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古文名著 > 歷史上《資治通鑑》的創作背景是怎麼樣的?

歷史上《資治通鑑》的創作背景是怎麼樣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資治通鑑》的創作背景是怎麼樣的?這是很多讀者都特別想知道的問題,下面小編就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一起看看吧。

它所記載的歷史跨度,據司馬光自己說一共記載了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歷史,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的三家分晉,一直講到陳橋兵變之前的一年(959),加起來正是一千三百六十二年。

而事實上,如果深入解讀文本,就會發現,它裏面最早的歷史事件,其實是發生在公元前453年的三家滅智伯。把這五十年加上,整部資治通鑑記載的歷史就已經超過一千四百年。

創作背景

宋神宗熙甯年間,司馬光強烈反對王安石變法,上疏請求外任。

熙寧四年(1071年),他判西京御史臺,自此居洛陽十五年,不問政事。這段悠遊的歲月司馬光主持編撰了294卷300萬字的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鑑》”。

司馬光修訂《資治通鑑》的原因,據考證主要有兩點:

歷史上《資治通鑑》的創作背景是怎麼樣的?

其一,“患遷、固以來,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讀之不遍;況於人主,日有萬機,何瑕周覽”,乃“刪削冗長,舉撮機要”,攥一部編年通史

簡單的說,司馬光覺得從司馬遷的《史記》、班固的《漢書》問世以來,史書典籍雜亂繁多,甚至有很多相沖突的地方,普通百姓都不一定能全部看完,何況政務繁多的皇帝呢?於是,司馬光就刪繁就簡,選取重要的部分,組成一部編年體通史。

其二,“鑑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嘉善衿惡,取是舍非”,“窮探治亂之跡,上助聖明之鑑”。乃“專取國家盛衰,系生民休慼,善可爲法,惡可爲戒者”,成一部政治通史。

簡單的說,司馬光認爲以古爲鑑,能幫助世人尤其是人主辨明善惡。但由於更注重治國安邦、經略天下,所以《資治通鑑》更多的是選取有關國家興衰、百姓生計的實例。

其政治性濃郁,這點和司馬遷的《史記》是鮮明的對比。比如司馬遷感覺遊俠不被傳述,於是有了《遊俠列傳》,類似的還有《滑稽列傳》、《貨殖列傳》等。

宋神宗即位後,賜書名爲《資治通鑑》,並序以獎之。元豐七年(1084)書成。

《通鑑》由司馬光總其大成,協修者有劉恕、劉攽、範祖禹3人。劉恕博聞強記,自《史記》以下諸史,旁及私記雜說,無所不覽,對《通鑑》的討論編次,用力最多。劉攽於漢史、範祖禹於唐史,都有專深的研究。他們分工合作,各自作出了重要貢獻。最後,由司馬光修改潤色,寫成定稿。其中是非予奪,一出於光。

《通鑑》徵引史料極爲豐富,除十七史外,所引雜史諸書達數百種。書中敘事,往往一事用數種材料寫成。遇年月、事蹟有歧異處,均加考訂,並註明斟酌取捨的原因,以爲《考異》。《通鑑》具有相當高的史料價值,尤以《隋紀》、《唐紀》、《五代紀》史料價值最高。

歷史上《資治通鑑》的創作背景是怎麼樣的? 第2張

《通鑑》因司馬光一人精心定稿,統一修辭,故文字優美,敘事生動,且有相當高的文學價值,歷來與《史記》並列爲中國古代之史家絕筆。於敘事外,還選錄了前人的史論97篇,又以"臣光曰"的形式,撰寫了史論118篇,比較集中地反映了作者的政治、歷史觀點。對歷史上有關圖讖、占卜、佛道等宗教迷信,採取了批判的態度,是史學思想的重要進步。

《通鑑》成書後,元豐八年,範祖禹、司馬康、黃庭堅、張舜民等奉命重行校定,元祐元年(1086)校定完畢,送往杭州雕版,元祐七年刊印行世。今元祐本已不可見。南宋高宗紹興二年(1132)有餘姚重刻本,亦多殘缺。中華書局據清胡克家翻刻的元刊本,加以標點校勘,重新出版,是《通鑑》較好的版本。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