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陶淵明辭官歸隱的背後是什麼原因?

陶淵明辭官歸隱的背後是什麼原因?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陶淵明是東晉到劉宋這一時期的南朝傑出詩人,他是江西曆史上首位文學巨匠,被譽爲“隱逸詩人之宗”、“田園詩派之鼻祖”。除了詩歌廣爲人知之外,陶淵明身上還有一處著名標籤就是他看淡功名利祿,“不願爲五斗米折腰”的高風亮節。那麼問題來了,陶淵明爲什麼辭官歸隱田園呢?

陶淵明辭官歸隱的背後是什麼原因?

陶淵明出身於官宦之家,其曾祖是東晉名將陶侃。雖然到陶淵明這一代早已家道中落,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至少在陶淵明少年至青年這段時期,陶家還不至於爲生計發愁。陶淵明“自幼修習儒家經典,愛閒靜,念善事,抱孤念,愛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從這段記載也可以看出,陶淵明早年的主要使命就是安心讀書,爲將來出仕做準備。

從二十歲起,陶淵明步入仕途,先後擔任過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務。在四十歲那一年,陶淵明寫下了那篇著名的《歸去來兮辭》後辭官歸隱,從此便開始了躬耕田園的生活。

關於陶淵明歸隱的原因,最常見一種解釋便是說當時官場黑暗,人心險惡。陶淵明不願曲意逢迎,與這些人同流合污,因此才獨善其身,歸隱田園。事實果真如此嗎?其實不然。

陶淵明的仕途可謂是一波三折。早年出任江州祭酒,但沒幹多久就主動辭官回家。不過當時陶淵明在文學方面已有一定名氣,所以很多人都看好他。沒過多久,州里邀他來做主簿,但陶淵明並沒有屈尊前往任職。

三十三歲那一年,陶淵明受邀加入權臣桓玄的幕府,不知是工作表現消極還是另有其他原因,總之這期間陶淵明並沒什麼值得記載的表現。後來陶淵明的母親去世,他回家丁憂守制三年。守制期滿後,陶淵明先後在鎮軍將軍劉裕(後來成爲南朝劉宋的開國皇帝)和建威將軍劉敬宣手下擔任參軍(古代參軍爲參謀軍務之意)。不過陶淵明是個文化人,做軍事參謀顯然不太符合他的專業,因此在公元405年八月被任命爲彭澤令。然而這一次陶淵明又只幹了八十多天就辭職回家,原因是看不慣一位督郵嘴臉。

督郵相當於現在的地方巡視組組長,其本職工作就是督察縣鄉,宣達政令。按照古代禮儀,下級見上級領導應該整束衣冠以示尊重。然而陶淵明在聽聞郡裏的督郵要來本縣視察時,卻說道:“吾不能爲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於是還沒等督郵抵達,他就掛印辭職,從此徹底退出官場了。

看到這裏不知道大家會有何感想,反正筆者是覺得陶淵明的脾氣有點古怪。你說他視功名利祿如浮雲吧,他斷斷續續在宦海里浮沉了二十餘年。你說他想在仕途上有所作爲吧,他的每份職業週期都很短暫,還沒等做出成績就因各種個人原因離職了。從現代人的視角來看,肯定是沒有任何一位老闆會喜歡手下有這樣的員工,就算能力超強,但動不動就撂挑子,那還不如沒有。

熱播電視劇《人民的名義》裏面有一位不貪、不佔,也不幹活的孫連城區長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實陶淵明和孫連城有幾分相似之處。孫連城的理想是星辰大海,而陶淵明的理想是田園牧歌。

當然話又說回來,如果陶淵明跟大多數人一樣能屈能伸,兢兢業業爲自己的職業打拼,那麼歷史上將會多出一個可有可無的官員,卻會失去一位不與世相逐的高才隱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