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明朝心學大家王陽明:雖仕途不暢,但仍挺身而出平定番亂

明朝心學大家王陽明:雖仕途不暢,但仍挺身而出平定番亂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作爲我國曆史上的最後正統繼承法理的漢人王朝,對我國的封建制度進化起着承前啓後的作用,封建制度在明清時期達到鼎盛。明朝之前是來自蒙古的遊牧征服者,他們用奔騰的鐵騎,燃燒的烈箭征服了中原大地,建立了國祚不過百的元朝,一路向南征伐的道路最終逼得陸秀夫揹着小皇帝瓊崖跳海,結束了宋朝的歷史。明朝之後是來自東北的女真建立的清朝,女真族受到小冰河時代的影響,同時還有明朝的腐朽不堪,內部混亂,最終被東北一隅的女真族一舉擊潰,建立清朝,封建社會也在此時達到頂峯。今天我們來看一看在明朝這個封建社會頂峯承前啓後的王朝中兩位可稱完人的王守仁。他是一位是心學大家,雖仕途不暢,但仍挺身而出,平定番亂。

明朝心學大家王陽明:雖仕途不暢,但仍挺身而出平定番亂

王守仁,號王陽明,所以又被稱爲王陽明,這也是大衆熟悉的姓名。傳說王陽明出生之時天有異象,而往往只有聖人,開國君主纔會有異象,這也震驚了他的家人。相傳一名僧侶路過,向王陽明的父親說這孩子明事理,知大義,但不能說具體是何前途。王陽明的祖父聽到此事,根據論語中一篇典籍,取“仁不能守之,雖得必失”中的文字,給他取名爲王守仁。王陽明從小就展現出非同一般的天賦,熟讀詩書且有自己的的想法。當時正值明英宗在位時期,發生了一件震驚天下人的大事:土木堡之變!土木堡之變中,明英宗受到太監王振的蠱惑,同時也有自己建功立業青史留名的渴望,御駕親征北方逐漸強大起來的瓦剌。結果在懷來城外的土木堡被瓦剌大軍團團圍住,最終城破,明英宗被俘,王振直接被擊殺,衆多大臣戰死。這給幼年的王陽明心裏埋下了國仇家恨,報效朝廷,建功立業的志向。再加上其父也在朝中爲官,王陽明更是對朝廷忠心耿耿,還多次上書提出自己的建議。

明朝心學大家王陽明:雖仕途不暢,但仍挺身而出平定番亂 第2張

在他二十歲時開始參加科舉,但前兩次都沒考中。直到二十八歲在禮部組織的會試中中榜,考中進士。這是王陽明的第一次“入世”。雖然考中了進士,但是在工部觀禮幾年後也沒有得到重用,而且還因爲上書建議釋放被逮捕的南京官員而被掌握朝政的大太監劉瑾所嫉恨,也因此被捏造理由處罰受丈刑,被貶到當時地處偏遠,尚未開化的貴州。這是他的第一次“出世”。這次出世,王陽明第一次體會到了儒家學說的浩瀚,對儒家經典之一的《大學》也有了新的感悟。在龍場的這次對大道理論的感悟,可能他都沒有想到,居然是後世傳播久廣的陽明學的開端。對聖人階段的摸索,也進入到了若有若無的境界。聖人之所以是聖人,就是有着自我的良知。而時刻保持這種良知不被其他人或環境所影響,正是聖人與普通人的區別所在。

明朝心學大家王陽明:雖仕途不暢,但仍挺身而出平定番亂 第3張

隨着劉瑾的倒臺被罷免和貶諦期的結束,王陽明第二次“入世”,從遙遠的龍場回到京城,回到官場。這次回到官場,做了兩件大事:一是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剿滅了南中地帶的匪寇,平定了當地爲時已久的匪患。二是用膽識和計略鎮壓了分封地在江西的寧王朱宸濠的叛亂。在平定朱宸濠叛亂的最後時刻,爲了防止朝中掌權太監的嫉恨,主動將叛王朱宸濠交給太監張永。一方面保全了自己,沒有因爲過多的功勞受到嫉恨,一方面也給了自己一個再次出世修道的機會。所以這次大功並未受賞,想必這也是他想要的。不久,明世宗從藩王的位置繼承大統。父親的去世給了王陽明出世的機會,王陽明修建了書院,繼續傳播他的格物致知的理念。雖然還有過廣西平叛的經歷,但王陽明的心思已經全部放在了學術之上,直到嘉靖七年的去世之時。

明朝心學大家王陽明:雖仕途不暢,但仍挺身而出平定番亂 第4張

王陽明對儒學的傳承和再次發揚光大影響範圍之深遠,影響規模之廣泛,直到現在東南亞,日本等地區仍有他的信徒。近些年來國內也有大量王陽明的著作出版和發行,也給我們介紹和認識了不同面貌的他。就像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不同的人對王陽明的認識也是不同的,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辯論也許也會繼續進行下去吧。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