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禹錫屢經貶謫卻依舊堅定樂觀,他的人生信念是什麼?

劉禹錫屢經貶謫卻依舊堅定樂觀,他的人生信念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9.4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禹錫,字夢得,號廬山人,唐朝文學家,被譽爲“詩豪”,他的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十分廣泛,與柳宗元並稱“劉柳”,與韋應物、白居易合稱“三傑”。下面跟本站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劉禹錫的故事吧。

貞元九年(793年),劉禹錫考中了進士,《舊唐書》說他:“精於古文,善五言詩,今體文章復多才麗。”劉禹錫詩歌和文章都寫得很好,而且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參與了王叔文集團的政治革新,並且成爲核心成員之一。但這次改革很快就失敗了,王叔文被殺,劉禹錫、柳宗元等人都被貶到邊遠地區作了“司馬”。

三十四歲的劉禹錫開始了長期的貶謫生活,這對他是沉重的打擊,但他沒有屈服,沒有消沉,一直堅守着自己的信念。

劉禹錫先被貶爲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馬,後來又先後轉任連州(今廣東清遠)刺史、夔州(今四川奉節)刺史。在唐朝,朗州和夔州所在的荊楚之地巫風盛行,民間的祭祀活動非常多,而祭祀時,一定會唱民歌,這深深地吸引了劉禹錫。

屢經貶謫的劉禹錫雖然在政治上很難有所作爲,但他沒有一蹶不振,熱情地投入到了當地民歌的蒐集整理當中。在這些民歌俚曲之中,他感受到了別樣的生活之美。《舊唐書》說:“蠻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辭。禹錫或從事於其間,乃依騷人之作,爲新詞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間夷歌,率多禹錫之辭也。”

劉禹錫屢經貶謫卻依舊堅定樂觀,他的人生信念是什麼?

劉禹錫沒有因爲其詞俚俗而瞧不起民歌,不僅親自參加民間的歌舞活動,而且給他們創作新詞,所以後來洞庭湖一帶的民歌,很多都是經過劉禹錫整理改編的。他的《竹枝詞》就是向民歌學習的結晶,至今仍傳唱不休: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城西門前灩澦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惱人心不如石,少時東去復西來。

瞿塘嘈嘈十二灘,此中道路古來難。

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閒平地起波瀾。

劉禹錫被後人稱爲“詩豪”,他無愧於這個“豪”字,他的堅定樂觀,執着的人生信念,在二十多年的貶謫生涯中從沒有改變過。這充分地體現在他的詩歌裏,比如這首《秋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劉禹錫屢經貶謫卻依舊堅定樂觀,他的人生信念是什麼? 第2張

他斷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觀念,展現出了秋天的生機和活力,更展現出了自己高揚的氣概和高尚的情操。

再比如這首《浪淘沙》: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雖說讒言如浪,遷客似沙,但他堅信,是真金總會放出光彩的。

直到唐敬宗寶曆二年(826年),劉禹錫才從和州刺史的任上被徵召回朝。回京路上,在揚州遇見了多年不見的好朋友白居易。想到劉禹錫二十三年的貶謫生涯,二人都是感慨萬千。酒宴上,白居易寫了一首《醉贈劉二十八使君》送給他,其中有“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的句子,對劉禹錫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劉禹錫就寫了一首《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回贈: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劉禹錫屢經貶謫卻依舊堅定樂觀,他的人生信念是什麼? 第3張

這是劉禹錫的詩歌名篇,顯示了他對世事變遷和仕宦升沉的豁達襟懷,表現出了堅定的信念和樂觀的精神,同時又暗含着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的深刻哲理。

詩人謫居在巴山楚水這荒涼的地區,算來已經二十三年了。如今回來,當年的許多老朋友都已去世了,只能徒然地吟誦着“聞笛賦”表示悼念,真是恍如隔世,人事全非。他接着以沉舟、病樹比喻自己,沉舟側畔,千帆競發;病樹前頭,萬木皆春。詩人在惆悵之中卻又表現的相當達觀,他勸慰白居易不必爲自己的寂寞、蹉跎而憂傷,世事的變遷和宦海的沉浮,他都能豁達地面對。“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兩句詩形象生動,後人常常引用,並賦予它以新的含義,說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詩的最後兩句點明瞭酬答白居易的題意,表明他對生活並沒有喪失信心,表達了重新投入生活的願望和堅韌不拔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