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漢尼拔·巴卡名言 漢尼拔·巴卡和亞歷山大

漢尼拔·巴卡名言 漢尼拔·巴卡和亞歷山大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尼拔·巴卡,北非古國迦太基名將,著名軍事家,外文名拉丁語Hannibal Barca,生卒時間公元前247年-前183年,主要成就贏得坎尼戰役,贏得特拉西梅諾湖戰役,西方四大軍事統帥之一。

公元前202年,迦太基與羅馬爲爭奪地中海霸主地位發生了一場戰役——扎馬之戰。扎馬之戰發生於第二次布匿戰爭中,也是這場戰爭中的最後一戰。

戰爭地點位於迦太基西南120公里的一座古城,由羅馬名將西庇阿對戰迦太基將領漢尼拔,最終這場戰役以羅馬的勝利告終,迫使迦太基與羅馬簽訂和約。

究竟是什麼導致了這場戰爭的失敗?一代名將漢尼拔爲何會敗於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將之手。

漢尼拔·巴卡名言 漢尼拔·巴卡和亞歷山大

  漢尼拔雕像

一、路線選擇,長途跋涉導致迦太基士兵身心俱疲,同時迦太基士兵由於行軍困難折損過重,導致大戰寡不敵衆

橫渡地中海是最直接扼要的進攻路線,然而現實中橫渡地中海是極其冒險的的一件事。於是,漢尼拔想到了一條更加令人匪夷所思的路線。

之所以讓人震驚就是因爲這條行軍路線沿途經過的高山峽谷之多之難,一般人根本想都不敢想。他帶着9萬步兵,1.2萬騎兵從西班牙出發,進入法國境內時僅剩下步兵五萬,騎兵9000以及大象37頭。

對於這條路線的選擇,漢尼拔也有着他的一番考量,爲了迷惑羅馬,讓此時的羅馬仍然固執地認爲,這次的戰場會位於西班牙與西西里,因而羅馬將自己的兩位執政官分別派往了這兩個地方,總計六個兵團,相當於5萬士兵。

漢尼拔·巴卡名言 漢尼拔·巴卡和亞歷山大 第2張

  漢尼拔

可其實這是漢尼拔的故意爲之,故意在內陸繞行致使羅馬摸不清真正的行軍路線以及戰場選擇,分散羅馬的軍事力量以及注意力,爲此次行軍的最終目的地做好充分的掩護。最後,這支由漢尼拔率領的軍隊直接穿越了羅納河,並翻越了最爲困難的阿爾卑斯山,當然這一壯舉讓2萬士兵永遠留在了這座山上。

此時此刻不論是漢尼拔本人還是士兵們都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憊,但漢尼拔深刻的意識到自己的軍隊在這次行軍中損失重大,如何彌補這樣大的軍事力量懸殊的差距呢?

他想到了高盧部落,於是開始籠絡高盧部落加入他的軍隊,當然僅僅給與金錢與幫助是萬萬不夠的,他必須用自己的軍事實力向這個部落證明自己是有能力幫助他們向羅馬復仇的,於是漢尼拔開始了自己與羅馬之間的正面較量。

漢尼拔利用這僅剩的三分之一軍隊從北部殺進了羅馬城,這對當時的羅馬人來說始料未及,一下子引起了全城恐慌,彷彿這時候的迦太基軍隊猶如神兵天降,於是羅馬城被漢尼拔的軍隊輕輕鬆鬆攻佔,但羅馬的主力部隊仍然安然無恙的逃到了南部,並最終利用這主力部隊擊潰了此時已身心俱疲的漢尼拔軍隊,取得了這場戰役的勝利。

二、迦太基自身的僱傭制度的缺陷,以及本國國民性質的差異,致使這個商業國家最終敗於以農業爲生的羅馬

從第一次布匿戰爭開始,迦太基就從來沒有主動開戰的戰爭覺悟,從而導致了迦太基始終都妄想着以談判的方式謀求一個雙方都滿意的結果,然後繼續自己的商業發展,而不是把主要財力物力都花費在戰爭上。因而這場戰爭到了後期迦太基就一味地想着投降,而不是舉全國之力抗爭到底。

這樣的政策對於羅馬來說,根本就是癡心妄想,以農業發展爲根本的羅馬,戰爭的意義就是爲了不斷擴充領地來發展本國的農業,在羅馬人看來,只有徹徹底底打敗迦太基才能爲之後的征途掃平障礙,所以這場戰爭只有一個結果,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漢尼拔·巴卡名言 漢尼拔·巴卡和亞歷山大 第3張

  漢尼拔

其次就是迦太基的軍隊大部分都是僱傭兵,對於迦太基本國的男性來說,上戰場,拋頭顱灑熱血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所以他們寧願努力發展本國商業經濟,用金錢去僱傭那些亡命之徒,替他們上戰場。這種僱傭制度對於迦太基來說,始終是一個隱患。

若僱傭兵的首領是一個有野心有魄力的人,那麼終有一天這個人會對迦太基造成重創,反之這個首領只認錢不認人,那麼更是令迦太基防不勝防。

對於這次扎馬之戰來說,這羣僱傭兵的作用僅僅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一道牆,去儘可能的消耗羅馬軍隊的力量。而不是像羅馬一樣由自己本國民衆組成軍隊,爲了整個國家而戰,在所不惜。雙方在集體信念上存在的差異也對於這場戰爭起到了一定的影響。

對於羅馬來說,羅馬採用了一種開放的政治制度,以一種廣納百川的方式推行它的市民權,吸引其他國家以及城市居民的加入,從而不斷增強自身的國家實力,博採衆長。

羅馬對於不同地區不同種類的聯盟夥伴有着因地制宜的平等約定,這種制度最終在這場戰爭中發揮了它不可磨滅的作用,使得羅馬不至於像迦太基一般孤立無援。聯盟夥伴沒有因爲迦太基的金錢誘惑而棄他而去,而是在關鍵時刻保持同盟關係。

三、“豬一樣的隊友”,用這個詞來形容這場戰爭中的迦太基實在是恰當不過,對於這個被譽爲戰略之父的漢尼拔來說,這個“豬隊友”也是造成這場戰爭失敗的重要因素

首先在漢尼拔征戰意大利16年的時間裏,只收到了兩次來自迦太基軍事補給,但值得慶幸的是漢尼拔最終還是憑藉自己的智慧一路在意大利所向披靡。

但對於這場決定性的戰爭——扎馬之戰來說,拖累他的不僅僅有國內的貴族的目光狹隘,在漢尼拔孤軍深入意大利的十六年間,沒有及時派出海軍與羅馬爭奪海上霸權,一旦迦太基徹底奪取地中海世界的制海權,那麼對於這次戰爭來說,獲勝的可能就是迦太基了。

其次在戰爭進行了中期階段時,漢尼拔決定從伊比利亞大本營劃撥一半的軍隊支援這場戰爭,可最終還是天不遂人願,正是由於此次的軍事調配,使得當時在伊比利亞僵持三年的西庇阿有機可乘,並最終讓迦太基的大本營伊比利亞不復存在,而伊比利亞騎兵也爲羅馬所用,給了漢尼拔致命一擊。

漢尼拔·巴卡名言 漢尼拔·巴卡和亞歷山大 第4張

  漢尼拔

與此同時,而這調配的5萬軍隊也在途中被羅馬軍隊全殲。漢尼拔最終也沒有等到他的援軍。曾經漢尼拔依靠努米底亞騎兵與自己的軍隊用天衣無縫的配合在意大利肆虐,所向無敵。

但這次曾經最熟悉的戰友成爲了最可怕的敵人,由努米底亞王子馬西尼撒率領的騎兵部隊,不僅與羅馬騎兵聯合擊敗了迦太基騎兵,並回轉方向殺入漢尼拔的大後方,爲羅馬人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勞。

最後對於扎馬之戰,漢尼拔也曾在開戰前主動同西庇阿商討停戰,妄圖以維持兩國現有的領地爲條件同羅馬和平共處,但對於此時一心只想爲自己的父親與叔叔報仇雪恨的西庇阿來說,簡直是癡心妄想。

爲自己的骨肉至親報仇的機會就在眼前,爲自己的國家能否稱霸地中海世界的關鍵性一戰就在此,西庇阿是無論如何也不會選擇放棄這個絕佳的機會,同自己的敵人講和。

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漢尼拔不得不耗盡畢生軍事才能,背水一戰。可能那個時候的漢尼拔已經慢慢地意識到這場戰爭自己終將敗北的結局吧,以他的能力已無力迴天。

四、一代名將——漢尼拔,在這場戰爭發揮了他此生最大的軍事才能,但最終仍以失敗告終,羅馬的勝利爲此後稱霸地中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令迦太基逐漸消失在歷史發展的洪流中

曾經最有可能成爲地中海世界霸主的迦太基在這場戰爭中最終以慘敗告終。而一代名將漢尼拔在經歷了他人生中第一次失敗也是最後一次失敗後,此後的漢尼拔不僅僅遭到迦太基內部政治鬥爭的迫害,不得不遠走異鄉,同時也遭受到羅馬鍥而不捨的追殺,並最終服毒自殺,結束了自己輝煌而短暫的一生。

迦太基也在這次戰敗之後一蹶不振,並在第三次布匿戰爭中被羅馬徹底消滅,淪爲其非洲行省。曾經的輝煌一去不返,此時此刻只留下萬般慨嘆。

漢尼拔·巴卡名言 漢尼拔·巴卡和亞歷山大 第5張

  漢尼拔

的確,扎馬之戰,羅馬人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但是這並不能磨滅漢尼拔在這場戰爭中突出軍事指揮才能。西庇阿之於漢尼拔,正所謂諸葛亮之於周瑜,彷彿此時此刻耳邊回想起周瑜那句“既生瑜,何生亮”的嘆息。

對於若干年後的今天,西方世界仍然將漢尼拔看作是西方戰略之父、最偉大的戰略家之一。對於漢尼拔不可否認的一點就是,他真的是一個戰略天才,率領着自己的軍隊跨過了所有人都認爲是不可能的阿爾卑斯山脈,以一種神兵天降的方式,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輕輕鬆鬆攻佔了羅馬城,給了羅馬一個永生難忘的教訓。

天才漢尼拔跨過了看似不可能的阿爾卑斯山,但最終他仍然無法以一己之力打敗本國政治體制的弊端,去喚醒那羣仍然妄圖以和平方式換取本國商業發展,繼續固守本國狹小之地的迦太基人民。

這場戰爭的失敗是歷史的必然,因爲漢尼拔需要面對的是日益強盛的羅馬帝國,以及這千千萬萬願意爲了羅馬共和體制付出生命的羅馬貴族跟市民階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