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漢朝推恩令的介紹 推恩令和附益之法的關係

漢朝推恩令的介紹 推恩令和附益之法的關係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朝推恩令是中國封建社會史上的一項制度,推恩令是在西漢漢武帝時期確立起來的,之所以要頒佈推恩令,是因爲在當時一些權勢大臣的勢力過於大,已經影響到了皇帝的統治,皇帝爲了改善自身被動的局面,便出臺此制度來使得權勢大臣的權利有所減弱,從而對自身的統治有所穩定。

漢朝推恩令的介紹 推恩令和附益之法的關係

  推恩令的執行者漢武帝

  推恩令這項制度具體是這樣實施的,因爲諸侯王有很多的土地,自身的權利也很大,皇帝便要首先削減他們所擁有的土地,怎麼削減呢?就是將諸侯王各自分爲好幾個國家,使得他們的子弟也享治理王國的權利,依次分封,這樣便使得土地的權利掌握在多個人手中,而不是諸侯王一人手中,這樣諸侯王的權利也就沒有以前那麼大了。這樣給子孫分封,直到土地都分沒了就停止了,到時候就不會擔心諸侯王的勢力過大而影響皇帝的統治了,以上便是漢朝推恩令的具體措施,這樣的做法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削減諸侯王的權利,來使得皇帝的權利更加穩定。

  漢朝推恩令從根本上解決了國家發展的問題,諸侯王所擁有的田地也逐漸變少了,自然他們的勢力也會有所減弱。漢朝漢武帝頒佈的這個推恩令是一個很明智的選擇,因爲這樣就避免了那些諸侯王對皇帝所做措施的不滿,從表面上使得諸侯王覺得是皇帝在對他們施加恩惠,實際上是有利於中央權利的集中。

  推恩令和附益之法

  任何一項法規的出臺,都會有其一定的價值和意義,也一定符合當時的歷史背景。推恩令和附益之法,都是具備了這樣的條件和功效。那麼推恩令和附益之法分別是什麼呢?它們又有什麼樣的關係呢?

漢朝推恩令的介紹 推恩令和附益之法的關係 第2張

  推恩令和附益之法的實施者漢武帝雕像

  推恩令和附益之法都是西漢漢武帝時期頒佈推行的,用以解決諸侯國的一些問題的治國政策。推恩令的意思就是,規定諸侯的子弟,雖然依舊是嫡長子繼承王位,但是諸侯其他的兒子們可以分別得到候位以及各自的封地,而且新封的候國就不再隸屬於原本的諸侯了,而是由地區所在的郡來進行管理。這樣,中央只是出名義,沒有受到損失,但諸侯則被割得七零八落,勢力也越來越弱,從此喪失了向中央集權挑戰的實力。附益之法,也就是附議法,是西漢時期漢武帝爲了解決諸侯國的一些問題而推行的法律。它的主要內容零散的記載在班固《漢書》以及范曄《後漢書》的註解當中。

  在西漢初期,由於政治破衰,經濟蕭條,漢高祖劉邦也是剛剛在楚漢相爭中獲勝,登基做了皇帝,因此,劉邦爲了解決漢初政治經濟的困窘局面,也是爲了穩定邊疆局勢,剷除異姓諸侯王,劉邦分封了大量的同姓諸侯王,各自佔據一方。到了漢武帝劉徹執政時期,劉徹採用了主父偃的建議。主父偃是山東臨淄人,他是漢武帝內朝的顧問,對當時的政治很有影響,他看出了分封諸侯的弊病,於是他向漢武帝劉徹提出了推恩令,漢武帝覺得不錯,於是出臺了推恩令。附益之法是和推恩令一起出臺的措施,主要是爲了解決官員賄賂中央大臣這個問題而制定的。

  推恩令和附益之法都爲漢武帝的中央集權統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爲之後封建帝王治理國家起了至關重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