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明英宗有什麼功績?歷史上對他爲何評價不高?

明英宗有什麼功績?歷史上對他爲何評價不高?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英宗是明朝第六任和第八任皇帝,之所以出現兩次爲帝的情況,還源於明朝恥辱一戰——土木堡之戰。

明太祖朱元璋驅除韃虜,定鼎中原。明成祖遷都北京,天子守國門,拒外敵於外。但是到了正統年間,蒙古瓦剌部落逐漸強大,漸漸生出了野心。

正統十四年,瓦剌首領也先借宦官王振削減賞賜爲由,侵犯明朝邊境。朱祁鎮在王振的說服下,御駕親征,卻不想在土木堡被瓦剌擊敗。明朝幾十萬大軍,近乎全軍覆沒,明英宗也成爲瓦剌俘虜。

明英宗有什麼功績?歷史上對他爲何評價不高?

朱祁鎮被俘,其弟朱祁鈺上位,成爲明朝第七任皇帝,尊朱祁鎮爲太上皇。朱祁鎮歸京之後,被幽禁,後來趁朱祁鈺重病,發動奪門之變,再次登基爲第八任皇帝。

土木堡之變,天子成爲地方俘虜,對於一個國家而言是奇恥大辱。也正是此戰,讓朱祁鎮在後世的評價降了一個等級。但是卻有一事,體現了朱祁鎮的仁慈,那便是廢除人殉制度。

殉葬在中國起於商代,商朝人去世後,依照“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禮制辦事。奴隸主去世之後,爲了在另一個世界也享受生前的待遇,往往會陪葬不少奴隸。

人殉制度開始後,各朝皆有,一直到漢朝時被廢除。漢朝廢人殉制度而興陪葬制度,皇親國戚、後宮嬪妃以及功勳將臣死後可陪葬皇陵。

明太祖朱元璋臨死之前恢復人殉制度,朱元璋“崩於西宮、汪賓、孫瑞,皆令殉葬,另有若干宮女從死。”朱棣去世後,“帝之崩,宮人殉葬者三十餘人。當死之日,皆餉於庭,餉撤,俱引升堂,哭聲震殿閣。堂上置大小牀,使立其上,掛繩圈於其上,以頭納入其中,遂去其牀,皆雉經而死。”

不僅僅是皇帝會令人殉葬,就連分封的王爺死後也讓人陪葬。比如說朱元璋的兒子朱棟墓被考古學家發掘之時,就在墓室中發現了六位陪殉的未成年少女。可憐小小年紀,就因爲這個制度而結束生命。

明英宗有什麼功績?歷史上對他爲何評價不高? 第2張

明朝的殉葬制度,一直到明英宗時期才停止。明英宗臨死之前指示:“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而止。”

明英宗之時,明朝有位叫朱有燉的王爺去世,英宗就曾指示:“王在日,嘗奏身後務從儉約,妃夫人以下,不必從死。”不過當時他的指示還沒有到,包括王妃在內的幾位女子已經殉葬。

聽到這個消息後,明英宗還專門爲從殉的宮人追封封號,“茲委身而蹈義,隨龍馭以上賓,宜薦微稱,以彰節行。”

明英宗在軍事上和政治上的確有很多失誤,但是這一點是做的非常正確的,值得咱們稱讚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