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隋朝科舉制度內容 科舉制實質是什麼

隋朝科舉制度內容 科舉制實質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科舉制度,中國古代一種獨創的考試製度,這一制度主要用來選拔有才學的人,是由政府主辦的考試。科舉制度最開始是在隋朝創立的,隋朝科舉制度是科舉制度的一個開端。

隋朝科舉制度內容 科舉制實質是什麼


科舉制圖片

對於隋朝科舉制度是有爭議的,一部分學者認爲科舉制度是在唐朝建立的,跟隋朝關係不大。另一部分學者認爲科舉制度是在隋朝開始,唐朝才成形的。嚴格來說,隋朝科舉制度不算真正意義上的科舉制度,因爲它缺少科舉制度最核心的東西——科舉考試。但是一般來說,人們都將隋朝科舉制度當成科舉制度的開端。

隋朝科舉制度與其他朝代的科舉制度差別很大,首先,它並沒有一個具體的部門來管理,也沒有設立科舉制度的核心科目——“進士科”。可以說,隋朝科舉制度不是一種制度,因爲它是十分隨性的,科舉制度重要的東西隋朝科舉制度都不具備。其次,隋朝科舉制度的選才模式與科舉制度的選才模式很有出入,隋朝科舉制度的選才模式類似於“察舉制”,它主要是舉薦人才。科舉制度的選才模式是根據考試的成績來判定的,考生考試成績的高低直接決定了他是否會被錄取,他人對考生的印象並不會影響考生的成績。

最後,隋朝科舉制度沒有規定考察的具體內容,它的考察內容是依照當權者的品行和需求而定。 綜上所述,隋朝科舉制度應當算是科舉制度的萌芽,它雖然類似於“察舉制”,但是它與“察舉制”有很大的區別,而且在某些方面它與科舉制度有類似之處,因此隋朝科舉制度是科舉制度的萌芽。

科舉制度創立的標誌是什麼

科舉制度是我國隋朝時期由隋文帝建立體系,隋煬帝發展推廣的一種官員選拔制度,它創立的標誌是設置了進士科,當時的科舉制度的考覈標準還不是很完善,主要分爲秀才科、明經科和進士科,這裏的進士科就是現在所說的科舉制度創立的標誌。

隋朝科舉制度內容 科舉制實質是什麼 第2張


科舉制圖片

公元605年,隋文帝第一次設置了進士科,跟隨一起建立的還有秀才科和明經科,明經科主要考察的是經學和時事實務政策,而進士科除了要考這兩門之外還要考的還有詩詞歌賦,也就是被選拔者的文化素養,也就是說在三科之中進士科的難度是最大的,所以一般考取的人也是最少的,但是一旦被選上就意味着自己的學問已經達到了非常高的狀態,所以這也是爲什麼後人選作進士科爲科舉制創立的標誌的原因。

作爲科舉制創立的標誌,隨着科舉制度的不斷變化與發展,進士科也是緊跟着科舉制度的變化而發展的。隋唐時期的進士科特別受重視,尤其是在唐代的時候。因爲進士科的難度最大、選拔人數較少,所以被選上的人才是非常受重視的,進士科也就成爲了三科之首。到了宋朝的時候進士科演變成爲了科舉制度中唯一的一科,想要通過考試必須要通過由皇上主持的殿試,最終能否成爲第一全憑皇上的判定,由此可見作爲科舉制創立的標誌的進士科的發展也是緊跟着科舉制度的變化而變化的。

科舉制的實質是什麼

在我國的發展歷程中曾經出現過非常多的值得人們尊敬的過程,其中最值得人們紀念的就是一種選拔人才的制度那就是科舉制,這種制度在當時的社會在剛剛出現的時候是非常讓人們感到震驚的。

隋朝科舉制度內容 科舉制實質是什麼 第3張


科舉制圖片

但是從客觀的角度上來說科舉制的實質實際上就是非常單純的選拔人才的一種制度,只是在最後人們研究歷史的時候給它添上了一些神祕的顏色而已。有些人可能會說科舉制是中國在很早的時候就有的一種制度,這種選拔賢能的人的方式,對當時的中國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爲當時的中國,在還沒有科舉制度之前朝堂上的職位基本上都是有當時的在朝堂上非常有地位的人向皇上推薦人才或者是直接由自己的孩子接替自己的位置,所以出現了科舉制之後人們對於科舉制的評價是非常高的,所以由此可見科舉制的實質其實就是爲皇上選人才。

所以對於老百姓來說,科舉制度是一項非常好的制度,因爲他開始讓人們走入到朝堂中去,但是對於科舉制的評價還有一些人是非常反對的,那就是當時的名門貴族,他們的地位因爲科舉制收到了動搖,所以他們對科舉制的評價是非常不好的,而對於現在大多數的人們來說,他們對於科舉制度的評價,實質上都是認爲是有利的方面大於不利的方面的,雖然它的實質是可以加強皇上的統治,所以很多人對於科舉制的實質還是瞭解的非常多的。

歷史上顧炎武爲什麼要抨擊科舉制度

科舉制度在我國的歷史上曾經做出過非常多的貢獻,但是實際上並不是在中國的任何一個時期科舉制都真正發揮了他的作用,在顧炎武在世的時期就是科舉制度低迷的時期。顧炎武大力抨擊科舉制度,那麼顧炎武爲什麼要抨擊科舉制度呢?

隋朝科舉制度內容 科舉制實質是什麼 第4張


顧炎武圖片

首先顧炎武認爲科舉制的實行實際上是非常難以令人接受的,因爲顧炎武覺得科舉制的發明實際上是退後了社會的發展,科舉之中讓人們崇尚於儒學,但是卻不能夠有自己的發展和創新,所以在這一點上顧炎武是非常反對科舉制度的,這也就是顧炎武爲什麼要抨擊科舉制度的原因了。另外,科舉制度雖然一開始對國家選拔人才有所作用,但是因爲制度的不完善,學子們被單一的教學禁錮了思想,讀書的目的大多是爲了升官發財,這和顧炎武所崇尚和推崇的思想,也就是經世致用有非常大的差別,甚至是悖論,所以顧炎武纔會如此的反對和抨擊科舉制度,在他的思想中他認爲科舉制度實際上是一種束縛人們的思想的方式,如果長期這樣下去社會就得不到創新,就會沒辦法發展,所以從這一個層面上來看,顧炎武抨擊的不是這一種通過考試來選拔官員的方式,而是抨擊的僅僅只能崇尚儒學的這一種考試方式,這就是顧炎武爲什麼抨擊科舉制度的原因。

從顧炎武爲什麼要抨擊科舉制度可以看出顧炎武的思想在當時屬於相對比較超前的思想。

明朝科舉制度的發展

明朝科舉制度有了一個新的發展。明朝科舉制度一共分爲三個階段,第一階級的門檻最低,考試目的是爲了從縣裏面選拔出有知識的人。這個選拔的過程叫做院視,在這個階段考試合格的學生就是秀才。

隋朝科舉制度內容 科舉制實質是什麼 第5張


殿試圖片

第一階段的考試成績一共被分爲六個等級,只有成績達到前兩等的考生才能繼續報考下一個階段的考試。在當時,考上秀才就已經有了一定的特權了,不僅可以在家鄉附近教書,而且還可以免除家中一個人的徭役。秀才見到當地縣衙裏的縣長也是不用下跪的。但秀才是不能在朝廷上任職的。

明朝科舉制度的第二個階段是鄉試,鄉試的考試範圍擴大到省,秀才都可以報考。不過鄉試並不是每年都有,這場考試隔三年才舉辦一次,在鄉試中考試通過的文人就是舉人。要是學子在鄉試中獲得一定的名次,就會有做官的機會,不過這個機會非常難得,只有朝廷上的官員去世了,官職空缺出來了,舉人才有機會接替這個職位。

明朝科舉制度的第三個階段是會試,參加會試的都是各個省的優秀學員,競爭非常激烈。通過篩選,最終大約會有300人在會試中脫穎而出。學子通過了這三個等級的考試後,便要參加殿試。殿試中的第一名便是狀元。明朝科舉制度非常嚴格,一個學子如果想要最終站在殿試的考場上,至少也要付出十多年寒窗苦讀的時間,而因爲鄉試又是每三年舉辦一次,一旦落榜,考生就又要等待另一個三年。

唐代科舉制度的影響是什麼

唐代科舉制度發展已經如火如荼了,不同於隋代科舉制度,說起唐代科舉制度的影響,可以從社會、經濟、政治方面着手。從社會角度而言,唐代科舉制度對於社會穩定有着莫大的貢獻,極大程度上方便了社會制度;從經濟角度而言,唐代科舉制度因其要求嚴格,雖然沒有直接衍生出經濟效益,但是間接的經濟活動還是數不勝數的;從政治角度而言,唐代科舉制度鞏固了唐王朝的統治,對於後世王朝有着非常的借鑑意義。

隋朝科舉制度內容 科舉制實質是什麼 第6張


唐代科舉制度考試圖解

唐代科舉制度可以說是王朝統治的輔助工具,因而其影響意義也是非常巨大的。科舉制度誕生之後,統治者可以通過科舉制度對讀書人進行思想的捆綁,極大程度上穩定了國家統治的基礎。而唐代科舉制度的影響力更大,不僅在形式和花樣上豐富且創新了前代的科舉制度,其影響力更超越前者。唐代科舉制度擴大了李唐王朝的統治,與此同時,朝堂中的官員也變動不休,很多人都因爲科舉制度而脫穎而出成爲時代的佼佼者,但是科舉制度並非是一勞永逸的,也有很多侷限性不斷涌現。

唐代科舉制度在維繫王朝統治的同時,還對社會文化具有一定的衝突力。由於唐代科舉考試的科目有限,諸多文人墨客的作品開始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很多人都開始想方設法通過科舉考試步入仕途,對部分人而言科舉制度更是靈魂毒藥。不論如何,唐代科舉制度對於社會文化經濟的影響力還是不可否認的。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