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明朝司禮監簡介:明朝內廷司禮監的權力如何?

明朝司禮監簡介:明朝內廷司禮監的權力如何?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7.1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內廷之司禮監概況簡述:

明朝宦官機構主要有十二監四司八局,俗稱二十四衙門,而司禮監則是24衙門中權柄最重的一個行政機構,如外朝內閣,國之重地。司禮監的權力在明朝究竟有多大呢,據明史記載:

司禮監掌印掌理內外章奏及御前勘合,秉筆、隨堂掌章奏文書,照閣票批朱。凡內官司禮監掌印,權如外廷元輔,掌東廠,權如總憲。秉筆、隨堂視衆輔。——《明史》

有此可見,司禮監幾乎可以和外朝分庭抗禮,力量十分強大。

接下來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司禮監建立的的過程、原因、工作職責、人事組成、行政架構:

司禮監這個詞第一次出現在明朝官方史料是1384年也就是洪武17年,在此之前司禮監有多個前身,如紀事司,內正司後改爲典禮司接着有改爲典禮紀察司。明史中沒有明確的說明典禮紀察司就是司禮監的前身,不過依據太祖實錄上的說法,司禮監剛開始是掌宮廷禮儀糾察內官違犯禮法者,這些正是之前典禮紀察司的工作職責,所以我們可以斷定司禮監就是由典禮紀察司整改而來。

洪武28年,朱元璋再次整改內廷宦官機構,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整改中司禮監的職責中包括了督光祿司供應諸筵宴之事和御前勘合。光祿司就是後來的光祿寺。前者代表了這開啓了明朝內廷機構第一次督外衙門的例子。後者代表了朱元璋有意將內官編進帝國行政體系的鏈條中,從而達到監督和制約外臣的作用,明帝國幾乎所有是政策商討和推行都必須經過內廷程序纔算完整和合法。

如果內廷不同意就推行不下去,這是明朝政治的一個特點,這個也表明了宦官在帝國行政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和合法性,總而言之就是宦官與士大夫集團共同執政是師出有名,不像漢唐那樣師出無名。雖然其中都有皇帝的放任,但是明朝的更多的利用帝國的行政體系,所以明朝宦官200多年不管歷經多少風雨都始終讓這個國家離不開他們。

明朝司禮監簡介:明朝內廷司禮監的權力如何?

司禮監在建立之初的時候因爲朱元璋是比較防範宦官干政的,所以權利不大,更多的只是在於內廷這一畝三分地有些影響,而且那會內廷當家的是內官監的大佬們。後來隨着外朝勢力的逐步擴大還有因爲朱棣的皇位來之不正不太相信外朝,所以內廷包括司禮監這些機構衙門日漸權重,明朝宦官干政有由此開始。宣宗時期皇帝對太監參政採取比較放任的態度,將硃批的權利下放到了司禮監的手中,使司禮監權柄日重,後來漸漸的成爲了與外朝內閣分庭抗禮的國家決策機構。

司禮監的組織架構與職責:

司禮監有掌印太監一員,提督太監一員,秉筆太監、隨堂太監、書籍名畫等庫掌司、內書堂掌司、六科郎掌司、典簿這些都不定員,多的八九位,少的也有四五位,排名前三位秉筆太監中的一位負責東廠事宜。

秉筆太監負責批紅,隨堂太監負責整理大臣的奏章整理,掌印負責最後的蓋章,而提督太監負責機密文件的看管和做些後勤的供應。其餘的一些下屬宦官還負責一些宮廷禮儀,宮門的宵禁時間,皇家的歷史資料收集等等一些職責。

值得強調的是,提督東廠和上文提及的提督太監是倆碼事。東廠不屬於司禮監管轄,是皇帝直管,只不過是司禮監秉筆太監的兼職。

屆時即將下班的秉筆太監把一枚長一寸左右的象牙牌交給下一位上班的秉筆太監,要呈給皇帝審閱的文書奏章由當班的的秉筆太監收攏,覺得特別重要的文書要則要上呈掌印太監。正常來說每一個秉筆太監都有代表皇帝批紅的權利,司禮監內還有一位長住的太監,就是前面說的提督太監,這個太監是吃住都在司禮監裏的。提督太監掌握着司禮監的重要文件和提供一些文具的後勤保障。

外朝所進呈的奏章文書先送到通政司,然後由文書房掌收,先由10個左右的司禮監宦官來審查這些文書,用顏色進行分門別類,然後決定該立即上呈掌印太監特別過目,還是正常的轉給內閣,然後這些文書還會經過內閣送回司禮監,讓皇帝做最後的決斷,外發的文書則是相反的流程,司禮監大概的運作模式就是這樣的。

司禮監下屬的機構有文書房、禮儀房、內書堂、經廠等等,其中文書房如外朝的翰林院、太學院等機構,明朝要想入司禮監必須要先文書房歷練一番,就相當於外朝的翰林、庶吉士。

凡升司禮者,必由文書房出,如外廷之詹、翰也——《明史》

明朝宦官的學校:內書堂

我們現在講一下內書堂,內書堂其實是一個對宦官來說非常有意義的一個學校,因爲朱元璋規定不許內侍識字,以防其干預政事,正是內書堂的建立,讓大家學文識字纔有參政的基礎,畢竟文盲是管理不了一個國家的。內書堂建立於宣宗時期,命令大學士陳山作爲老師教授一些年齡小聰明的宦官讀書認字,內書堂的師資力量非常強大,大學士翰林各部尚書都有來內書堂教書的經歷,所以小宦官們才接受知識的起點要比外朝大部分士子要高的非常多。老師個個都是那個時代的精英,個個學富五車,李東陽,嚴嵩,商輅等等都在內書堂教過書。

小宦官們在入學的那天通過北安門,先經過他人介紹認識所有老師以後,像老師們磕頭行禮,送上一根白蠟燭,一條手帕,一根龍掛香,作爲象徵性的學費。學生們先學百家姓和千字文啓蒙,然後再學四書五經,講到這裏大家已經發現了,其實他們學的東西跟外朝的那些士子是一樣的,他們所接受的知識和道理都是跟外朝沒有區別。所以明朝歷史上出了很多爲人處事非常接近士大夫的太監。而且這些太監和外朝的文官相處的也很好,外朝的文官們也比較敬重他們,如陳準,蕭敬,田義,陳矩,劉若愚等等。開個玩笑說這是文官們在太監裏面培養出來的奸細,當然,文官培養了很多友善的宦官,也同樣爲自己培養了很多政敵。

明朝文官們他們知道他們在上課的時候講臺下面很可能會因爲他努力的傳授知識,那些現在還天真無邪的小宦官們會有很大可能利用自己教給他們的知識來與自己在朝堂上進行你死我活的政治鬥爭。但是他們還是會盡心盡力的去教習,把有教無類體現的淋漓盡致,這個時刻他們是高光的。在這裏讓我們爲明朝文官集團點個贊。

當然小太監們在這個時候也是很尊重這些老師的,他們關係也很和睦,完全沒有長大以後那種看見對方就想拿刀捅死對方全家的想法。學習比較好的小宦官們還會被派到各個內廷機構去做兼職,抄寫各種文書,聖旨,甚至草擬罪犯的處決書。內書堂畢業以後宦官一直都是內廷各個部門太監的後備力量,幾乎所有的太監都是出自於內書堂,這點跟文書房很相像。魏忠賢那個太監大神除外,那個是幾千年出一個的監才,我們不能以常理度之。

明朝司禮監簡介:明朝內廷司禮監的權力如何? 第2張

大明皇宮內的奶爸奶媽機構——禮儀房

好了,內書堂大概就是這麼一個情況,現在我們講講另外一個比較有趣的司禮監下轄部門——禮儀房。

禮儀房應該是司禮監下轄最有趣的一個部門,禮儀房爲皇帝的老婆所生的皇子和公主們提供最健康最優良的奶媽。負責在孩子們滿月之後替他們理髮,孩子們在活過一百天以後會爲他們取名,然後在取名的典禮上宦官再次爲他們理髮。把減下來頭髮放在一個精心製作的袋子裏面,禮儀房的太監還要詳細的記錄和密切注意孩子們所有活動,一直到他們進入青春期爲止。這些太監也說不清楚是奶媽還是奶爸。司禮監作爲國家的最重要的決策機構之一,竟然還管轄着一個這麼一個看護孩子的機構,也是挺搞笑的,禮儀房大概就是這麼一個性質。

至於司禮監另外一個下屬機構經廠,大家只要知道這是由宦官管理的印刷廠就好了,職能比較單一,可嘆之處不多,還有其他的一些司禮監外差,如各地的鎮守太監,守備太監,這些都屬於司禮監的外差。

這裏要說一下,大名鼎鼎的鄭和就是第一個以太監身份掌軍和明朝第一個鎮守太監。司禮監鎮守太監這類的級別一般都會有秉筆太監的頭銜,這個制度開始於仁宗年間,嘉靖時期撤銷。

司禮監還有其他一些礦監,稅監的外差,這些就不一一述說了,大家從名稱上就能瞭解他們是幹什麼的。以上便是明朝明朝內廷之司禮監的全部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