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探密歷史謎案——乾隆棺槨“鬼頂門”事件

探密歷史謎案——乾隆棺槨“鬼頂門”事件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根據記載,1928年,孫殿英率領衆人盜掘乾隆裕陵時,碰上了地宮的第一道石門。由於沒有經驗,孫殿英命令士兵抱起一根大木樁,硬生生將第一道石門撞開了。撞開門後,士兵們看到門後的抵門柱,一下子明白了石門的原理。這根石柱,名叫自來石。

所謂自來石,與自來火,自來水可不一樣,它多半指的是一根人工鑿成的石條,堅固無比。古時建造大型陵墓,先將石門上鑿下一個缺口槽,在門後面挖個坑,把石條豎那裏,斜靠着門,當門逐步關上之後,石條靠不住門了,就一點點劃下來,最終橫在門後面,卡在石門槽子中,一下把門堵住。這樣的石門一關閉,從門外就很難打開,所以,自來石也被稱爲“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石條。

探密歷史謎案——乾隆棺槨“鬼頂門”事件

網絡配圖

明白了這個機關的原理,再去破解它就沒有那麼困難。所以,第二道和第三道石門,孫殿英打開得很容易,並沒有使用蠻力破壞石門,所以我們今天仍然可以看到乾隆裕陵中的二三兩道石門依舊保存得相當完好。然而,事情永遠不可能那麼順利。在這看似沒有差別的第四道石門面前,孫殿英夥同士兵卻怎麼也打不開了,之前的方法在這裏好像並不適用。之後,孫殿英開始使用蠻力,木頭樁子依舊怎麼撞不開這第四道石門。

所幸當時的軍閥,手中除了有槍械,還有炸藥。孫殿英命人拿來炸藥,埋在第四道石門下,最後將石門硬生生給炸開了。一夥人進入地宮,才發現原來抵在這最後一道石門後面的不是一根自來石,而是一個巨大的棺槨。衆所周知,乾隆裕陵內共葬有六人,即乾隆本人和他的兩位皇后,三位皇貴妃,寶牀上本來一共應該有六具棺槨。但進入地宮的士兵們發現,寶牀上只剩下三具棺槨,最大的棺槨和其他兩具都跑到了寶牀下面,而最大的一具就是抵在門後的巨大棺槨。後來清廢帝溥儀派的善後大臣從這具最大的棺槨中找到了乾隆帝的頭顱骨,才知道這具頂門的棺槨就是乾隆帝的梓宮。

探密歷史謎案——乾隆棺槨“鬼頂門”事件 第2張

網絡配圖

善後大臣們重殮了裕陵遺骨,將乾隆帝的內棺重新擺放在正面寶牀上的正中位置,並將一帝二後三妃的遺骨殮入棺內,重新關閉了前三道石門(最後一道已被炸燬),並且填砌了隧道。到了1975年,清東陵文物保管所開始組織清理乾隆裕陵地宮,文物工作者在開啓最後的第三道石門(第四道石門已被炸燬)時,發現動用之前的方法竟然又打不開了,最後文物工作者們利用了千斤頂,將石門頂開一個僅容一人通過的縫隙,派人進去看一看到底發生了什麼。進去那人一看,整個人都驚呆了,原來又是乾隆帝的棺槨從高高的寶牀上“走”了下來,頂住了石門,使得石門無法打開。

這一下,這件神祕的“鬼頂門”事件就傳開了,一時間,所有人都開始揣測事件的原委,一直到現在,科學家也並沒有給出明確的解釋。難道真的是乾隆地下有知,知道有盜墓賊前來盜墓,自己起身“走”下寶牀,抵住了石門?對於這件未解之謎,我聽過這樣幾種解釋:第一種解釋認爲,能夠將四周壓了石頭,如此沉重的棺槨浮起來並游下去抵住石門,一定是依靠了洶涌的水浪。然而,實際上,裕陵石室內的積水,是從地下冒出來的,根本形成不了那麼巨大的波浪。再者,假使形成了那麼大的波浪,爲什麼移動的只有包括乾隆在內的三具棺槨,其他三具棺槨卻紋絲不動。所以此種說法雖然傳播較廣,但依據事實是站不住腳的。

第二種解釋認爲,乾隆棺槨之所以能夠“鬼頂門”,是依靠了一種東西製造出來的機關,這種東西就是冬季北方比較容易獲得的冰塊。

無論是第一次修墓之人,還是之後溥儀派去的善後大臣,都是利用了冰塊,在石室內修建了冰制的斜坡,利用力學原理,讓冰塊停留在斜坡之上,而當冰塊融化,乾隆棺槨就會從斜坡滑向石門,將石門牢牢抵住。這樣,冰塊一融化,乾隆棺槨就會“走”下寶牀,抵住石門,造成所謂的“鬼頂門”假象,這種假象,一來可以保護地宮不受侵擾,二來也增加地宮的神祕色彩,從而烘托出神聖感。

探密歷史謎案——乾隆棺槨“鬼頂門”事件 第3張

網絡配圖

當然,這種解釋雖然在實際中更加能夠站住腳,但是,在裕陵石室內,專家也並未聲稱找到過輔助冰塊的制動設備的相關線索。所以,乾隆“鬼頂門”事件至今也並未得到讓人信服的解釋,至少當下,乾隆“鬼頂門”神祕依舊。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