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杜預爲何能同時進入文武二廟?他有哪些卓越的貢獻?

杜預爲何能同時進入文武二廟?他有哪些卓越的貢獻?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9.5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杜預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振長策而攻取,兼儒風而轉戰。"

文廟和武廟是歷代中國王朝爲紀念對社稷做出過重大貢獻的人,而建立起來的紀念場所,是自古以來讀書人和武將們追求的最高精神歸宿。最先進入文廟包括孔子、孟子、孔子徒弟中顏淵爲首的"十哲"等,能夠進入文廟是歷代文人的最高榮譽。武廟中配享的有姜子牙、張良、白起、韓信、關雲長等人,能夠進武廟也是歷代名將奮鬥的最高目標。

按照這樣高的規格,只要能進一個廟就已算得上是古代歷史上的巨擘,而同時能配享兩個廟的,史上則少之又少,迄今爲止,只有一人,他就是晉朝的名臣杜預。那麼,爲什麼在今人看來並不是特別出名的杜預,能夠同時進入文武二廟,他又做出過哪些卓著的貢獻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杜預爲何能同時進入文武二廟?他有哪些卓越的貢獻?

出生名門,文武雙全。

杜預在三國時期不是特別有名,後世對這個人的關注得也不是特別多,可以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人,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爲偉人。在三國鼎立的後期,實力最強的曹魏政權被司馬昭所掌控,因此開始了天下一統的征程,而此時的杜預開始嶄露頭角。

他祖上三代都在朝堂爲官,但他並非是普通官宦之後,有自己的學識和遠見。其祖父杜畿曹魏時期有名的文臣,曾任河東太守之職位,然而因其作爲一名漢朝舊臣,且與荀彧等同僚關係密切,所以,在朝堂上,並未與曹操走得很近,也沒有得到重任。到曹丕執政時期,被啓用,並委以重任,曾擔任尚書之職,在任期間曾爲曹丕屢立大功,他死後,曹丕追封他太僕,諡號"戴侯"。

杜預爲何能同時進入文武二廟?他有哪些卓越的貢獻? 第2張

杜預父親叫杜恕,在曹丕執政期間一直未當官,直至明帝曹叡執政時纔出仕。當時杜恕性格十分正直、忠肝義膽,和朝堂上的重臣沒有處理好關係,最後被人誣陷,在發配的路上病死。杜預出仕實在司馬昭執政時期,他當時的出色才幹被朝堂的當權者所看中,並在後來娶了司馬昭之妹爲妻,從而成爲司馬政治集團的重要成員,可謂是文武雙全,先後深度參與了平蜀、滅吳等重要戰役,此外,在救災、治水等民生工程方面也斐然。

力主滅吳,統一天下。

公元278年冬,杜預開始擔任荊州都督,管理地方軍事,通過他長期細緻的軍情探查和調研分析,他得出一個結論:東吳政權已經出現衰敗之相,變得不堪一擊,而此時正是滅吳的最佳時機。於是杜預立即彙報司馬炎,曉以利弊,結果司馬炎卻瞻前顧後,被朝中大臣反對後,更加猶豫不定,因爲大多數人看來,在東吳境內幾乎所有的平民和大族都是擁戴孫氏政權的,他們也已經掌管江東有數十年之久了。

然而,就在此時,唯一可以委以征戰大任的荊州前敵主帥羊祜突然病危,臨終前向司馬炎推薦可以接替他的人就是杜預。司馬炎再三考慮後,終於決定把主帥的位子交給杜預。公元279年,杜預手握着20萬的軍隊大權,開始謀劃討伐東吳的計劃,進軍策略方面,他經過思考決定分六路開赴,水路和陸路同時出兵,相互配合,其中由琅琊王司馬伷任東路軍統領,豫州刺史王戎任中路軍統領,胡奮任南路軍統領。

此後又經過了一年多備戰和操練,終於在公元280年,晉軍在杜預的號令下,一路南下攻伐東吳、勢如不可當,而東吳軍隊卻一路吃敗仗,最後終以東吳戰敗被滅而告終。滅吳之戰具有顯著的戰略意義,最終結束了長期以來三國鼎立的局面,是當時晉朝一統天下的奠定了堅實基礎。當然,西晉滅吳、統一中原之後,杜預也因此被封爲當陽縣侯。

杜預爲何能同時進入文武二廟?他有哪些卓越的貢獻? 第3張

濟民有方,政績斐然。

杜預除了在晉朝一統天下方面武功卓著,在文治方面的政績也毫不遜色。公元278年秋,兗豫各州郡暴雨連年,全國範圍內出現了洪澇災害,晉武帝多次向朝堂問對策,杜預曾經兩次向武帝上書其抗災計劃(其奏章記錄於晉書中)。他經過對災情細緻的調研,對災害原因進行深刻地分析,提出了比較切合實際的能夠解決危機的救災對策。

在奏章他認爲,造成災害的根本原因是長期以來水利設施(陂堨)年久失修、粗放濫墾和火耕水耨等原因造成的,他還建議將政府管理的不耕的種牛租給災民。他還對政府辦事低效的情況進行了剖析,甚至批評個別部門、官員相互推諉扯皮,彼此爭利,導致很多賑災救災的工作無法有效實施。他的這些中肯的建議得到了司馬炎重視和肯定,最後得以付諸實施,取得了抗災救災的全面勝利。

此外,他又被派去鎮守襄陽。在任職期間他一方面始終不忘增加國防力量,加強對軍隊的規範管理和訓練,爲社會安定做出貢獻。另一方面,他還注重興修水利,不僅修整可利用的歷代舊河渠,還把、的水源引入農田,惠及周邊一萬頃農田。另外,他又組織開鑿從仰口至巴陵的一萬里的運河,打通夏水、沅水和湘水,不僅改造荊州地區的漕運,還解決長江每年的泄洪難題。他也因心中有民、政績斐然,被當地百姓稱爲"杜父"。

結語:

縱觀杜預一生的貢獻,可以用文韜武略這樣來評價。首先出身名臣之家,具有淵博的學識和遠大的理想,入仕後觀察細微,抓住東吳衰敗的跡象,主導並實施了滅吳的計劃,最終推動了天下一統之局面。在文治方面,曾提出有效的救災方略被當政者採納,後期治理荊州的水利,利民於後世,被百姓擁戴爲"杜父"。然而,這樣的功績卻一直保持低調而不爲後人所周知,這也值得今人深思。

杜預爲何能同時進入文武二廟?他有哪些卓越的貢獻? 第4張

從他的故事中,我們可以得出幾方面啓示:第一、要善於觀察與研究,擇機而動。毛主席曾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杜預的洞察和遠見,也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細緻入微的調研和分析後得出的,同時一定要抓住重大事件的機遇,堅持到底纔能有所作爲。第二、要始終心繫於民,謀長遠之利。杜預能夠配享二廟,與其始終心懷後世是分不開的。所以,在工作組織的日常管理中,要始終堅持利他原則,儘量關照每個人的訴求。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