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兩國交戰不斬來使 古代來使真的有生命保障嗎

兩國交戰不斬來使 古代來使真的有生命保障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古代打仗來使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前言:戰爭在任何時代都是殘酷的,死亡是戰爭的代名詞,在古代,戰爭更是常有之事,在古代的戰爭中,甚至會有殘酷到屠城之類的滅絕人性的行爲,我們無法去想象到這種行爲的恐怖,但不可否認的是戰爭是一種最暴力的手段。但是在古代戰爭如此殘酷的情況下,我們總會聽到“兩軍交戰,不斬來使”這句話,那這個“來使”爲什麼會享有如此之高的人性化待遇呢?“來使”的生命安全真的有保障嗎?

源於春秋,遵規守矩

首先古代傳遞信息的手段匱乏,這個“來使”的職能只是爲了敵對雙方傳遞消息,其自身不具帶攻擊性,“來使”的陣容雖是敵方,但是隻身赴敵營的勇氣還是值得讓人敬佩的,如果殺掉來使,往往會背上不講道義,欺凌弱小的罵名,是會被人所看不起的。

據《史記》中記載:“築室反耕者,宋必聽命,從之。宋人懼,使華元夜入楚帥。”

兩國交戰不斬來使 古代來使真的有生命保障嗎

影視劇中戰爭

兩軍交戰不斬來使最早來源於春秋時期,宋國楚國之間的一次戰爭,當時宋國勢微,楚國勢大,當時宋國派出使者華元前去楚軍大營傳遞消息,最終敵對雙方目的需求一致達成,華元則去了楚國作爲人質,後來人們把這種雙方交戰時的規則稱爲兩軍交戰,不斬來使。

之所以會有這種情況,是在春秋時期,人們對於禮儀之間非常重視,這種恪守禮節,遵守規矩的行爲,更加促使了這種不斬來使的交戰規則,如果殺掉這個小小的使者,無論是在道義上還是名聲上,都是說不過去的。更何況就算殺掉這個使者,所能獲得的好處也近乎沒有,根本就是弊大於利。

服務於政治,促使和談,誅使喪義

一場戰爭的產生,不是個人的兒戲,而是兩個政治集團之間爲取得利益從而採取的一種最爲極端的手段。所以說戰爭只是一種手段,其服務的根本還是政治。不管在什麼時候,一場戰爭所投入的成本都是很高的,而且具有非常大的風險,也沒有人願意去打仗,能夠雙方和平的談判解決是一種最好的解決方式。所以沒有必要去殺掉對方的使者,扼殺最後和談的希望。

還有政治家有可能只是爲了通過戰爭的方式去給對方施加壓力,促使和談成功的可能性,並不想擴大事態的規模,在經過一系列小型的試探戰爭之後,雙方便回重新談判,如果哪個將軍直接把使者殺了,只會最後淪爲政治的犧牲品,所以,但凡聰明點的將軍,不會不問緣由就直接殺掉’“來使”的。

兩國交戰不斬來使 古代來使真的有生命保障嗎 第2張

影視劇中戰爭

另外,在古代戰爭中,作爲“來使”如果被殺,意味着徹底失去了和談的可能,雙方士兵戰場之上就真的不死不休了。如果殺掉這個手無寸鐵的使者,對方軍隊就會認爲這支軍隊是沒有任何道德禮儀的,欺凌弱小,只會讓對方軍隊佔據大義,師出有名,更容易拉高對方的仇恨和提升對方的士氣,所以在正常交戰中,這個“來使”一般不會去殺。

來使亦並非安全,危險常伴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例外性,來使的安全也不是能夠得到完全保障的,例如在大規模侵略戰爭中,人的心中都會有一份血性,明知和談絕不可能,馬上就要國破家亡了,這種情況下,殺掉對方來使,也能大規模提高己方士氣,表明了軍中上下將會背水一戰、視死如歸的決心。例如在蒙古軍隊大規模入侵南宋之時,蒙古軍隊爲了減少自身的傷亡,派出使者來進行勸降,宋軍就將蒙古使者的頭砍了下來,極大地提高了宋軍的士氣。

兩國交戰不斬來使 古代來使真的有生命保障嗎 第3張

古代交戰圖

這個“來使”也不是什麼人都能當得,隻身赴敵營,無論在哪方面來說都是很危險的,“來使”需要擁有智慧,膽量,才能等等,在保證完成傳遞消息的情況下,還要儘量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所以“來使”在交戰中還是很危險的。

參考文獻《史記》《左傳》《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