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推恩令號稱無解陽謀 推恩令到底高明在什麼地方

推恩令號稱無解陽謀 推恩令到底高明在什麼地方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9.0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真的瞭解推恩令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沒有無解的陽謀,只有暫時的終局。

博弈是陽謀。博弈的終局是納什均衡。推恩令之所以無解,就是因爲它製造了一種納什均衡。漢武帝恰是這個納什均衡的設計者。

漢高祖奠定的博弈局面

漢初62個郡,劉邦直管15個,剩下的在11個諸侯王手中。而11個諸侯王中,有7個是異姓諸侯王。即:楚王韓信、樑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趙王張耳、燕王臧荼、長沙王吳芮、韓王信。

推恩令號稱無解陽謀 推恩令到底高明在什麼地方

這是漢初形勢,一個非常不穩定的博弈局面。所以,這不是博弈終局,沒有形成納什均衡。誰最擔心不穩定?必須是劉邦。在這種情況下,劉邦天天擔心誰會掀桌子、造反。

“正月,諸侯及將相相與共請尊漢王爲皇帝”。公元202年,漢歷正月,劉邦汜水稱帝。“秋七月,燕王臧荼反,上自將徵之”。公元202年,漢歷七月,就出現了異姓王造反。

所以,楚漢爭霸而大漢立國,之後不是休養生息,而是統一戰爭,即漢平異姓王之戰。

這場仗,一直打到公元前195年,纔算勉強收尾。爲什麼說勉強,因爲燕王盧綰還沒平定;爲什麼說收尾,因爲劉邦在這一年死了。

推恩令號稱無解陽謀 推恩令到底高明在什麼地方 第2張

劉邦死後,大漢天下實現了博弈的終局嗎?

實現了。如果要找一個標誌性事件,那就是白馬之盟。白馬之盟的內容總共兩條:一條是非劉氏不得封王、一條是非有功不得封侯。實際上,還要引申出一條,那就是:非列侯不得爲相。

在朝堂,實現了權貴合謀,合謀的結果是:劉氏當天子、功勳當丞相。在地方,形成了郡縣與封國並行,並行的結果是:郡縣是皇帝大宗的、封國是同姓小宗的。只要朝廷一直是權貴合謀,再配合上郡縣,那同姓諸侯王基本鬧不了事。而只要封國一直是同姓諸侯王,再配合上郡縣,那功勳集團也鬧不了事。

這就是一種納什均衡。

所謂納什均衡,是指各個足夠聰明的博弈參與方,陷入了一種誰也無法通過單方面改變策略以謀取更大好處的博弈局面。簡單說,在這種博弈局面裏,大家都認命了,因爲誰也改變不了。

朝廷要實現更大利益,就應該直接搞郡縣。但是,做不到。封國要實現更大利益,就應該自己搞獨立。但是,也做不到。皇帝、功勳以及諸侯王,各個博弈參與方,是相互牽制的,誰也無法通過單方面改變策略,實現利益最大化。這就是一種均衡,大家只能維持現狀。

漢景帝撬動了博弈局面

雖然有呂氏之亂,但亂不到哪裏去。因爲博弈局面沒變,呂后以及呂氏家族也沒能改變。所以,呂后這位鐵血太后,無法逆天。要逆天,就得被局面整死。

推恩令號稱無解陽謀 推恩令到底高明在什麼地方 第3張

漢文帝這個皇帝,恰是博弈局面的產物。爲什麼是他?皇帝太強勢,功勳集團受不了。皇帝名不正,諸侯王就不答應。漢文帝最合適,所以一切都在局中。

博弈有終局,但變化無止境。

到了景帝上臺,大漢形勢發生了變化。首先是同姓王與皇帝的關係淡了,“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就拉倒”,到了景帝,正好是第三代。其次是皇帝的能力變大了、慾望也變大了,因爲國力一直在增長。經歷休養生息,景帝時期的大漢,完全不是劉邦時期的殘破樣子。

最先耐不住寂寞的是漢景帝,他要削藩。歷代皇帝都有直接統治的衝動,直接搞郡縣,然後自己收租子。這多香!

漢武帝時期,一個千戶侯每年收入是20萬。而曹參和蕭何這種萬戶列侯,封邑達到4萬戶,就是800萬的年收入。但蕭何和曹參的封邑戶數再多,也才一個縣。那擁有幾十個縣的諸侯王,一年就是幾個億、十幾個億的收入。加上開礦和煮鹽的收入,絕對是天文數字。

不衝別的,就衝錢,漢景帝也會動削藩的念頭。然而,削藩削出了七國之亂。沒法削了,只能到此爲止。

推恩令號稱無解陽謀 推恩令到底高明在什麼地方 第4張

但是,到這個時候,漢初形成的納什均衡已經鬆動了。

首先是諸侯王的封地變小了,以前的大國能有幾十個縣,現在最大也就十幾個縣;其次是諸侯王沒實權了,封國官員必須是中央派來的朝廷命官;第三是諸侯王的收入僅限田租,煮鹽、開礦這些賺大錢的買賣,都是朝廷的。簡單說,諸侯王這個博弈參與方的力量變弱了。

漢武帝設計的博弈局面

在漢武帝上臺之後,諸侯王基本不成氣候了。但是,前面說的兩個問題一直沒解決:一個是皇帝始終控制不住直接統治的衝動;一個是錢多不扎手,諸侯王雖然只收田租,卻也收了不少錢。而這些錢本來應該是皇帝的、朝廷的。因爲力量變大的皇帝和朝堂肯定這麼想。

所以,漢景帝未竟的事業,漢武帝這個好兒子就一定要努力完成。那繼續硬削藩啊?交出封地、啥事沒有;不交封地、乾死拉倒。但是,已經沒必要了。被漢景帝一折騰,諸侯王,已經由從前的大老虎變成了此時的乖乖貓。

這時候的主要障礙,是情面和道理。劉徹當了皇帝,劉徹哥哥弟弟們當了諸侯王,大家都是手足啊。這個情面必須要講。削藩總得講道理,分封是老祖宗劉邦定下的規矩,你不能不聽祖宗的吧?而且,你老爹漢景帝已經說不削了,你可以不守祖宗的規矩,但老爹的規矩總得守吧?

推恩令號稱無解陽謀 推恩令到底高明在什麼地方 第5張

守就守吧,卻守得不情不願。

諸侯王沒了實權,只能坐在家裏收租子。封國官員也都是朝廷派來的。而這幫中央幹部,完全不把諸侯王當回事,沒事找事也要往死裏欺負。當時的中山靖王,漢武帝的哥哥,也就是三國劉備的老祖宗,曾跑到漢武帝面前哭鼻子、告御狀:你手底下的那些個官員,真把我當三孫子了,一點兒臉都不給。

此時的大漢諸侯王,就是這幅德行。

然並卵,這也沒用。收拾諸侯王,是大漢皇帝的一貫調性。於是,漢武帝搞了推恩令。推恩令的具體規定,就不說了。打個比方:諸侯王生了三個兒子;以前,是嫡長子繼承製,老大當王,老二老三靠邊站;現在,漢武帝這個大族長看不下去了,老大封個王,但老二老三也要封,起碼也要封個列侯。這就是推恩令。無論怎麼封,封的都是諸侯王的地盤。所以,皇帝搞推恩就搞得特別徹底,分別人家的錢,自己自然不心疼。

推恩令到底是什麼陽謀

諸侯王肯定不傻,這麼推下去,肯定要把封國推沒了。於是,淮南王和衡山王直接造反,造反的原因很簡單,就是不同意推恩令,要爲後代子孫留塊封地。

但是,造反不會成功。一是因爲諸侯王沒實力,景帝以後全成了乖乖貓,拔了牙的老虎還怎麼咬人;二是因爲根本就動員不起來,老爹和老大要跟朝廷死磕,但老二老三肯定不幹。

推恩令號稱無解陽謀 推恩令到底高明在什麼地方 第6張

這時候,諸侯王的非嫡長子們,就成了一個新的博弈參與方。而這就是推恩令的高明之處。

在央地關係中,漢高祖劉邦奠定的博弈局面,是讓皇帝和諸侯王陷入了一種囚徒困境。

皇帝的壓倒性策略是取消諸侯王、然後直接統治。諸侯王的壓倒性策略是直接獨立、然後自己當皇帝。但是,這個壓倒性策略,誰也無法實施。因爲郡國並行是一種納什均衡的局面。

所有諸侯王聯合起來,一起搞獨立,那肯定能成功。但是,槍打出頭鳥,誰敢造反、鬧獨立,皇帝和朝廷就首先幹誰。朝廷削掉所有的諸侯王,自己去統治,那肯定能賺很多錢。但是,好虎架不住羣狼,諸侯王集體造反,朝廷也受不了。

這時候的博弈參與方,是皇帝和諸侯王、朝廷和封國。但是,漢武帝這傢伙卻設計了一個新的博弈局面。

在推恩令的這個博弈局面中,諸侯王、諸侯王的嫡長子、諸侯王的非嫡長子,這三者陷入了一種博弈。然後,漢武帝則貌似置身事外了,你們三方好好玩、我來主持公道。

所以,推恩令不是皇帝搞了一個新政策、去削弱諸侯王,而是皇帝設計了一個新的遊戲規則、讓諸侯王自己玩。推恩令重新設計了博弈局面。

以前是皇帝與諸侯王的博弈,現在是皇帝、諸侯王、諸侯王嫡長子和非嫡長子的博弈。而在這個新的博弈局面中,皇帝完全可以置身事外,看着諸侯封國自己內鬥。

推恩令號稱無解陽謀 推恩令到底高明在什麼地方 第7張

結果會是什麼?諸侯王只能把推恩令貫徹到底,從一個個的諸侯王封國變成一個個的列侯封邑,甚至到最後,連列侯的封邑都不會有。收拾韓信、英布和彭越,劉邦很費勁,要鬥智鬥勇。但是,收拾蕭何這些人,完全不用。即便蕭何是丞相,劉邦也是想關進監獄就關進監獄。

那最後收拾了嗎?

推恩令的開啓時間是公元前127年,而公元前112年,漢武帝就搞了酎金奪爵,一出手便幹掉了106個王侯。而公元前105年、公元前91年以及漢宣帝公元前66年、公元前54年,大漢朝廷又搞了幾次小規模的奪爵。沒了諸侯國,皇帝完全可以放飛自我,想怎麼玩就怎麼玩。

但是,我們能說推恩令這個陽謀,是無解的嗎?

對於諸侯王,完全無解。因爲這是一個納什均衡的博弈終局。

呂后厲害不?厲害,但她破不了劉邦設的局。所以,呂氏家族取代不了劉姓天下。

漢景帝彪悍不,說削藩就削藩,一天都不能等,直接硬削藩。結果呢?搞出了七國之亂。

七國之亂彪悍不,你敢削、我就反,嚇得漢景帝腰斬晁錯謝罪。結果呢?諸侯王被拔了牙齒。

一旦進入納什均衡,就是博弈終局。這時候,所有人都是局中人,都無法通過單方面的策略改變局面,只能認命。否則,就不叫博弈終局。

漢武帝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他設計了一個新的博弈局面。但不要忘了:博弈有終局、變化無止境。

漢武帝能夠設計博弈,是因爲形勢變化了。在文帝時、景帝時,皇帝就沒有能力去設計博弈。因爲皇帝敢這麼玩,諸侯王就敢造反。文帝、景帝這兩個皇帝太慫,那劉邦不慫吧?但是,劉邦也只能繼續分封。形勢不允許,大英雄也只能是池中盤龍。形勢允許,大英雄才能乘勢而爲。

而設計了這個博弈局面之後,大漢就能萬事無憂了嗎?諸侯王趴下了,豪族們起來了。到王莽篡漢,劉姓宗親只能依靠豪族和起義軍才能重新復漢。而到了東漢末年,大漢宗親更慘了。稱雄的劉備,跟曹操和孫權比,完全可以說是白手起家。

但,我們必須佩服漢武帝的高明。

博弈的初級水準,是跟隨:別人爲了高考都去刷題了,你再不滿意也得跟着去刷。博弈的中級水準,是參透:刷題拿高分不是爲了增強能力,而是向大學發信號,我有能力、趕緊錄取我。博弈的高級水準,是出局,另闢蹊徑、劍走偏鋒,找到一條不用刷題也能成功的出路。而博弈的頂級水準,則是設計博弈。漢武帝已經到達了這個層級。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