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古文名著 > 明代戲劇家湯顯祖的“臨川四夢”之一:《邯鄲記》的思想主題

明代戲劇家湯顯祖的“臨川四夢”之一:《邯鄲記》的思想主題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9.5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邯鄲記》是一部傑作。恩格斯在致拉薩爾的信中認爲戲劇的發展應當是“德國戲劇具有的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識到的歷史內容,同莎士比亞劇作的情節的生動性和豐富性的完美的融合”。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湯顯祖《邯鄲記》已經具備“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識到的歷史內容”,同時又將其與“情節的生動性和豐富性”完美地融合起來了。

明代戲劇家湯顯祖的“臨川四夢”之一:《邯鄲記》的思想主題

說湯顯祖《邯鄲記》已經具備“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識到的歷史內容”,是有充分根據的。湯顯祖有史識、史才,本來可以成爲一位史學家。

他在《答呂玉繩》中說:“承問,弟去春稍有意嘉、隆事,誠有之。忽一奇僧唾弟曰:嚴、徐、高、張,陳死人也,以筆綴之,如以帚聚塵,不如因任人間,自有作者。弟感其言,不復厝意。趙宋事蕪不可理。近芟之,《紀》、《傳》而止。《志》無可如何也。”這裏的“奇僧”指的是僧真可。徐朔方先生箋:“或作於萬曆二十七年,時真可有臨川之行。”

據此,可以大致描述《邯鄲記》的創作過程:萬曆二十六年(1598)春,湯顯祖對嘉靖、隆慶以來的歷史產生興趣,有意進行研究。就在這一年,他向吏部告長假還鄉,而真可也在這一年來訪,向他表達了上述意見。

湯顯祖接受了真可的意見,不再具體研究嚴嵩、徐階、高拱、張居正等人,而是超越具體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從哲理的層面,對封建政治進行了整體的的思考,並於萬曆二十六年(1598)完成《牡丹亭》、萬曆二十八年(1600)完成《南柯記》之後,於萬曆二十九年(1601)完成了《邯鄲記》。

而這一年,也就是他被吏部以“浮躁”的理由正式免職的一年。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湯顯祖以一部《邯鄲記》,也對自己十八年的坎坷仕途作了一個總結。

明代戲劇家湯顯祖的“臨川四夢”之一:《邯鄲記》的思想主題 第2張

湯顯祖寫作《邯鄲記》時,頭腦十分清醒。要證明這一點,只要舉出兩個細節就足夠了:

一個是,第二十五出《召還》中,爲虎作倀、前倨後恭的崖州司戶向盧生負荊請罪時,盧生笑道:“起來,此亦世情之常耳。”

這位司戶也是黃粱夢中人,請看他的自白:“小子崖州司戶,真當海外天子。長夢做個高官,忽然半夜起水。好笑,好笑,一個司戶官兒,怎能巴到尚書閣老地位?”

就是這位司戶,當使者迎取盧生還朝時,他卻誤以爲迎取的是自己,又驚又喜:“我的宇文老爺,小官還不曾替你乾的事,就蒙你欽取我拜相回朝,頂戴,頂戴。”並且在迎接使者時不肯下跪,說是:“天使來取司戶回朝拜相,體面不跪。”這真是自作多情,想入非非了。

另一個是,第二十八出《友嘆》中,盧生沉痾不起,蕭嵩已向裴光庭暗送秋波:“盧老先既有此失,勢必蹺蹊。且喜年兄大拜在即了。”裴光庭口稱“不敢”,實際上卻是迫不及待,就是蕭嵩,心中又何嘗不想?

這說明,在那個封建社會裏,沉浸於黃粱美夢者絕非一人二人,糊塗者有之,聰明者亦有之,遭人嗤笑者有之,未遭人嗤笑者亦有之,大夢難醒,而且還是“此夢綿綿無絕期”,這種人性的扭曲,形式上是喜劇,實質上是悲劇。

對於這一點,湯顯祖有着超乎常人的清醒認識,所以他在《答李乃始》中說:“詞家四種,里巷兒童之技,人知其樂,不知其悲。”這一宣言,真是意味深長,足以振聾發聵的。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