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趙雲自稱“常山趙子龍”、張飛稱“燕人張翼德”,關羽爲何從不這樣自稱?

趙雲自稱“常山趙子龍”、張飛稱“燕人張翼德”,關羽爲何從不這樣自稱?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東漢末年劉備麾下名將,以忠義見稱於後世。關羽去世後,民間尊爲“關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朝雍正時期,尊爲“武聖”,與“文聖”孔子地位等同。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名列“五虎上將”之首,使用青龍偃月刀。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看了《三國演義》之後,就會發現趙雲出場一般自報家門“常山趙子龍”,而張飛的“燕人張翼德”跟他差不多,爲何關羽卻從不這樣自稱?

第一,關羽是殺人在逃通緝犯,不方便自報家門;第二,關羽熟讀《左傳》,算是半個文化人 ,所以不會自稱雲長,自稱表字在當時是非常沒有素質的表現:第三,趙子龍中的“趙”、張翼德中的“翼”,都是第四聲,在戰場上喊起來特別有氣勢,而關雲長三個字都沒有第四聲,喊起來就失去了那種氣勢。

關羽是河東解縣人,之所以跑去涿郡,是因爲有命案在身。

“我乃常山趙子龍”,看過《三國演義》電視劇的人,對這句話可謂是如雷貫耳,尤其是長阪坡那七進七出單騎救主的場面,想起來都讓人熱血澎湃。

趙雲自稱“常山趙子龍”、張飛稱“燕人張翼德”,關羽爲何從不這樣自稱?

因此,很多人不僅對趙雲的字“子龍”有了深刻的印象,對趙雲的老家“常山”也印象深刻。

無論古今,鄉土情懷是中華民族大多數人都難以避免的一種感情寄託,而對外人報名號的時候,提到自己的家鄉更是一種常態,它不僅是自身的一個標籤,便於與他人分辨清楚,更是透出一種“今日我以家鄉爲榮,明日家鄉以我爲榮”的鄉土情懷。

在《三國演義》中,幾乎每個出場的人對外人進行自我介紹的時候,都會提到自己的家鄉,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除了趙雲之外,想必就是“燕人張翼德”了。

當陽橋頭,張飛據水斷橋,面對曹操大軍追來,大喝一聲“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與我決一死戰?”

不僅嚇破了曹軍士兵的膽,連曹軍將領夏侯傑都因受到驚嚇肝膽碎裂,從馬上摔了下來,當場死亡。

然而,作爲與張飛、趙雲齊名,甚至是名聲更大的關羽卻很少自報家門,一般輪到關羽出場,總是摸着自己的長髯,慢吞吞地說道“關某如何如何。”

趙雲自稱“常山趙子龍”、張飛稱“燕人張翼德”,關羽爲何從不這樣自稱? 第2張

爲何關羽不敢自報家門呢?

這其實與他的來歷有關,在《三國演義》中,關羽第一次出場就是在涿郡與劉備、張飛相識的那一段,不打不相識,關羽對劉備曾有自我介紹:

吾姓關,名羽,字長生,故這裏將能遮蔭的大樹比作車蓋。後改雲長,河東解良人也。因本處勢豪倚勢凌人,被吾殺了;逃難江湖,五六年矣。

雖然關羽介紹說自己是看不慣豪強仗勢欺人,這纔出手殺人,可是無論哪朝哪代,動手殺人都是犯罪的,因此他這才從河東跑到涿郡。

這也是關羽對人從來不自報家門的根本原因,劉備、張飛與他意氣相投,坐一起喝幾杯酒,成爲了生死兄弟,自然不需要隱瞞。

但怎麼說,他的殺人在逃的身份是抹不掉的,在早期,需要躲避官府和仇人,不僅不能張揚,還得隱姓埋名;後來功成名就之後,雖然不再怕別人知道他的家鄉,可是長期以來的習慣、以及以前的黑歷史不想曝光在外人面前,這兩個原因導致他也不會隨意對人自報家門。

有文化的都不會自稱表字,可見關羽是個文人

在三國時期,一般人的名字是兩個字,而複姓就是三個字,如劉備、曹操、孫權,諸葛亮、司馬懿。

這兩個字分別是姓和名。

趙雲自稱“常山趙子龍”、張飛稱“燕人張翼德”,關羽爲何從不這樣自稱? 第3張

而三國時期,每一個士人,成年之後都會有一個字,又稱表字,比如劉備字玄德,曹操字孟德,諸葛亮字孔明。

除了稱呼姓名之外,還有一種稱呼,那就是直呼表字,或者姓後面加表字,如孔明、諸葛孔明。

但是這種稱呼一般不會自稱,都是關係比較好的親友長輩才能這樣稱呼。

因爲,表字本來是對名的補充和解釋,就是用來讓人稱呼自己的,而直呼名字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爲,除非正式公文,很少有人直呼名字的。

所以,這個表字與名通常是一個意思,或者是彰顯其德,隱含有長輩對晚輩的期許之意:劉備與曹操的玄德、孟德就是彰顯其德;而關羽的雲長、趙雲的子龍其實就是對名的一種詮釋、補充。

總結:三國時期,與外人說話時候自稱一般稱名,表示自謙,外人稱呼你一般稱呼字,表示禮貌。

所以關羽、趙雲對外人理論上應該自稱關羽、趙雲,外人稱呼雲長、子龍。

無論是長輩、晚輩還是平輩,自稱都是不能稱呼字的,就像張翼德、趙子龍這種稱呼,如果出自他們本人之口,那是一種相當沒有涵養,相當不禮貌的做法。

哪怕是第一次見面,需要介紹自己的字,那也是在介紹名之後再順便提一句:常山趙雲字子龍。

趙雲自稱“常山趙子龍”、張飛稱“燕人張翼德”,關羽爲何從不這樣自稱? 第4張

而張飛與趙雲之所以如此自稱,想必是非士人出身,而關羽卻熟讀《左傳》,自然需要與二人有所不同,《三國志》裴注裏就有這樣的記載。

江表傳曰:羽好左氏傳,諷誦略皆上口。

民間傳說,在關羽投奔曹操的時候,因爲劉備不知所蹤,留下劉備的兩位夫人與關羽同處曹操大營,曹操爲了離間關羽與劉備,竟然安排關羽與兩位嫂嫂共處一室,關羽爲了避嫌,想了一個辦法。

他坐在窗前,點着燈,手握一本《春秋》,一讀就是一整夜,所以有了關羽熟讀《春秋》的說法。(不過這個《春秋》並非孔子所著《春秋》,而是左丘明的《左傳》,一般又稱爲《左氏春秋》。)

其實以上兩個理由都是閒談,畢竟《三國演義》只是一本通俗小說而已,作爲文學作品,並非歷史書,沒有那麼多講究,真正讓關羽不和張飛、趙雲一樣自稱的原因是因爲他的名字中間都沒有第四聲,喊起來沒有那種震懾敵人的氣勢,所以纔不自稱“我乃解良人關雲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