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備做了一件大事, 卻被誤會千年, 小人之心要不得

劉備做了一件大事, 卻被誤會千年, 小人之心要不得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8.5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七月,平靜十八年之久的荊州硝煙四起,曹操的數十萬大軍突襲荊州。八月,荊州牧劉表病逝,其子劉琮向曹操投降,荊州陷入一片混亂當中。

此時,駐紮的樊城的劉備驚聞曹操入侵的消息後,連忙棄城而出,向江陵方向倉皇撤退。曹操的厲害,劉備是領教過的。自闖蕩中原至今,劉備與曹操對陣多次,但從來也未贏過。樊城百姓聽說曹軍將至,驚慌失措,紛紛跟着劉備一起出逃。等劉備路過襄陽時,又有不少不願投降曹操的民衆及官吏跟隨。

劉備做了一件大事, 卻被誤會千年, 小人之心要不得

網絡配圖

劉備一行前進至當陽地區時,跟隨的民衆已有十萬餘衆,大小車輛數千輛。這支龐大的隊伍移動速度緩慢,每天只能走十餘里。這時,一名劉備的手下建議道:“宜速行保江陵,今雖擁大衆,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劉備擲地有聲:“夫濟大事必以人爲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

當曹操得知劉備欲搶佔荊州重鎮江陵後,連忙派曹純率領曹軍最爲精銳的五千虎豹騎追趕。曹純率部以一天三百里的速度狂奔,終於在長阪地區追上了劉備等人。一場混戰下來,劉備傷亡慘重,兒子劉禪走散,幸得趙雲保護而回;兩個女兒被曹軍俘虜;徐庶之母被俘,徐庶不得不離開劉備。之後劉備被迫改變方向,經漢津轉到夏口與劉琦會合,這才逃過一劫。

這個故事出自陳壽的《三國志》。劉備爲什麼這麼做,歷來有兩種說法。簡而言之僅一字之差,一爲“攜民渡江”,二爲“挾民渡江”。究竟哪一個纔是劉備的真實目的呢?本文對此談談自己的看法。

劉備做了一件大事, 卻被誤會千年, 小人之心要不得 第2張

網絡配圖

“挾民渡江”渡江者認爲,劉備帶着十餘萬荊州百姓一起,目的是以百姓爲盾牌,拖慢曹軍的行軍速度,以便搶先佔領江陵。這個說法非常的荒謬。史料中有明確記載,荊州百姓是自發跟隨劉備的。這些百姓當中,人數最多的是從荊州最大的城市襄陽逃出來的。曹操從北部入侵,先後佔領葉縣、宛城,百姓要逃避戰火,自然要向南逃。而劉備的方向也是南下,與百姓的逃難路線是一致的。

其次,如果劉備“挾民渡江”,那就應該自己跑在前面,將百姓留在後面以拖慢曹軍的速度。而事實是虎豹騎不但打敗劉備的軍隊,連劉備及徐庶這樣核心成員的家眷受到波及,這就說明劉備並沒有這樣做,而是與百姓一起患難與共。

劉備做了一件大事, 卻被誤會千年, 小人之心要不得 第3張

網絡配圖

劉備愛民,是有跡可循的。早在擔任平原相時,劉備就以愛民著稱,並因此受到孔融、陳登這樣的名士關注。無論是袁紹還是曹操,肯收留劉備,看中的就是劉備應愛民而積攢的巨大聲望。劉備如果只顧着自己逃命,又何苦要拉上荊州十幾萬百姓做盾牌?

其實,“攜民渡江”是個一目瞭然的事情,爲什麼還會出現“挾民渡江”這樣的謬論呢?我想原因也就一句俗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這種思維方式實在是要不得。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