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輸籍定樣是什麼時候開始推行的?在什麼背景下開始的

輸籍定樣是什麼時候開始推行的?在什麼背景下開始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9.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史料說明了兩個問題:其一,世族地主還隱庇着大量無地或少地的農民;其二,不少農民爲了逃避政府繁重的賦稅徭役,或在法定服役年齡上弄虛作假,或者乾脆隱瞞戶口。所有這些,都嚴重影響了隋代中央集權的基礎,使政府正常的賦稅徭役受到嚴重影響,同時也使均田制很難在隋有效統治地區內認真付諸實施。在這樣的形勢下,隋文帝多次派遣大使“檢括”戶口。

爲了不使這種“檢括”戶口流於形式,政府採取“大索貌閱”措施,令州縣對在籍的編戶成員的年齡、長相、身體特徵等都詳細記錄在冊,並定期進行驗名正身。爲了防治“容隱”,還強迫堂兄弟“析籍”,“凡戶口不實者,里正、黨長遠配”,處罰相當嚴厲。通過這次大規模的貌閱活動,隋政府籍帳增加了164萬餘口, 收效確實比較明顯。

輸籍定樣是什麼時候開始推行的?在什麼背景下開始的

推行時間

自南北朝以來,戶口隱漏日趨嚴重,國家所能直接掌握的勞動力減少,而地方豪強地主佔有的人口增多,嚴重削弱了中央政府的力量。如在北方,由於規定未婚只繳半租,有的地方戶籍上都不見有妻子的登錄。有的豪強大族,一戶之內有數十家,人數多達數萬,國家賦稅收入因此而銳減。

大索貌閱即是嚴密清查戶口的一項措施。開皇五年,隋文帝下令在全國各州縣大索貌閱,核點戶口。所謂“大索”就是清點戶口,並登記姓名、出生年月和相貌;所謂“貌閱”,則是將百姓與戶籍上描述的外貌一一覈對。

輸籍定樣是什麼時候開始推行的?在什麼背景下開始的 第2張

隋文帝規定,凡出現戶口不實的情況,地方官吏里正、保長、黨長要被處以流刑。同時又規定,凡堂兄弟以下親屬同族而居的,必須分立戶口。此次檢查新增戶口164萬多,大大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壯大了隋朝的國力。

隋朝通過推行“輸籍法”,使大量的不承擔國家賦役的隱藏戶口,從豪強之家分離出來,成爲國家編戶,輸稅供役,爲國家起到了擴充稅源,增加財政收入的作用。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