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詩詞名句 > 上官儀所作的《入朝洛堤步月》,生動鮮活地揭示了宮廷日常

上官儀所作的《入朝洛堤步月》,生動鮮活地揭示了宮廷日常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6.7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上官儀,字遊韶,是唐朝時期宰相、詩人,他是才女上官婉兒的祖父。他是初唐著名御用文人,常爲皇帝起草詔書,並開創“綺錯婉媚”的上官體詩風。下面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上官儀所作的《入朝洛堤步月》吧。

人的關係說複雜就複雜,說簡單也簡單,最大的關鍵點不過是利益的分配。人都是趨利的,沒有一個人能夠避免得掉。考量古今中外的歷史,大抵如此。人性經不起考驗,基本上就是說利之一字過於厲害。如何破解?唯有看淡看破,然後放心放手。

上官儀(608-665年),字遊韶,陝州陝縣(今河南三門峽陝州區)人,也是一位宰相兼詩人,是唐朝才女上官婉兒的祖父。上官儀在政途上應該算是非常順遂的,可惜生錯了時代,遇到的“領頭羊”唐高宗太過懦弱無能,被一代妖女武則天給害了個夠嗆。上官儀在廢除武則天的事情是積極的,兩個人較量的結果,終究是上官儀一敗塗地,丟了身家性命。如果當時能夠放手,是不是會有另外的結局?可惜歷史不願回頭。

上官儀所作的《入朝洛堤步月》,生動鮮活地揭示了宮廷日常

上官儀甚有詩名,其詩作被人稱之爲“上官體”,雖說格調不高,但其追求形式技巧和講究聲辭之美的“綺錯婉媚”的詩風,仍是影響諸多人,是名符其實的“宮閣製品”。他對詩歌中的對仗方法,進行總結歸納,有“六對”、“八對”之說,對後世律詩的形成起了較爲重要的作用。

《入朝洛堤步月》

[唐]上官儀

脈脈廣川流,

驅馬歷長洲。

鵲飛山月曙,

蟬噪野風秋。

上官儀所作的《入朝洛堤步月》,生動鮮活地揭示了宮廷日常 第2張

詩題中有“入朝”二字,根據詩的內容可以得知當是上官儀任宰相時候所作,時間大約在龍朔年間(661-663年)。洛堤,當時的東都洛陽城,傍臨洛水,修建有堤壩,人可行其上。那時百官上早朝沒有待漏院,必須提前趕到皇城外,由於時間過早,百官都在洛堤上等候。此詩所描寫的情景,便是當時現場。如今讀來,雖然遠隔千年,仍是富有情致。

在第一句裏面,用了“脈脈”這個疊韻字。“脈脈廣川流”,這裏使用的是它的本意,指水流緩慢的樣子。詩人面對闊大的長河,由於河道寬廣,從而顯得水勢平緩,一眼看上去,似乎並沒有流動,恍然兩個多情人目光相對,靜止瞬間。這已經超出了本詩的含義,實在是想象非凡,過於誇大了當前情景。關鍵是忽然想到“脈脈”後來的延伸意,那種情投意合的情緒非常適合詩人現在的狀態,一種膠結糾纏狀如絲如絮化解不開。

這種飽滿的情緒,主要來自於詩人內心的那種志得意滿,而一切都是爲了照應題目中的“入朝”。此時此刻的詩人,“驅馬歷長洲”,正在中途。大概由於上朝時間尚早的緣故,所以並不急迫,悠哉前行,神情十分放鬆。有人根據前句中的“脈脈”二字,臆想是用男女關係來喻自己得到君王寵幸。這就有些異想天開了。詩人如此寫來,自有其用心,既向前照應詩題,又方便往後延續情感的抒發。而這種情感狀態,在當下氛圍中顯得十分突出,是一種看似平和卻分外昂揚的。

上官儀所作的《入朝洛堤步月》,生動鮮活地揭示了宮廷日常 第3張

那個時候的上官儀權勢正隆,意氣風發,還沒有走到和武則天崩盤的地步。“高宗承貞觀之後,天下無事,儀獨持國政,嘗凌晨入朝,巡洛水堤,步月徐轡,詠詩(即本詩),音韻清亮,羣公望之,猶神仙焉。”這是唐代劉餗在《隋唐嘉話》所記載的場景,上官儀當時的官望可見一斑。“羣公望之”,其他上朝的大臣看到騎在馬上的上官儀,覺得他“猶神仙焉”,已經像神仙那樣光輝燦爛了。不知道後來失勢的上官儀在羣臣眼中,又是怎樣一番光景。想來並不美妙,因爲受累於廢太子李忠,遭下獄處死。所以,寧得罪君子,莫得罪兩人(小人和女人)。

最後兩句即景,“鵲飛山月曙,蟬噪野風秋”,可以說是上官儀的代表詩句,但卻並非像有人以爲那樣用以抒懷。晨曦輕微,月掛西山,鳥鵲起飛,是被嗒嗒嗒的馬蹄聲驚起,抑或是被破曉時分的曙光喚起?秋風吹拂,曠野清寂,寒蟬悽切,是感知徹骨的冬季到來,又或是被命運無常所驚動?又有人根據詩句裏的“鵲”和“蟬”而引經據典,講述上官儀滿意於太平盛景,希望能夠招引人才,卻對某些“噪”音而不愉快。這仍是想得太多了。如果真的是什麼暗示的寓意,那麼也應該是一種讖語。因爲沒過多久,上官儀就隱身囹圄,正如秋蟬嘶冬至矣!

綜觀此詩,雖然僅僅只是揭示宮廷日常的一幕,但是由於詩人當下的情緒十分飽滿,再加上精妙嫺熟的藝術技巧使用,從而顯得生動鮮活,自有幾分難以言說的氣象。特別是末尾兩句,“鵲飛山月曙,蟬噪野風秋”,甚得後人讚頌:“音響清越,韻度飄揚,齊樑諸子,鹹當斂衽矣”(胡震亨《唐音癸籤》)。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