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除了書法外,王羲之還有哪些令人拍案叫絕的事蹟?

除了書法外,王羲之還有哪些令人拍案叫絕的事蹟?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王羲之,字逸少,東晉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美譽,與其子王獻之合稱“二王”。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我們一提起王羲之,自然想到的就是他那篇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以及他和他的兒子王獻之在我國曆史上書法的成就。

由於讀者對王羲之書法的故事都非常熟悉,今天,筆者在本文中部不提他的書法作品,專門來聊聊他那些不爲常人所知的故事,王羲之還真有一些令人拍案叫絕的事蹟。

西晉末年,天下大亂,晉元帝司馬睿衣冠南渡,在建康(今南京市)建立東晉王朝。王羲之的父親王曠、伯父王導皆因鋪佐之功而地位顯赫,此後,王氏一門在東晉朝一直高官不絕。

王羲之是王曠的第二個兒子,他年幼時沉默寡言,並未引起人們的注意。及長,有才辯識見,逐漸成了一個知識淵博、能言善辯、正直敢言、風流倜儻的青年。

王氏一門子弟人才濟濟,大多被世人品評爲上等,而王羲之尤其秀穎獨發。

除了書法外,王羲之還有哪些令人拍案叫絕的事蹟?

東晉太尉郗鑑(269年-339年)派人到王家,打算從王氏子弟中選擇未來的女婚,其他子弟都矜持恭候,唯有王羲之滿不在乎,仰臥在東牀上坦腹食餅。郗鑑聽了彙報後,大喜道:"我要選的就是這樣的人,走,快領我去看。”

郗鑑來到王府,見王羲之既豁達又文雅,才貌雙全,當場就下了聘禮,擇王羲之爲快婿。這件事一直被傳爲佳話,也爲後人留下了“東牀快婿”的有趣事典。

由於王羲之少有美譽,他一入仕便作了祕書郎,又遷爲徵西將軍庚亮的參軍、長史。庾亮臨終時極力推薦,朝廷公卿大臣們也多喜愛他的才器,多次徵召委以侍中、吏部尚書等要職。

但是,王羲之都極力推辭,後來,朝廷又任命他爲護軍將軍,王羲之仍推辭,在揚州刺史殷浩的勸解下,他才接受了。不久,他要求到風景幽美的宣城去作太守,沒被允許,改授右軍將軍、會稽內史,因此世稱其爲"王右軍"。

東晉王朝偏安於江南一隅,內憂外患不絕,政治腐敗,人民困苦不堪。王羲之胸懷大志,關心時事,體恤民生疾苦,很想爲國爲民建立一番功業,又“以骨顫稱”,所以他爲官盡職,能夠做到知無不言、知無不爲。

當時,東晉兩個手握重兵的權要人物殷浩(303-356年)和桓溫(312年-373年)不和,互相爭權奪勢,王羲之寫信給殷浩,勸他以國事爲重,與桓溫言歸於好。

除了書法外,王羲之還有哪些令人拍案叫絕的事蹟? 第2張

然而,殷浩冒進北伐,王羲之審時度勢,斷定他不會成功,只能給國家帶來損失,便致書極力勸阻。殷浩不聽,果然失敗。殷氏圖謀再度北進,羲之又一次直切勸誠,殷氏一意孤行,竟以更慘的失敗告終。

王羲之連續兩次都做出了十分準確地判斷,這說明他不僅僅是一個書法家,也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

王羲之在任職期間,江東發生大災荒,他自行決定開倉賑貸,以解救人民的危難。"朝廷賦役繁重,吳會(吳郡、會稽一帶)尤甚,羲之每上書爭之,事多見從”,從而減輕了人民的一些負擔。

針對當時吏治腐敗,他上書給東晉當權者,指陳時弊,尤爲切至,希望朝中大臣們能引咎自責,有所改革,使人民“小得蘇息,各安其業"。

除了書法外,王羲之還有哪些令人拍案叫絕的事蹟? 第3張

然而,國是日非,絕非王羲之隻身獨力所能挽回,他的一腔熱血畢竟溫暖不了冷酷的現實。

永和十一年(355年),王羲之因與揚州刺史王述(303年-368年)不和,恥居其下,便在父母墓前發誓不再作官,決然辭職。

從此,王羲之便日日和許詢、支遁等著名的士人遊山玩水,弋釣爲樂。

王羲之能主動辭去朝廷裏的職務,也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出的事,他比晚他一些時候出生的著名隱士陶淵明(365年—427年)更早地“不爲五斗米折腰”呀!

王羲之還是一個虔誠的天師道徒,他篤信老莊哲學,在政治上失意,理想無法實現後, “人生短暫,及時行樂”等消極情緒便成了他思想的主流。

同時,王羲之受時尚的薰染,又雅好服用“寒石散"一類有毒藥物,服藥同時還需大量飲酒。當時士人服用這類東西目的在於求強壯與長生,以享受更多的人生之樂,逃避現實。

其實,這純屬一種愚蠢行爲。大約藥與酒的毒害損傷了王羲之的健康,東晉升平五年(公元361年),王羲之卒於會稽金庭(今浙江紹興),享年五十八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