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公孫瓚與袁紹同爲18路諸侯之一,那麼二人的矛盾從何而來?

公孫瓚與袁紹同爲18路諸侯之一,那麼二人的矛盾從何而來?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孫瓚,字伯珪,出生在幽州遼西郡令支的一個貴族家庭,雖然出生便是貴族的他,卻沒有豪門子弟養尊處優、吃喝玩樂的腐化生活,待人誠懇。史書記載公孫瓚姿貌魁美,儀表堂堂,而且聲音洪亮,被侯太守相中,招爲快婿,還資助公孫瓚去盧植那裏學習深造。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公孫瓚與袁紹同爲18路諸侯之一,那麼二人的矛盾從何而來?

後來公孫瓚舉官,是那種邊疆地方的長官,常年跟鮮卑,戎狄打交道,是地地道道的戎馬出身。短短几年之內,當劉備還在漫漫人生路上無盡地漂泊的時候,公孫瓚已經受封都亭侯,拜爲中郎將,成爲威震北疆的“白馬將軍”,是幽州一帶的實力派人物。

當時青州的黃巾餘孽見各路諸侯都在洛陽圍攻董卓,以爲後方兵力空虛,此時起義必定能勝,於是黃巾餘孽在青州又一次發動叛亂,參與人數多達30萬。誰曾想圍攻董卓的諸侯們各個心懷鬼胎,半路就撤軍了,而公孫瓚好巧不巧的就遇到了正打算向西投奔黑山軍張燕的30萬黃巾軍。“白馬將軍”像趕鴨子一樣把亂賊趕到了黃河邊,30萬黃巾軍被公孫瓚打得四出逃散,斬殺數萬,俘虜7萬人。從此公孫瓚一戰成名,名震天下。

就在公孫瓚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時,一件天大的不幸突然就降臨了。

袁紹派人攻佔自己弟弟袁術的陽城,雖然失敗了,但是卻殺死了公孫瓚的弟弟公孫越。公孫瓚大爲惱怒,二人反目成仇,公孫瓚發誓要爲弟弟報仇,於是親率大軍來攻打袁紹。

當時公孫瓚步兵有3萬人,騎兵有1萬,其中還包括4000精英騎兵,因爲這些人都騎白馬,所以在當時被稱作“白馬義從”。而袁紹卻只有2萬人,而且公孫瓚剛剛打了勝仗,士氣不可一世。按理說這是給公孫瓚穩贏的一仗啊,然而可能是因爲公孫瓚太驕傲了,竟讓自己的騎兵正面無腦衝。袁紹雖然兵少卻毫無畏懼,令麴義帶領先登八百死士持盾牌在前面,後面埋伏一千公弩手,待公孫瓚的騎兵距離幾丈遠的時候,弓弩手一齊射箭,公孫瓚的騎兵就這樣被射爆了。

公孫瓚與袁紹同爲18路諸侯之一,那麼二人的矛盾從何而來? 第2張

前面的馬兒受了驚不敢往前跑,後面的馬兒卻直愣愣地往前衝,陣勢全亂了。公孫瓚就往後撤,袁紹就追擊。然而前面衝散的騎兵又聚攏了起來,將袁紹包圍了起來,亂箭齊發,形勢危急。袁紹身邊的謀士想叫袁紹去附近的矮牆下躲避箭雨,而袁紹卻說出:“大丈夫願臨陣鬥死,豈可入牆而望活!”,這不僅是袁紹一生中說出最牛X的話,也是整個三國曆史中最牛X的話,好在麴義及時回援解了袁紹的圍。

這一戰,公孫瓚不僅把穩贏的仗打輸了,還傷及根本,一時間難以與袁紹爭鋒,撤回了幽州。

後來因爲冀州問題,兩個人使矛盾更加激化,公孫瓚直接在冀州幽州邊境易縣建立易京,深挖壕溝,高壘土丘,廣積糧至300萬斛。既然我公孫瓚無法平定天下事,那就等天下事平定了我再出去吧。

公孫瓚與袁紹同爲18路諸侯之一,那麼二人的矛盾從何而來? 第3張

於是白馬將軍悠閒地呆在易京,這可把袁紹急壞了,此時的袁紹已經今非昔比,拿到冀州的袁紹實力大漲。但是袁紹出兵攻打易京,好幾次都沒有成功,不得不說公孫瓚把易京修建的固若金湯。但是袁紹轉念一想,我既然無法突破你的高城,那我就挖隧道吧!這應該是史上最早的地道戰了,果然很奏效,公孫瓚見易京被破,便引火自焚了,一代白馬將軍的傳說就此結束。

倆人間的矛盾從根本上講,還是因爲權力的爭鬥,說權力是這世界上最容易上癮的東西也不爲過。拿有玉璽的袁術,被權力迷得失了心智,自立爲帝,卻成爲了衆矢之的;坐擁四州的袁紹撒手人寰後,手下的兒子們爲爭奪權力,不惜兵戈相待,最後被曹操一網打盡,四世三公的袁家哪裏還有榮耀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