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斝作爲古代先民盛酒器和禮器,它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斝作爲古代先民盛酒器和禮器,它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斝是中國古代先民盛酒器和禮器,它長什麼樣子呢?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基本造型爲侈口,口沿有柱,寬身,下有長足。斝的形制較多,器身有圓形、方形兩種,有的有蓋,有的無蓋;口沿上有一柱或二柱,柱有蘑菇形、鳥形等不同形式;腹有直筒狀、鼓腹狀及下腹作分檔袋狀幾種;有的是扁平素面,有的用獸頭裝飾;底有平底、圓底;足有三足、四足、錐狀空足、錐狀實足、柱形足等。

斝作爲古代先民盛酒器和禮器,它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青銅方斝

商後期的青銅器,高43·4釐米。1990年河南安陽郭家莊出土。方形口,外侈,口上有一對方塔形立柱。深腹,腹的四面飾饕餮紋。

獸面紋斝

商早期的青銅酒器,高25cm,口徑18cm。目前收藏在上海博物館。

此斝頸口侈大,口沿處有兩根立柱,立柱頂端飾火紋,頸腹分段,頸部下端環飾獸面紋,腹部呈圓弧狀鼓出,弧形單柄,平底,三角形錐狀三足。

此件器物具有商早期的明顯特徵:立柱爲不甚發達的菌形立柱,而商代中晚期的斝,其立柱則日見發達和突出。立柱頂端所飾火紋(舊稱渦紋)是太陽的標誌,其形狀爲圓形,中間略突起,周邊有旋轉的弧線環繞。

早期的火紋主要出現在銅斝上,二里頭文化時期的斝已飾有火紋,到了商代早期,火紋普遍出現在斝的立柱和腹部,而商代晚期,火紋逐漸從斝轉移至鼎、簋之類器物上。

腹足相通之銅斝

屬於距今3600年左右的二里頭文化,高30.5釐米、口徑17-18釐米。收藏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此銅斝1984年出土於河南省偃師市二里頭遺址第九號墓中,器口基本呈圓形,外敞,口沿有兩個三棱錐狀矮柱,單把,束腰,下腹部外鼓,平底。三棱形空足。腹與足相通。

銅斝與銅爵一樣,是中國古代青銅文化中最早出現的青銅酒器之一,而其源頭則是龍山文化廣泛出現的陶斝。據考察,二里頭遺址出土的這件青銅平底銅斝爲夏王朝晚期遺物,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銅斝之一。

斝作爲古代先民盛酒器和禮器,它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第2張

鳳鳥柱銅斝

屬於商代晚期,原器通高41釐米,口徑19.5釐米,重2.9公斤。1973年出土於陝西省歧山縣賀家村,現藏於陝西省歷史博物館。

鳳柱斝侈口,口沿立雙柱,三個三棱錐足,器底略向外鼓,兩柱項端各置一圓雕高冠的鳳鳥。鳥作站立狀,冠聳立,圓目鼓睛,正在舉目遠眺,那嬌美健壯的身軀和姿態,寓意着生命的活力,具有很強的裝飾效果和藝術造型。腹部紋飾分上下兩段,均爲雲雷紋組成的饕餮紋。

鳳鳥作爲青銅器紋飾很多,這些紋飾變化多樣,神態各異,顯示出鳳鳥不凡的風姿。但這些紋飾多爲線雕,而鳳柱斝雙柱上的鳳鳥則是圓雕,在這類酒器中頗爲罕見,反映了三千多年前商代青銅造型藝術的高深造詣。

饕餮紋斝

屬於商代早期。1983年12月,在安徽省銅陵縣西湖鄉出土一件饕餮紋斝,這是銅陵,也是整個皖南地區迄今發現年代最早的文物之一。

斝爲筒腹、口外侈,雙菌狀柱,柱頂飾渦紋,平底,三角錐足,腹部上下各飾一週饕餮紋,上下對稱,共三組,通高33釐米,口徑18.1釐米,腹徑13.8釐米。值得注意的是,兩件器物的表面都呈鐵鏽色,顯然是含鐵較高,這和銅陵出土的銅鼎、編鐘等青銅器都有鐵鏽現象相吻合。

銅陵礦體中銅礦石含鐵品位比較高,再聯繫到銅陵境內衆多的古銅礦遺址和出土的鑄銅石範來看,說明就是當地所鑄。由此看來,銅陵地區青銅文化最遲在商代前期就已產生,迄今已有三千多年曆史。這件商代酒器,無論是從鑄造工藝到造型紋飾,同中原地區同一時期青銅器相比毫不遜色,說明銅陵青銅文化的成熟期和中原地區基本接近。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