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丹陽之戰中楚國爲什麼要妥協談判 楚國和秦國講和的原因是什麼

丹陽之戰中楚國爲什麼要妥協談判 楚國和秦國講和的原因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商鞅變法之後,秦國進行了許多的變革,一下子成爲七國之中軍事實力最強的國家,尤其是在實行軍工授爵之後,秦兵一到戰場上就跟打了雞血似的,殺敵不但意味着勝利,而且與每個士兵的個人利益息息相關,殺敵多的,立功大的不但能得到豐厚獎賞,甚至可以擺脫賤籍封爲大將侯爵,一道戰場上,這羣秦兵就像餓狼一般殺敵殺到眼紅,令各國軍隊聞風喪膽。

丹陽之戰中楚國爲什麼要妥協談判 楚國和秦國講和的原因是什麼

張儀劇照

在取得了對東方諸國的戰略優勢後,秦國將勢力向南發展,吞併了富饒的巴蜀地區。佔領巴蜀使秦國的統治腹地向西延伸了不少,大大增強了秦國的實力。更爲重要的是,它爲秦國攻楚提供了便利,對秦國有極爲重要的戰略意義。巴蜀地區位於楚國西面,歷來是楚國的西部屏障,秦國佔領巴蜀就爲自已從側翼迂迴攻楚創造了有利條件。

丹陽之戰中楚國爲什麼要妥協談判 楚國和秦國講和的原因是什麼 第2張

楚國幅員遼闊,自西周中期以來,一直雄踞南方,是秦國向東南方向擴張的一大障礙。戰國初期,楚悼王任用吳起爲令尹,實行變法,使楚國的國勢更加強盛,成爲僅次於秦、齊兩國的諸侯強國。在齊、秦兩國東西對峙的格局形成後,楚國的作用更加舉足輕重。楚國是秦國東進吞併三晉之地繼而與齊國爭霸中原的最大威脅。岸門之戰後,韓、魏兩國屈從了秦國。爲了與秦對抗,齊與楚結爲盟國,並對秦韓魏聯盟展開了全面進攻。這使秦國擔心自己實力被削弱,於是着力於破壞齊楚聯盟。

丹陽之戰中楚國爲什麼要妥協談判 楚國和秦國講和的原因是什麼 第3張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了,吳起的新法失去了最強有力的支持者,不得不廢除,楚國國勢也日漸衰落。到楚懷王在位的時候,秦國派了一位名叫張儀的楚國人到處鼓吹“連橫之說”,規勸楚王跟齊國斷絕關係往來,依附於秦國,並且口頭承諾說:“如果楚王答應了,秦國願意割讓600裏的土地給楚國作爲回報,以示友好。”

丹陽之戰中楚國爲什麼要妥協談判 楚國和秦國講和的原因是什麼 第4張

秦昭襄王嬴駟

楚懷王被眼前的口頭利益矇蔽了雙眼,竟然相信了張儀的鬼話,答應和齊國斷交,他不但給了張儀豐厚的饋贈,而且還把楚國的相印授給了他,並馬上對外宣佈跟齊國定的盟約一律作廢不算數,從此和齊國不再有任何往來。之後,楚懷王派人跟隨張儀一起去了秦國,討要之前秦國承諾給他的600裏土地。沒想到跟隨張儀到了秦國之後,張儀死不承認這件事,說雙方商定的土地是6裏,而不是600裏。

丹陽之戰中楚國爲什麼要妥協談判 楚國和秦國講和的原因是什麼 第5張

楚懷王羋槐

這時,楚懷王的人明知對方耍賴,卻已無可奈何,只得歸報楚懷王。楚懷王正迷醉於擴大疆土600裏的美夢中,聽說派去的人啥也沒撈到空着手回來了,原來自己被張儀給戲耍了,氣的不得了,恨不能立刻踏平秦國,將張儀碎屍萬段。楚懷王在盛怒之下,已失去理智,根本聽不進身邊人的勸阻,命大將屈句率領楚國的10萬精銳部隊,向秦國發起聲勢浩大的進攻。

丹陽之戰中楚國爲什麼要妥協談判 楚國和秦國講和的原因是什麼 第6張

楚懷王羋槐和鄭袖

前312年,楚、秦兩國交戰于丹陽。兩國剛一交戰,齊國便趁機從側翼向楚國發動猛攻。面對秦國和齊國的雙面夾擊,楚國腹背受敵,支撐不住。這場戰爭楚國付出了死傷八萬多人的慘痛代價,甚至連大將屈句都被敵國抓住了,秦國趁火打劫奪取了丹陽、漢中等地。後來,楚懷王對這次的失敗心有不甘,不惜舉傾國之師,與秦軍復戰於藍田,結果又被打敗。韓、魏兩國也趁機南襲楚國。楚國連遭重創,已無力再戰,只好以割讓兩個城邑爲妥協條件,忍氣吞聲地與秦國講和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