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乾隆最厭惡的大臣,卻成了唯一配享太廟的漢臣

乾隆最厭惡的大臣,卻成了唯一配享太廟的漢臣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張廷玉的故事,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退休申請

張廷玉提出退休申請時,已然年過古稀,早就到了清代允許官員退休的年齡。

但或許是由於張廷玉是三朝老臣,乾隆收到他的退休報告後,依然出於禮節下旨挽留說:

"卿受兩朝厚恩,且奉皇考遺命,將來配享太廟,豈有從祀元臣歸田終老之。

乾隆最厭惡的大臣,卻成了唯一配享太廟的漢臣

誰料小心了一輩子的張廷玉此時卻犯起了糊塗,他聽完乾隆的旨意後竟然爭辯道:

"前朝也有配享大臣回家鄉的啊,比如明太祖時期的劉基就是。再說我年紀大了,早日退休讓賢,於國於民都是好事。"

說者無心,聽者有。

乾隆不禁聯想到劉基退休是因爲君王猜疑,瞬間便懷疑張廷玉拐着彎的罵自己,心中對張廷玉的不滿立刻多了幾分。

等到張廷玉離開後,乾隆越想越生氣,於是乾隆第二天專門發了份長篇諭旨,把張廷玉退休的事情上升到"忠君愛國"的高度進行聲討。

在乾隆看來,張廷玉一心求退休的行爲就是對自己不夠忠心,這讓乾隆很生氣,後果很嚴重,嚴重的後果很快在孝賢皇后的葬禮上出現了。

孝賢皇后去世後,悲痛萬分的乾隆皇帝令翰林院撰寫皇后的祭文。負責翰林院工作的張廷玉在祭文寫好後,反覆與同事修改訂正。

哪知這份幾易其稿的祭文並未讓乾隆滿意。乾隆抓住祭文中出現的"泉臺"這個詞語,指責翰林院將這樣粗陋的詞用在皇后身上大不敬。

結果,翰林院上上下下都受了罰,負有管理責任的張廷玉更是被乾隆罰俸一年。

乾隆最厭惡的大臣,卻成了唯一配享太廟的漢臣 第2張

這是張廷玉爲官47年來受到的第一個處罰,陣陣涼意直從張廷玉的心底泛起,使張廷玉更加堅定了退休歸故里的決心。

二、一波三折

罰俸風波過去後,張廷玉再次向乾隆提出退休的請求。這次乾隆總算動了惻隱之心,下旨讓張廷玉自擇去留。

按規矩張廷玉應該上奏推辭,說些不忍離去的話,然後乾隆再下旨令張廷玉榮歸故里,成就一出君臣佳話。

但張廷玉看到乾隆好不容易鬆口了,根本連客氣一句都沒有就開開心心收拾行李去了。幸虧這次乾隆好人做到底,也沒有和張廷玉計較,由着張廷玉去準備他的退休生活。

原本這樣也算好聚好散,可關鍵時刻張廷玉又犯起了糊塗,他擔心自己一走,乾隆會賴掉當年雍正承諾給他的配享太廟。

於是,張廷玉又豁出老臉去見乾隆,求乾隆以一言爲券,保證自己配享太廟的待遇不變。

一席話差點把乾隆氣昏過去,總算乾隆看在張廷玉三朝老臣的份上,不想把場面弄得太難看,於是乾隆強忍怒氣寫了首"保證詩":

“造膝陳情乞一辭,動予矜惻動予悲。先皇遺詔惟欽此,去國餘思或過之。

可例青田原侑廟,漫愁鄭國竟摧碑,吾非堯舜誰皋契?汗簡評論且聽伊。”

拿到乾隆的保證後,張廷玉開心壞了。

乾隆最厭惡的大臣,卻成了唯一配享太廟的漢臣 第3張

按理說,乾隆這麼給面子,張廷玉應該第二天進宮謝恩的,可次日張廷玉卻僅讓兒子替自己去謝恩。

乾隆被逼寫保證詩本來就一肚子氣,等看到進宮的人不是張廷玉本人後,更是覺得張廷玉沒把自己放在眼裏,盛怒之下乾隆讓軍機處擬旨,令張廷玉明白回奏。

當天軍機處的工作人員汪由敦,正好是張廷玉的門生,一見老師有難,汪由敦趕緊私下將乾隆的旨意提前告訴了老師,以便張廷玉早做安排。

張廷玉聽說乾隆生氣後,嚇得魂不附體,第二天天不亮就急忙進宮請罪,然而此時乾隆的旨意根本還沒來得及發出,這無異於告訴乾隆,軍機處裏有我張廷玉的人。

乾隆簡直被張廷玉氣得七竅生煙,氣昏了頭的乾隆立刻將汪由敦革職留任,又削去了張廷玉的伯爵銜,纔算出了一口惡氣。

次年春天,張廷玉覺得乾隆的氣消了,再次跟乾隆提及自己退休的事,誰料這次卻又撞在了乾隆的槍口上。

原來當時恰逢皇子永璜去世,乾隆悲痛至極,而張廷玉是永璜的老師,乾隆認爲張廷玉也應該對永璜離世非常傷心纔對。

誰曾想永璜的葬禮剛完,張廷玉馬上找乾隆辭行,這下又惹怒了乾隆。

於是,乾隆直接取消了張廷玉最在乎的配享太廟的榮譽,張廷玉只得以大學士的身份灰溜溜地回了桐城老家。

三、淒涼晚景

張廷玉得罪乾隆的消息風一樣傳遍了桐城官場,等到張廷玉好不容易回到闊別已久的家鄉時,各級官員爲了避嫌竟沒有一個人去迎接他,讓張廷玉丟盡了面子。

但張廷玉的麻煩還遠未結束,不久後,四川學政編修朱筌案發,乾隆以朱筌是張廷玉舉薦爲由,又派人去張廷玉家沒收了三代帝王賜予的一切珍寶。

受此打擊,張廷玉愈發沉默寡言,他常常在家中呆呆的坐着,一整天也不說一句話。乾隆二十年,八十四歲的張廷玉在家中去世。

消息傳來,乾隆又做出一幅體恤老臣的樣子,破格恩准張廷玉依舊配享太廟。

張廷玉終於拿到了他心心念唸的榮譽,只是這一切他再也看不到了。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