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武英殿的佈局有什麼特點?是幹什麼用的?

武英殿的佈局有什麼特點?是幹什麼用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5.6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故宮中的武英殿佈局有什麼特點?是幹什麼用的?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本站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武英殿位於北京故宮外朝熙和門以西。正殿武英殿南向,面闊5間,進深3間,黃琉璃瓦歇山頂。須彌座圍以漢白玉石欄,前出月臺,有甬路直通武英門。後殿敬思殿與武英殿形制略似,前後殿間以穿廊相連。東西配殿分別是凝道殿、煥章殿,左右共有廊房63間。院落東北有恆壽齋,西北爲浴德堂。武英殿與位於外朝之東的文華殿相對應,即一文一武。

武英殿的佈局有什麼特點?是幹什麼用的?

明初帝王齋居、召見大臣皆於武英殿,後移至文華殿。崇禎年間皇后千秋、命婦朝賀儀也在此舉行。明代於武英殿設待詔,擇能畫者居之。崇禎十七年(1644年)春,李自成佔領北京皇宮之後曾在武英殿辦理軍務,李自成兵敗山海關退回北京以後,於6月3日倉促舉行的稱帝典禮也是在武英殿舉行的。6月4日凌晨,李自成撤離北京時下令火燒皇宮,武英殿倖免於難。所以清兵入關之初,攝政王多爾袞先行抵京,以武英殿作爲理事之所。10月19日順治皇帝由瀋陽遷都到北京時,一度也住在武英殿裏。

康熙八年(1669年)二月因爲開工重建太和殿,康熙皇帝要遷出保和殿以避開喧鬧的工地,他的祖母認爲保和殿是用於舉行典禮的莊重場所,此後不宜再用作寢宮,決定將乾清宮修復以供皇帝居住。康熙皇帝在十一月乾清宮修理完工之前暫居於武英殿,擒拿鰲拜事件發生在這一年的五月十六日,正是康熙皇帝暫居於武英殿的期間。

康熙年間,首開武英殿書局。康熙十九年(1680年)將左右廊房設爲修書處,掌管刊印裝潢書籍之事,由親王大臣總理,下設監造、主事、筆帖式、總裁、總纂、纂修、協修等30餘人,由皇帝和翰林院派充。康熙四十年(1701年)以後,武英殿大量刊刻書籍,使用銅版雕刻活字及特製的開化紙印刷,字體秀麗工整,繪圖完善精美,書品甚高。乾隆朝以後,武英殿成爲專司校勘、刻印書籍之處。

武英殿的佈局有什麼特點?是幹什麼用的? 第2張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命將《永樂大典》中摘出的珍本138種排字付印,御賜名《武英殿聚珍版叢書》。世稱“殿本”。武英殿刻書活動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爲興盛,因紙墨優良,校勘精審,書品甚高,版本學上即以刊刻地點稱之爲“殿本”。修書處的刻書活動一直持續到清末,長達200餘年,幾近貫穿全清。道光二十年(1755年)後刊書甚少,僅存其名。武英殿之書凡存而不發者一向貯於敬思殿中。嘉慶十九年(1814年)夏清查存書,將完好者移貯武英殿,殘缺之書變價出售,此後敬思殿實際作爲存儲版片之處。

同治八年(1869年)武英殿被火焚,燒燬正殿、後殿、殿門、東配殿、浴德堂等建築共37間,書籍版片焚燒殆盡。同年重建。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進行過大規模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