝調軍真的就幾十萬嗎 清朝打仗爲何只能幾萬人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8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明清打仗的故事,歡迎關注哦。明朝調軍一次就是幾十萬大軍嗎?清朝打仗爲什麼只能調兵幾萬人?兩者之間的區別爲何那麼大?

明朝一調兵就幾十萬?不存在的。

這裏有兩個問題,第一是史書記載的問題,第二是兩個朝代軍事制度的問題。

首先說第一點,史書記載的問題。

中國古代史書在作戰人數的統計上水分都比較大,而且是年代越久遠,水分越大。

明朝調軍真的就幾十萬嗎 清朝打仗爲何只能幾萬人

相比之下,清朝史料的記錄最爲詳實可靠,最接近真實的情況,而明朝尤其是明初期則不大可靠,所以纔有了朱元璋朱棣動輒出兵幾十萬的情況出現。

更重要的是,早期史料記錄非常模糊,調動兵力的數字既包含真正的職業兵,也包含隨同的民夫等,所以數字顯得就很多。而明中後期和清朝史料的記載就很明確了,從哪個地方調來多少兵,每一條都記錄在案,並沒有模糊地把輔助人員也記錄在案。於是,數字的水分也就被擠幹了,比較接近真實的狀況。

其次,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與兩個朝代的軍事制度有很大關係。

明朝初期盛行衛所制,衛所制下軍戶世代從軍,邊鎮還會通過設置軍屯,世代戍守,自給自足,儘量不花朝廷的錢,所以明初全國的總兵力還是很驚人的。而且在軍事調動中,主要涉及軍戶,而軍戶出人不單單涉及作戰人員,也包括輔助人員,所以在統計中應該是把兩類人算在了一起,顯得人數比較多。到明朝中後期,衛所制瓦解,朝廷只能採用募兵制,放權給將領,而募兵的成本就要大多了,只能選擇少而精的發展道路。打仗調兵時,作戰人員與輔助人員也要分開,所以薩爾滸之戰時,明朝最多也只能調集八萬人。

清朝則不同,清朝的八旗制雖然本質上也屬於制,但八旗兵是有財政補貼的。所以,爲了儘量節省開支,不造成太大財政負擔,清廷只能把八旗兵控制在一定範圍。換句話說,八旗走的就是少而精的發展路線。

明朝調軍真的就幾十萬嗎 清朝打仗爲何只能幾萬人 第2張

後來,康熙帝爲解決三藩問題,又擴充了綠營。綠營人數雖多,但分佈全國,且兼具國防軍、武裝警察、治安民警、交通警察、城管等多重性質,所以必須相對平均地設置在各省。這導致各地駐防八旗的設置也比較分散,因爲駐防八旗的一大任務就是駐守地方要衝,以防備綠營的叛亂。

一旦發生戰事,無論八旗還是綠營,都要從各省分期分批調動出來,麻煩緩慢不說,而且不能多調,一方面是因爲調太多就沒人控制地方秩序了,另一方面是因爲調兵的餉銀不是朝廷出,而是本省先墊上,最後再報銷。但報銷往往很麻煩,地方各省無形間就吃了啞巴虧,所以可調之多,調的時候更是跟擠牙膏似的,十分麻煩,能調幾萬人已經很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