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北宋爲買馬做出了那麼大的貢獻 北宋最後爲什麼還是失敗了

北宋爲買馬做出了那麼大的貢獻 北宋最後爲什麼還是失敗了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北宋買馬,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北宋政府市馬活動主導性還體現在設置專門機構專領市馬,設置估馬司,來改變北宋邊州市馬尺格長期沒有定製,價格不一的亂象,有利於提高市馬質量,減少國家財稅消耗。設置羣牧司,專領全國馬政,市馬費用全部通過羣牧司統一調配,所購馬匹統一支遣調配,邊州各處買馬場市馬數量開始定額,直接提高了市馬活動運行效率。因此人們有必要對社會上市馬制度進行了解。

一、北宋北部邊州市馬狀況

1. 北宋政府在北部邊州市馬活動中的主導作用

北宋初期,朝廷馬政機構尚不完善,此時,北宋市馬活動主要由皇帝直接指派專人採辦,此時,由皇帝直接委派親信遣邊州市馬。太祖在位時,年年差遣使臣到邊州市馬,北宋北部邊州面臨戰爭威脅,北宋朝廷就會臨時分遣使臣,在各處購買馬匹。這種情況表明,北宋前期專使在邊州市馬,主要因機構設置不完整,因戰爭頻發,無定法規制,致使臨時遣使專門市馬。同時表現出,北宋前期所蒐集馬匹的來源並不固定。

此時,正值宋遼關係緊張時期,與少數民族部落市馬,不僅可以購進馬匹,還可以通過實施 “羈縻政策”來安撫邊疆。同時,北宋還在民間購買馬匹,儘可能充實軍對戰馬,爲伐遼做準備。

2. 相關機構市馬

相比於專使買馬,估馬司則是將市馬貿易購買標準形成定製,使得北宋在一段時期內獲得馬匹質量提升。比估馬司晚三年創制的羣牧司則將市馬活動各個環節納入一個全局考慮的範圍。作爲估馬司上級機構,負責主導買馬事務,承擔着分發撥款和檢驗購進買馬質量的任務。估馬司則在北部邊州市馬貿易環節中扮演執行者角色,負責執行羣牧司下達的一切政令。

3. 羣牧司市馬

隨着監牧養馬務務逐漸衰敗,北部邊州市馬地位逐漸凸顯,尤其是陝西北部秦鳳、熙河二路。致使羣牧司長官最初由內臣擔任制置使,變爲陝西轉運副使擔任。同時,羣牧司從最初側重監牧孳生國馬,逐漸向關注北部邊州市馬活動轉變。

可見,鹹平至元豐年間,北宋通過創置羣牧司,將國內市馬活動牢牢掌控,足見其市馬地位主導作用。元豐三年後,羣牧司被廢止,北宋逐漸對市馬活動專市專管。

北宋爲買馬做出了那麼大的貢獻 北宋最後爲什麼還是失敗了

4.買馬司市馬

買馬司設立後,實質拆分了羣牧司職權,再加上北部邊州市馬重心向陝西傾斜,陝西買馬司實際上處於北部邊州市馬活動主導地位。北部邊州涇原路需求馬匹,羣牧司負責購買四千匹馬,並且,民間括買馬也屬於這個範疇,費送涇原路諸軍。

故熙寧時期,買馬司上奏與皇帝下詔不再經過羣牧司,可見買馬司已經取代了羣牧司市馬部分職能,全面專管買馬,佔據了當時北宋北部邊州市馬活動主導地位。

5. 都大提舉茶馬司市馬

元豐六年(1083),時任羣牧判官提舉買馬郭茂恂的建議才被採納:“茶司既不兼買馬,遂立法以害馬政,恐誤國事,乞並茶場買馬爲一司。”神宗採納了他的建議,將賣茶、買馬

合併,設立都大提舉茶馬司。由此可知,都大提舉茶馬司,是將買馬司和茶司合併而來,利用“川、蜀買茶,充秦鳳、熙河路博馬”。以川、蜀茶作爲馬價,三司不再撥款給羣牧司、買馬司。同時,在招攬蕃部賣馬,穩定國內馬源規模起到了一定作用。

北宋爲買馬做出了那麼大的貢獻 北宋最後爲什麼還是失敗了 第2張

6.中央政府對北部邊州市馬活動管控

北宋朝廷對北部邊州市馬管控作用是一直存在的,朝廷中央對北部邊州臣僚自市馬嚴格控制,時開時禁,尤其官買馬價低於邊州臣僚自市時,蕃馬供應就不能保證。因此,在特殊時期,封禁臣僚自市,可以保證朝廷有足夠的馬匹調配別處。

在北宋北部邊州市馬活動中,朝廷的主導作用明顯,從派遣專使直接採購馬匹,到設立羣牧司、估馬司將買馬制度確定下來。此後,隨着北宋北部邊州市馬活動重心向陝西傾斜,羣牧司長吏由內臣轉向陝西轉運副使擔任。最後通過都大提舉茶馬司將交易“貨幣”確定爲蜀茶。同時,北宋朝廷中央,對邊州臣僚民間市馬大加管控,凡軍興開戰則禁止邊州臣僚自市馬,且利用括買民間大規模擴充軍隊。

二、北宋北部邊州市馬賣方構成

1. 蕃部賣馬

北宋沿西夏邊州市馬活動賣方,主要由散居宋夏邊境之間的蕃部構成, “宋人所稱蕃部,即爲隋唐以來進入西北地區的吐蕃、党項羌等少數民族。”隨着長時間演化,吐蕃與當地羌、漢人融合後,與藏地吐蕃分化,並與党項羌雜居或者臨近,社會習俗以及經濟狀況沒有特別大的差異。宋沿西夏邊州少數民族皆稱蕃部,與漢族相區別。

而北宋沿西夏邊州市馬賣方皆出自這些蕃部。在北宋官方吐蕃、党項蕃部之間散亂雜居,互不統屬,蕃部歸順北宋朝廷,鎮守邊塞者稱之熟戶,其他爲生戶。由此可知,熟戶大體上對北宋朝廷保持密切友好的關係,前文提到,曹瑋創置蕃兵,招募弓箭手,大都出自蕃部熟戶。而北宋沿西夏邊州對宋友好的蕃部,則成爲向北宋輸出馬匹的主體。

2. 國馬官賣民間

北宋北部邊州市馬賣方,除蕃部戎人外。北宋朝廷也處於賣方環節,與北宋軍興括買相對應,北宋朝廷也會根據自身情況,調整國馬規模,向民間賣馬。在和平時期,朝廷不必保持大軍備,之前幾次官賣馬沒能從根本上削減國馬龐大基數,建議繼續裁賣。宋真宗回答他說:“已令內廄中精選,止留近上等第馬,其餘令民間貨賣,定價聞奏。”

真宗意識到國馬冗餘的危害,於是下令精選監牧國馬,只留上等馬,其餘全部賣往民間,定價奏報。這條命令表明,真宗意識到國馬增多會給財政稅收造成巨大壓力。且在和平時期准許官馬市賣民間,利用民間力量養馬,達到藏馬於民間。

北宋朝廷作爲北宋北部邊州市馬活動賣方,將國馬官賣民間,是北宋對民間管控重要手段。北宋民間市馬活動全部納入政府管控,表現出專買專賣狀況。北宋立國前,因相對寬鬆的市馬政策,良馬藏於民間。後軍興括買,嚴禁私市,導致民馬匱乏。宋遼罷兵後,國馬倍增,大量耗費國家財稅,爲了節省開支,朝廷決定將官馬賣往民間。

3. 官賣民間

官賣民間基本思路爲,將國馬賣往民間,使良馬藏於民間,猶如外廄也。和平時期,馬在民間飼養,軍興則括買民間。這種思路,與元豐後民間養馬法基本思路一致。元豐後,監牧養馬務徹底崩壞,國馬蕃息數量不足,只能將老弱不堪馬匹斥賣,達不到預期蕃息效果,市馬有耗費資財,緡錢大量流入虜中,實資敵國。民間養馬法才形成了定製,規定戶等買馬,最終實施。

北宋爲買馬做出了那麼大的貢獻 北宋最後爲什麼還是失敗了 第3張

三、北宋北部邊州市馬貿易問題

1. 北宋北部邊州市馬貿易費用來源

關於北宋北部邊州市馬貿易費用來源,經歷了一個變化過程。嘉祐五年前,先是由三司調撥錢糧,主要是銀錢、緡錢和絹。後朝廷禁絕西夏青鹽入境,創制“解鹽法”,利用鹽鈔直接向蕃部、蕃商購馬。但青鹽私販猖獗,“解鹽法”未能完全取代三司市馬財源。熙、豐後,都提舉大茶馬司設立,北宋北部邊州市馬貿易財源逐步由川茶取代 。

而北宋前期北宋北部邊州市馬活動,基本出自三司調撥,至和三年八月,知幷州龐籍言:“勘會本路馬軍,例各闕馬。麟府見管買馬務帛數少,乞下三司支撥絹帛五七萬匹。” 用鹽直市馬,每年市馬規模能達到 1 萬匹。不僅擴大了市馬規模,鹽鈔買馬還在一定程度上爲以茶易馬做出了前期準備。還但隨着雙方軍民走私青白鹽氾濫,鹽鈔市馬逐漸失去了穩定的財源,以茶買馬成爲北宋中後期邊州市馬主要財源。

2. 遼、西夏對北宋邊州市馬的態度

北宋在蕃屬西夏叛亂後,立即關閉邊州榷場,斷絕一切貿易。蕃屬西夏境內可用耕地稀少,並且經濟結構單一,擁兵自立後不久陷入嚴重經濟困難。但雙方對峙期間,戰爭延綿不絕。根據李華瑞的研究,“貿易不正常化是西夏侵宋的軍事動機。西夏試圖以戰爭手段達到攫取貿易得不到的經濟利益。”

到利用鹽鈔市馬,再至賣茶買馬。此舉表明,蕃屬西夏不間斷對北宋軍事打擊堅定了北宋消滅蕃屬西夏的決心,也大大刺激了北宋北部邊州市馬活動規模,故蕃屬西夏是北宋中後期,北部邊州市馬重心向熙河、秦鳳轉移以及市馬費用來源的始作俑者。

北宋爲買馬做出了那麼大的貢獻 北宋最後爲什麼還是失敗了 第4張

結語

設置買馬司,正值監牧養馬務徹底衰敗時期。北宋北部邊州市馬活動主導性還表現在禁止臣自市,禁民間私市,以及助州軍自市三方面。民間私市相較官方市馬擁有價格優勢,尤其省馬貿易方式興起後,蕃部賣馬大多不願中官。也正是因此,人們在市馬的制度方面也纔有了更好的看法與發展。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