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是諸葛亮的多次北伐導致的“益州疲弊”嗎?

是諸葛亮的多次北伐導致的“益州疲弊”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207年冬到公元208年春,劉備得水鏡先生司馬徽和謀士徐庶的推薦,他帶着關羽和張飛先後三次到隆中拜訪諸葛亮。雖然諸葛亮足足比劉備小了二十歲,而且在此之前,諸葛亮也從未入仕爲官,僅在當地頗有名氣,但劉備還是想試一試。畢竟此時的劉備已經年過四十了,但他暫居在劉表手下多年,卻依舊沒有什麼發展,而且此時劉備手中沒有太多能征善戰的將士,也沒有立錐之地供他棲身,更因爲常年不征戰而導致髀肉復生,因此在劉備聽聞諸葛亮是不世出的人才後,他決定再試試。在見到諸葛亮後,劉備當即將自己的志向告訴了諸葛亮,並希望諸葛亮能教他應該如何去做。

諸葛亮也不含糊,他先是分析了曹操能夠獲勝的因素,併爲劉備定下了將來發展的基調。諸葛亮稱曹操在戰勝袁紹後,擁兵百萬,雄踞北方,挾持皇帝來號令諸侯,劉備確實不能與曹操爭強,此時應該東聯孫吳,北拒曹操,要如此做,就得先佔據荊州,然後奪得益州。之所以要奪得益州,主要是因爲益州乃是天府之國,這裏“沃野千里”,自然條件優越,漢高祖劉邦就憑藉它建立了帝業,而如今劉璋昏庸無能,張魯在背面佔據漢中,這裏的百姓殷實富裕,物產豐富,劉璋卻不知道愛惜。可見在諸葛亮心中,益州地勢險要,又有廣闊肥沃的土地,自然條件優越,而且這裏物產豐富,百姓富有,自然是非常適合發展的地方。

然而在公元228年,諸葛亮決定出兵北伐時,他卻並不這樣認爲了。諸葛亮在《出師表》中稱劉備創業還沒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如今天下分爲三國,益州疲弊,這是危急存亡之秋。而從《隆中對》到諸葛亮北伐,期間不過短短二十年,到底是這二十年中,益州出現了重大的變故,導致益州從天府之國變成了一個人力疲憊、民生凋敝和困苦窮乏的地方,還是說諸葛亮在談《隆中對》時,對益州這裏根本就沒有太過真實的瞭解?

事實上,在《隆中對》時,益州雖然稱不上是“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但相比於中原來說還算是富足的,畢竟益州富庶是當世公認的事情。尤其是在董卓之亂之後,當時中原大地因爲戰火的荼毒而殘破不堪,而益州因爲遠離中原,沒有受到中原戰火的影響,尚且保存着欣欣向榮的朝氣,因此遠離戰火的益州讓人心神嚮往。但由於富庶並非沒有條件的,因爲人口的數量會嚴重影響到糧食是否充足。如果益州的人口剛好夠城中的人食用甚至有富足,那益州自然富庶,但人一多,糧食不夠吃,則就是另一個場景了。

是諸葛亮的多次北伐導致的“益州疲弊”嗎?

由於中原割據混戰,益州的安逸讓很多中原人士前來避難,劉焉與劉璋兩人入蜀成爲益州牧,其實也是這樣的原因。如此一來,其他士人自然也涌入益州避難,比如汝南名士許靖爲了進入益州,不惜遠繞吳、會,越海而至交州,又輾轉而到達益州。而劉備入蜀後,更是引來了很多非益州人士入川,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口增多造成了糧食大量的消耗,使得益州因爲人口過飽和而出現糧草不足的情況。因此在《隆中對》時所謂的益州富庶,主要建立在諸葛亮的主觀臆斷中,而等他到了益州後,見到的則是另外一幅場景。

是諸葛亮的多次北伐導致的“益州疲弊”嗎? 第2張

在諸葛亮出山到北伐的這二十年中,益州從一個相對安寧的地方,逐漸演變成一個“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的地方,因此,此時的諸葛亮稱益州疲弊也是沒有問題的。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