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明朝與朝鮮的關係如何?爲何朝鮮幫明朝對抗滿清呢?

明朝與朝鮮的關係如何?爲何朝鮮幫明朝對抗滿清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7.6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要說到歷史上與我國邦交最密切的國家,就要數明朝時期的朝鮮了,不過說邦交也不準確,因爲朝鮮是大明的附屬國。

明朝與朝鮮的關係,是血與火鍛煉出來的兄弟關係。

1592年至1598年(明神宗萬曆20至26年;朝鮮宣祖25至31年;日本文祿元年至慶長3年)間,由於日本豐臣秀吉政權入侵朝鮮、覬覦明帝國,從而引發東北亞的區域性戰爭。通過此次朝鮮之役,明廷依據宗藩關係發兵朝鮮,在朝鮮民兵及水師幫助下,明軍大敗侵朝日軍。最後,豐臣秀吉病死,日軍戰死逾半,狼狽撤回本土告終。

因此之戰,朝鮮對明朝知恩圖報,感激涕零,稱有“再造之恩”。

正因爲有此關係,當滿族勢力興起之後,朝鮮便堅定地站在了明朝的一邊,時不時地從朝鮮半島支持明軍的活動,與明軍形成犄角之勢,成爲滿洲的心腹大患。

有鑑於此,以皇太極爲首的滿清貴族確定了先攻蒙古、再攻朝鮮、後攻明朝的戰略方針。

1627年,皇太極派阿敏和濟爾哈朗攻入朝鮮,此時因明軍自顧不暇,得不到支援的朝鮮軍隊不支,半月之內,清軍攻陷朝鮮,朝鮮國王李倧逃避江華島。

在兵臨城下之時,李倧被迫和滿清締結平壤之盟:

明朝與朝鮮的關係如何?爲何朝鮮幫明朝對抗滿清呢?

“應進滿洲國皇帝禮物,若違背不進,或不以待明國使臣之禮,待滿洲國使臣,仍與滿洲結怨,修築城池,操練兵馬;或滿洲俘獲編入戶口之人,逃回朝鮮容留,不行遣還,或違王所言,與其遠交明國,勿寧近交滿洲之語。當告諸天地征伐之。”

從這個盟約上看,朝鮮和滿清締結的是“兄弟之盟”,即不得在明滿之戰中選邊站,要保持中立。

其實,皇太極的本意是讓朝鮮簽定君臣之盟,要拉朝鮮直接入夥,但這一要求遭到了李倧的斷然拒絕:“貴國既欲議和息兵,甚爲美意。故孤亦喜而許之。但念敝邦之於明朝,君臣分義甚重,若貴國要我負明,則寧以國斃,斷不敢從。”

話說的很明白,讓我保持中立已經很難,如果讓我做對不起明朝的事,絕對不行。在這種情況下,皇太極只好答應。

皇太極要求李倧把兒子送到瀋陽做人質,遭到李倧的堅持拒絕。

另一方面,當滿清退兵後,李倧便立即依託明朝,積極備戰。

由於隱患仍在,所以1636年十二月,皇太極親征,出兵朝鮮,先後攻陷義州、平壤和漢城。朝鮮國王李倧出降,簽定君臣之盟。

在盟約中,朝鮮表示:“當去明國之年號,絕明國之往來,獻納明國所與之誥命冊印,躬來朝謁。”

“從此一切文移,奉大清國之正朔。”

“新舊城垣,不許擅築。”

“每年進貢一次。”

明朝與朝鮮的關係如何?爲何朝鮮幫明朝對抗滿清呢? 第2張

李倧還表示:“自正月三十日以前則爲明朝之臣子,正月三十日以後則爲大清之臣子。”

不過,李倧還有一段話,說得相當明確:“臣之始祖康獻王,臣事明朝高皇帝,至於子孫,世世不替,於今二百四十餘年。而萬曆再造之恩,尤是小邦之所不敢忘也。此大朝之所熟悉也。……恩義猶重,豈容一朝便同路人?雖欲調聚兵馬,仰助大國,義有未安,必所不忍。”

也說是說,雖然我迫於力量,沒有辦法只能歸順於你,但明朝於我有大恩。國家也需要講信義,不能說翻臉就翻臉,你想讓我派出攻打明朝,門都沒有。

這纔是真正的兄弟情份。

可不像今天的那些白眼狼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