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朱允炆推行削藩時,爲何不像漢武帝那樣實行推恩令?

朱允炆推行削藩時,爲何不像漢武帝那樣實行推恩令?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4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允炆是明朝第二位皇帝,他即位後,力行削藩政策,這一行爲導致了靖難之役。他爲什麼不向漢武帝學習,推行推恩令呢?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朱允炆不用推恩令削藩,主要是因爲明朝的藩王,壓根就沒有封國。

而且,朱允炆剛即位時手裏掌控的力量,極爲強大,完全可以讓他直接來硬的,根本用不着他玩推恩。這種手段。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在歷史上一直有得國最正之說。因爲朱元璋出身最低,早年做過和尚要過飯,完全是憑藉自己的本事,打下了整個天下。所以相比歷史上其他很多朝代,明朝的歷史包袱是最輕的。

明朝開國以後,朱元璋除了要考慮很多國家大事需要考慮之外,還有一個問題也必須要考慮一下。這個問題,就是明朝以後的宗室政策。

古代天子家事既是國事。宗室政策的制定,將直接關係到以後很多年,這一點朱元璋還是明白的。不過至少在明朝剛建立的那十幾年裏,老朱還不用因爲這個問題太發愁。因爲老朱是白手起家,沒有任何親戚需要他分封。需要封王的,除了兩個侄子和義子之外,都是自己的兒子。既然都是自己家的人,老朱自然也不用太早就思考這些事情了。

朱允炆推行削藩時,爲何不像漢武帝那樣實行推恩令?

但是,到了洪武二十五年,這一年發生了一件事,將這個問題直接推到了老朱面前。

太子朱標死了。

死在老朱之前。

對於朱標這個嫡長子,老朱是極爲滿意的,滿意到之前從來沒有任何後手。所以朱標一死,老朱兒子雖然多,但是卻暫時沒有能夠替代朱標的人。

好在朱元璋活得還比較長,這時候再培養一位儲君,倒也不是太難的問題。不過,朱元璋大概實在是太愛自己的這個大兒子,在經過一番考慮後,朱元璋竟然做出了一個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決定。

跳過兒子這一輩,直接立朱標的兒子做儲君。

所以最終,朱元璋選中了朱允炆。

但選擇朱允炆做儲君的話,又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朱允炆年齡實在太小,老朱選中他的時候,朱允炆才只有15歲。至於資歷,更是淺薄如紙。

年齡小,沒資歷,如何能坐得穩皇位?如何能夠鎮得住那些驕兵悍將,守住大明江山?

面對這個問題,朱元璋很快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殺人、封王。

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以大將藍玉謀反爲藉口,發動藍玉案。此案牽連超過一萬五千人,朱元璋藉此案對軍方大下殺手,幾乎將洪武年間所有開國武將,以及所有擅長進攻的將軍,全部處死。老朱用自己的血腥手腕,讓朱允炆無需再面對驕兵悍將的威脅。

然後,老朱又將自己的所有兒子,全部派到邊疆上,去給孫子站崗放哨。在把兒子們派到邊疆封王之前,老朱不是沒想過未來地方藩王權力過大,從而威脅中央的可能。所以,老朱創造性地制定了一套和之前所有王朝,都截然不同的分封政策。

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

簡單來說,以前的很多王朝進行分封,都需要分出一塊地方,交由藩王進行管理。這塊地方,就是藩王的封國,封國內的軍事、財政、政務管理等一切,都是由藩王自治的。藩王的封國,在整個大一統王朝當中,相對獨立。

但是明朝的這套制度則截然不同,藩王確實封出去了,但是沒有封國,沒有自己的實際控制地盤。而且,朱元璋基本剝奪了藩王對地方財政的插手權力,藩王沒有對地方百姓徵稅的權力,想要錢只能向中央要。另外,所有藩王所轄軍隊,只有自己的王府衛兵,規模在五千到三萬之間。所有宗室,不得參與勞動,不得進入政治系統內管理國家。

朱允炆推行削藩時,爲何不像漢武帝那樣實行推恩令? 第2張

最後,朱元璋又給朱允炆留下了過百萬的常備軍隊,隨時可以供他調遣,形成了強幹弱枝的局面。

做完了這一切之後,老朱才放心的撒手人寰,將大明的至高皇位,交給了朱允炆。

客觀來說,老朱設計的這套藩王政策,近乎完美。

在老朱設計的這套制度下,藩王只能控制最多三萬的常備軍隊。相比朱允炆控制的百萬大軍,實在微不足道。就算數位藩王聯手謀反,所控制的軍隊在朱允炆面前,依然無需畏懼。朱允炆剛登基那會兒,明朝所有藩王手中的軍隊,全都加起來,都不到四十萬。和朱允炆控制的精銳明軍相比,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別的。

而且,藩王沒有財權,如果敢謀反,中央第一時間斷掉財政支持。藩王手底下的軍隊,就會徹底沒了軍餉,沒了補給。沒有錢,還想造反?做夢吧!除了財權之外,藩王還不能染指地方政務,沒有實際封國地盤。這種情況下,藩王還想造反,那無異於是在作死。

但是。

之所以說是近乎完美,肯定還是有其不足之處的。

從後來的歷史發展當中,我們看到,這套制度,至少有兩個缺點。

首先,是所謂的食祿而不治事。朱元璋禁止包括藩王在內的所有宗室,參與國家政務體系,甚至不允許他們勞動,完全就靠國家花錢養着。老朱這樣做,一是怕未來自己的子孫後代,勞動的本事不行,再像自己當年那樣去要飯,所以給子孫後代一個保障。二是怕這些宗室參與實際事務以後,分掉皇帝手裏的權力。

這個法子,在明朝最初的一百年裏,一點問題都沒有。老朱兒子雖多,但以一個國家的力量,去養幾十個王爺的衣食無憂,還是很輕鬆的。

但到了明朝晚期的時候,等到明朝宗室人數,已經達到幾十萬人的時候,情況就截然不同了。

到了明朝末期,國家財政本就已經捉襟見肘,又需要花大量的財政,去養活這些不能參與勞動的朱家宗室成員。這就導致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禎,完全被錢這個字給拖垮了,想打仗想賑災,但就是沒有銀子。

因爲銀子都拿去養那些宗室了。

明之亡,實亡於缺錢,這話其實一點都沒錯。

當然,這個弊病,還要很多年以後才能體現出來。老朱設計的這套制度,第二個缺點,就在於人。

如果在位的皇帝,實在沒什麼本事。就算坐擁百萬大軍,都打不過人家擁兵兩三萬的藩王呢?這種可能,好像怎麼看都微乎其微。手握百萬大軍,背靠強盛的國家機器,打不過一個擁兵兩三萬、同時還沒有財政支持的地方藩王,那不如找塊豆腐撞死算了!

朱允炆推行削藩時,爲何不像漢武帝那樣實行推恩令? 第3張

但正是這種微乎其微的可能,在朱元璋死後,成了現實。

朱允炆登基後,首先面對的問題,就是這些藩王。在這個問題上,朱允炆和朱元璋真的談不上誰對誰錯,只能說是立場問題。對於朱元璋來說,邊疆站崗的都是自己的兒子,借他們八個膽子也不敢造反。但對於朱允炆來說,站崗的都是自己的叔叔,那是有可能和自己競爭皇位的!

削藩,勢在必行。

問題是,該怎麼削?

歷史上最有名同時也是最有效的削藩手段,就是漢武帝時期實行的推恩令。所謂推恩令,就是指藩王死後,長子繼承王位,分到老爹原本封國最大的一部分。其他的兒子,爵位降一等,同時也有分老爹地盤的資格。這樣的話,用不了幾代人,原本強大的諸侯王國,就被自己的子孫給分沒了。

但是,這個法子,朱允炆用不了!

因爲明朝藩王,壓根就沒有封國!

非但沒有封國,甚至連財權、治政權都沒有。明朝的藩王,除了王位之外,就只有手裏那兩三萬的王府親衛。軍隊是不可能用推恩令去分割的,因爲如果軍隊規模過小,在邊境上各自爲政的話。那藩王就再沒有守衛邊境的能力了,北方的敵人,頃刻之間就能打過來。

除此之外,漢武帝那會兒,漢朝各王國的實力還比較強,如果漢武帝來硬的,極有可能造成藩王們的聯手反叛。一旦出現那個局面,漢武帝能不能打得過這些藩王,都是個問題。就算打得贏,漢朝也必然元氣大傷。但朱允炆這會兒就不同了,所有藩王掌握的軍隊,加起來都遠比及朱允炆掌握的力量,就算來硬的也沒有任何問題。

當實力佔據絕對優勢的時候,計謀和手腕就成了多餘的東西。

正是因爲這些原因,朱允炆登基後,便開始採取‘硬削藩’的政策。不過,要硬削藩的話,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先削誰,後削誰?當時朱允炆身邊的大臣們,也提出了兩種意見。一種是先收拾個頭大的,先把藩王當中實力最強的燕王、秦王等藩王收拾掉。解決了這幾個手握重兵的王爺,其他的也就無所謂了。另一種則是先收拾有過錯的王爺,這樣在道義上能夠佔據一定優勢。而且就算那些藩王發動叛亂,以當時朱允炆手裏的力量,也完全不用害怕,直接打就是了。

朱允炆是個相對老實而且厚道的人,所以更加重視道義,於是就選了第二個方案。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第二個方案實施後,雖然朱允炆先後收拾了幾個藩王,但卻徹底激化了朝廷和藩王之間的矛盾。尤其是在削湘王朱柏的時候,朱柏因爲害怕,直接自焚而死。

朱允炆推行削藩時,爲何不像漢武帝那樣實行推恩令? 第4張

這下子,朱允炆不光沒有在道義上佔據什麼上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道義,而且打草驚蛇,讓幾個勢力最大的藩王,有了戒備之心。

既然你都已經準備來硬的了,那我就拼死一搏吧!

建文元年七月,朱棣在北京以‘爲國靖難’之名,正式起兵,史稱靖難之役。朱棣起兵之後,迅速幹掉了北京地區所有朱允炆委派的官員,瞬間掌握了北京地區的治政權和財權。

當然,如果只是佔據北京一地,想要打敗坐擁全國的朱允炆,似乎仍是天方夜譚。但這個時候,老朱留下的另一個後招,開始發揮負面作用了。

當初老朱爲了朱允炆不必面對那些驕兵悍將,所以幾乎把明軍當中,所有擅長進攻的將軍,全部屠殺殆盡。這就導致靖難之役爆發後,朱允炆幾乎無人可用。朱允炆本身不懂軍事,更不懂如何任用軍事人才。所以最後,朱允炆就任命了李景隆作爲明軍的統帥。

李景隆這個人,是當初開國六公爵之一的李文忠的兒子。雖然是名將之後,但李景隆的本事是真的不咋地,而且和朱棣私交過密。在和朱棣交戰的過程中,屢戰屢敗。後來當朱棣打到南京城下的時候,負責守城的李景隆,更是直接開城投降,直接把朱允炆給賣了!

坐擁整個大明的朱允炆,之所以會敗給朱棣,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爲他不會用人。

公元1402年,攻入南京城的朱棣,在南京皇宮中登基,史稱明成祖。

縱觀這段歷史,我們不難發現,朱允炆之所以不用推恩令,是因爲推恩令根本不適用於當時明朝的局面,而且是一點用都沒有。朱允炆會敗,純粹是因爲他不會用人,和用不用推恩令沒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