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押送流放的罪人應該是苦差事,爲何卻都爭着做呢?

押送流放的罪人應該是苦差事,爲何卻都爭着做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古代的時候一些犯人很少會被判死刑,大部分都是會被判成流放,一路上的路程少說也得上千裏,在那時候交通也不方便,但爲什麼那時候的衙役都會爭着做這份差事呢?

押送流放的罪人應該是苦差事,爲何卻都爭着做呢?

其實古代的“流放”制度,對罪犯是特別苛刻的,對於大多數罪犯來說,被流放看似是比死罪要好,但是殊不知被流放也只是個緩慢的“死刑”,即便幸運撿的一條命,且不說這流放發配的幾千里路上的兇險,就是到了目的地課,也是充當勞力,勞苦致死,所以對於有的罪犯,他們就直接選擇了自盡。

水滸傳想來大家一定都看過,水滸中有很多押送犯人的場面,比如林沖被刺配滄州,武松發配孟州,就是把犯了法的犯人從一個地方押送到邊疆等偏遠的地方去服役充軍等,途中爲防止犯人逃跑,政府會派官差一路押解護送犯人到目的地,押送犯人通常一名罪犯由兩名衙役押送,犯人一路要披枷帶鎖,衙役雖無需帶枷,但和犯人一樣,都必須步行到邊關,忍受長途跋涉,風餐露宿的折磨。

押送目的都是當時極爲偏遠的地區,好像宋朝時網紅流放點滄州、海南等,明朝多爲雲貴地區,清朝則是寧古塔,這些地方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偏遠,人煙稀少,來回大都數都是需要幾個月乃至半年之久,古代的交通又極爲不便,沒有火車飛機大輪船,這一路上就像“唐僧經歷九九八十一難”一般。

在很多人看來這的確是件苦差事,按理說應該不會有人願意去做,可是現實卻恰恰相反,古代押送犯人其實是件挺受歡迎的事,可算是個肥差,有很多衙役都會爭着去做,這是爲什麼呢?因爲押送犯人“油水很大”!

古代的衙役其實是一件很辛苦的工作,衙門裏的各種體力活就先不說,還要經常冒着生命危險抓捕逃犯,縣太爺家裏的私事也經常要勞煩衙役,而衙役獲得的回報卻與付出的勞力根本不成正比。壓抑屬於古代衙門中的最底層,收入極其微薄,每天幾文錢的收入,一年也就幾兩的收入,養家餬口都難,所以對於一些有好處的差事,衙役們自然都不會拒絕。

押送犯人雖然要經歷一些長途跋涉之苦,但卻是有很多好處的,比如最直接的好處就是金錢,看過水滸就知道,很多犯人的家屬爲了讓犯人少受些苦,通常會給衙役一些報酬,用錢賄賂負責押解的衙役,讓衙役一路上對犯人好點,犯人的親屬會給衙役一些好處,或者這些犯人本身就很有錢會給衙役一些金銀貨物,而這些報酬通常比衙役在衙門裏的工資要高很多。

押送流放的罪人應該是苦差事,爲何卻都爭着做呢? 第2張

如果碰到家裏比較有錢的犯人,那就更舒服了,一些有錢的家屬爲讓犯人少受點罪,甚至會打點好犯人一路的行程,出門用馬車,不用步行跋涉,到了比較繁華的城鎮,住客棧,喝好酒,吃好菜好肉,伙食不知道要好多少,這就相當於一趟免費的旅遊,比呆在衙門裏的待遇要好得多。

不僅免了衙門裏亂七八糟的體力活,還被好吃好喝招待,還有更多的收入,而且出門在外,不用受衙門裏條條框框的約束,是相對自由很多的,雖然要忍受些奔波之苦,但相比而言利要遠遠大於弊,衙役們何樂而不爲呢。所以押送犯人也是一件肥差啊!

總的來說,押解犯人這門差事雖然看着很苦, 但其中的好處也是很多的,起碼比呆在衙門裏要強的多。在衙門裏被捕頭、縣太爺呼來喝去還不如押送犯人。

在押送路上兩個衙役押着一個披枷帶鎖的犯人,危險係數很低,不用冒着生命危險追捕逃犯,並能得到平日裏根本沒有的不少的額外收入,一路伙食也挺好,不受衙門拘束,自由,而且時間也很長,唯一可能要忍忍的就是跑路的幸苦,孰輕孰重衙役們不會分不清,所以這門差事是很受衙役歡迎的。

漢朝前後,罪犯一般都流放到蜀地,比如呂不韋、嫪毐及其門客都被秦王贏政流放到了蜀地。宋朝前後,流放地多爲嶺南地區,比如岳飛被害後,妻兒老小全被髮配於此。而到了清朝,犯人就會被流放到西藏或是令罪犯聞風喪膽的寧古塔,比如紀曉嵐曾被流放西藏,但大多數會流放到寧古塔墾荒了。

其實,古代的流放比死刑還恐怖,因爲去往的地方都苦寒的不毛之地,再加上千裏迢迢,跋山涉水,遠離故土,心情惆悵,許多人還沒到目的地就因病痛死去了。

即便如此,罪犯還都會希望能活着到達目的地,因爲如果趕上皇帝大赦天下,那麼他們就有了出頭之日,再說了,好死不如賴活着。所以,他們就將希望寄託於衙役身上,希望路上得到照顧,或是少些虐待。因此,就少不了給他們點恩惠,而被流放者能花錢免災,衙役又能得到時好處,彼此心照不宣,於是一條產業鏈形成。

所以,正是由於形成了衙役業內的潛規則,有衙役爭着搶着去拔這層皮也就不足爲奇了,畢竟這是一個創收的好機會。

在衙役押送犯人之時也是需要打點一二,這小小的“賄賂”可能就抵得上小衙役的一年的俸祿。誰不想既輕鬆又能賺到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