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元代著名的雜劇作家:白樸是怎麼進行創作的?

元代著名的雜劇作家:白樸是怎麼進行創作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向大家介紹的是:元代著名的雜劇作家白樸的人生經歷,以及他怎樣進行文學創作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一.出身好,恰逢亂世;父奔忙,受名家教育

白樸(1226—約1310後)元隩州(今山西河曲舊縣)人,原名桓,字仁甫、太素,號蘭谷先生。其祖籍爲隩州(今山西河曲一帶),南京汴梁(今河南開封)人,後流落到河北真定(今正定)。至元十七年(1280),又遷居建康(今江蘇南京)。

白樸出身於一個金朝的官宦世家,他的父親白華爲金貞祐三年(1215年)進士,官至樞密院判,仲父白賁爲金章宗泰和間進士,曾做過縣令,叔父雖早逝,卻有詩名。白家與當時的著名文學家、歷史學家元好問父子爲世交,而且過從甚密。

白樸出生後不久,金朝的南京汴梁已在蒙古軍的重重包圍之下,他的父親白華,整日爲金朝的存亡而奔忙,從而無暇顧及妻兒家室。戰爭中,白樸的母親又走失了,幸好當時元好問也在城中,才把他和他的姐姐收留起來,在亂兵和饑荒中救了他的性命。後安排他們寄居於冠氏(今山東冠縣)縣令趙天錫幕府。

元代著名的雜劇作家:白樸是怎麼進行創作的?

白樸天生聰明,所以從小喜好讀書,元好問對他悉心培養,教他讀書問學之經,處世爲人之理,使他幼年時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金朝滅亡後,他的父親先投降南宋,後投歸元朝,不久偕金朝一些亡命大臣來到真定,依附在世守真定的蒙古將領史天澤門下。元好問也隨即將白樸姐弟送歸到他們父親身邊。

從此,白樸按照父親的要求,開始寫作詩賦,學習科場考試的課業。因他對律賦之學頗爲上進,所以很快就以能詩善賦而知名。其時,元好問爲修撰金朝歷史書籍,經常往來於真定、大都之間,並關心着他的學業,每次來家中,都要指導他治學門徑,曾有詩誇讚白樸說:“元白通家舊,諸郎獨汝賢。”勉勵他刻苦用功,成就一番事業。(想詳細瞭解白樸,可去京東購買《天邊殘照水邊霞:白樸卷-元曲名家精品類編【正版……》,每本僅49元。)

二.專心文學創作,永絕仕宦之途

有如此好的家庭出身,又有名師從小悉心教導,按理說白樸應該通過入仕爲官,並且逐步博取功名。然而,因蒙古統治者的殘暴掠奪,使得白樸心靈上的傷痕難以恢復,他對蒙古統治者充滿了厭惡,兵荒馬亂中母子相失,使他更感到爲統治者效勞的可悲。

因此,白樸決定放棄官場名利的爭逐,而以亡國遺民自居,並以詞賦爲專門之業,用歌聲來宣泄自己胸中的鬱積與不滿。

元世祖中統二年(1261年),白樸36歲。元世祖命各路宣撫使舉文學才識可以從考者,以聽擢用,當時以河南路宣撫使入中樞的史天澤推薦白樸出仕,被他謝絕了,爲躲避宣撫,他開始棄家南遊。

白樸先到漢口,再入九江,41歲時曾返回真定(爲妻喪),又有人建議白樸去朝中做官,被他又一次謝絕了。此後,再度南下,往來於九江與洞庭之間,到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在金陵定居下來。

白樸的足跡所至,恰恰是那些曾經繁華一時,而今被兵火洗劫變爲的荒涼境地。這前後景象的對比,更激起他對蒙古統治者的怨恨。他只得以詩詞來宣泄這種怨恨,以控訴蒙古統治者的罪惡行徑。

三.利用歷史題材,創新雜劇創作

在元代雜劇的創作歷史中,白樸佔據了重要的地位。歷來評論元代雜劇,都將他與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尊爲元雜劇四大家。與關漢卿相比,由於白樸的生活圈子比較侷限,因此,他不可能從社會下層提煉素材,寫出像關漢卿那感天動地的《竇娥冤》。

然而,白樸卻能善於利用歷史題材,來敘說並加以發揮故事情節,在舊題材上創新意,其詞采優美,情意深切綿長,又是關漢卿所不及的。他在文學史和戲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他劇作的藝術成就,早已成爲文學藝術上的重要研究課題。

白樸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簡稱《梧桐雨》),寫的是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鴛鴦簡牆頭馬上》(簡稱《牆頭馬上》),描寫的是一個“志量過人”的女性李千金衝破名教,自擇配偶的故事。

前者是悲劇,寫得悲痛與哀傷,雄渾而悲壯;後者是喜劇,寫得起伏跌宕,熱情奔放。這兩部作品,歷來被認爲是愛情劇中的成功之作,具有很強的藝術生命力,對後代戲曲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白樸的文學作品豐富多彩,其雜劇有16種:《絕纓會》《趕江江》《東牆記》《梁山伯》《賺蘭亭》《銀箏怨》《斬白蛇》《梧桐雨》《幸月宮》《崔護謁漿》《錢塘夢》《高祖歸莊》《鳳皇船》《牆頭馬上》《流紅葉》《箭射雙鵰》。

白樸的詞流傳有一百餘首,大多以詠物與應酬爲主;其作品歌詞典雅,屬於文采派。其散曲有《天籟集摭遺》一卷,收其小令三十七首(其中有《念奴嬌 題鎮江多景樓,用坡仙韻》,是在筆者故鄉鎮江三山之一的北固山所作),套曲四套。

元代著名的雜劇作家白樸,善於利用歷史題材,結合現實生活素材,去進行大膽創新。最終成爲著名的雜劇作家,與關漢卿、馬致遠和鄭光祖並稱爲“元曲四大家”。

白樸的成功經驗啓發我們:對待歷史題材的創作,不能照搬硬套,而是要像白樸那樣,善於利用好它,並結合現實生活素材,在明確創作的主題思想後,運用藝術手法大膽進行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創作出讀者喜聞樂見的作品,爲謳歌我們的祖國與英雄的人民,奉獻出佳作。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