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仰韶文化時期製陶業水平有多高?造型十分精美

仰韶文化時期製陶業水平有多高?造型十分精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9.4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仰韶文化時期製陶業水平有多高?仰韶文化的製陶業比較發達,製陶技術最能代表當時的手工業經濟發展的水平。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從考古發現看,各部落都掌握了相當成熟的經驗,包括選用陶土、塑坯造型、燒製火候等一系列技術和繪畫、貼塑裝飾的工藝。

不過,製坯還停留在手製階段,不少小件器物仍採用直接捏塑的簡易方法。仰韶文化中期以前,一般都採用泥條盤築法制坯造型,後來出現了用慢輪修整口沿部分的技術。製陶的工匠能夠在器物表面施加各種紋飾,有的用特製的模具拍打,有的用工具刻劃,有的裝飾主要是爲了加固器體,有的則僅僅是爲了美觀。其中裝飾作用最明顯的是彩陶花紋。

仰韶文化時期製陶業水平有多高?造型十分精美

仰韶文化各種類型遺址發現的彩陶花紋形式與風格互有區別,但也有它們的共同特點。早期以紅地黑彩或紫彩爲多,中期流行先塗繪白色或紅色陶衣爲地,再加繪黑色、棕色或紅色的紋飾,有的黑彩還鑲加白邊,十分美麗。繪畫所用的顏料、磨硯、研磨錘等工具,在西安半坡、臨潼姜寨、寶雞北首嶺等遺址的營地、墓葬中都有發現。從彩陶圖案紋飾的痕跡分析,當時繪畫已經使用毛筆一類較軟的工具。

各地的居住營地中,有專門燒製陶器的窯場和作坊。已發現仰韶文化各時期的陶窯上百座,構造分爲橫穴窯和豎穴窯兩種,以橫穴窯最爲常見。橫穴窯是較原始的一種陶窯,由火膛、火道、窯箅和窯室四部分組成。其特點是火膛、火道與窯室作橫向排列,窯室在火膛後方並略傾斜向上,兩者通過兩條或更多的火道相連。窯室底部爲窯箅,上有箅孔(即火眼),火苗經過火道和火眼進入窯室。橫穴窯還可依其火道和箅孔的長短、形狀而細分爲四種形式。至於豎穴窯,主要特點是火膛位於窯室的下部,兩者基本相垂直。如在偃師湯泉溝所見的一座典型的豎穴窯,火膛中還立木柱以支撐上部有7個火眼的窯箅。

仰韶文化的陶器,主要是泥質紅陶,夾砂紅陶,泥質灰陶幾種,也有一些泥質黑陶和夾砂灰陶器。半坡類型的陶器主要是夾砂陶罐、小口尖底瓶、鉢和卷沿彩陶盆。器表多飾繩紋、線紋、錐刺紋、指甲紋和絃紋,彩繪圖案是在鉢的口沿外繪畫一週紫色、紅色寬帶紋、盆的內外繪畫人面、魚、鹿、植物等象生性花紋和三角形、圓點組成的幾何形圖案。在圜底鉢口沿的寬帶紋上,發現有二十多種不同的刻劃符號,可能是中國古代文字的淵源。廟底溝類型的陶器主要有曲腹碗、曲腹盆、小口尖底瓶、小口平底瓶、斜沿罐、釜、竈等,彩陶紋飾除象生性的蛙紋外,最富特徵的是大量以圓點、曲線、渦紋、弧線、三角渦紋、方格紋組成的繁雜圖案。西王村類型是仰韶文化晚期的遺存,彩陶已很少,出現了一批形制較小的泥質紅陶平沿盆。後岡類型的陶器以紅頂碗、鉢、圜底罐形鼎居多,彩繪紋飾流行成組的平行短線,具有鮮明的地方特徵。

大河村類型的仰韶文化分爲早晚兩個發展階段,早期階段的文化特點基本上與廟底溝類型一致,陶器種類與彩陶紋飾也大體相同,不過更多的彩陶施以淡黃或白色陶衣;這種類型的晚期文化堆積很典型,陶器主要有各式鼎、盆、鉢、壺、甕、罐、豆、甑、缸及大口尖底器,彩陶花紋有六角星紋、太陽紋、星月紋、網紋、~紋、X紋等等。大河村類型發展到最後階段,有許多因素與相鄰的山東大汶口文化、湖北屈家嶺文化相同或相似,表現出向龍山文化過渡的同一趨勢。

仰韶文化時期製陶業水平有多高?造型十分精美 第2張

大司空村類型是在後崗類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仰韶文化晚期遺存,這時期的陶器以灰陶爲主,紅陶降於次要地位,代表器型的直口圓脣折腹盆、敞口淺腹盆、斜腹或折腹鉢、碗、罐等,刻劃與拍印紋飾與仰韶文化其它類型一致,彩陶風格如紋樣則較爲特殊,在暗褐色地上施黑、紅二種色彩,花紋爲弧線三角、曲線、波浪等,斷續構成帶狀圖案,其間並綴以葉紋、S紋、同心圓紋、睫毛紋等。下王崗類型是仰韶文化早期階段最南部的一個類型,分佈於豫南唐河、白河流域和鄂北漢水中游一帶,可能是裴李崗文化移民的後裔創造的一種古老文化。這種類型的陶器以泥質和夾砂紅陶爲主,種類包括罐形錐足鼎、鉢、罐、盆等,有些器物與半坡類型的極爲近似,鼎與長頸壺與裴李崗文化有一定淵源。這種類型的晚期階段陶器種類增加,彩陶也以紅地黑花或灰衣紅彩居多,紋飾有條帶紋、三角紋、斜十字紋、葉紋、渦紋和方格紋。

黃河中游地區仰韶文化各種類型的製陶業,在近二千年的發展過程中,生產規模和工藝技術非常穩定。總的趨勢是泥質紅陶和彩繪陶器逐漸減少,灰陶、黑陶的比重越來越大,最終發展到以黑陶爲主的龍山文化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