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九千歲魏忠賢是促使明朝加快滅亡的幫兇嗎?

九千歲魏忠賢是促使明朝加快滅亡的幫兇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魏忠賢通過客氏的關係進入到朱由校的生活圈子裏,客氏爲朱由校的乳母,將朱由校一手拉扯大,與朱由校的感情非常深厚。魏忠賢和客氏又有着非同尋常的關係,因此兩人沆瀣一氣,把持朝政。當時魏忠賢的權勢大到什麼地步?魏忠賢在民間有各種義子,什麼“五虎”、“五狗”、“十孩兒”、“四十孫”等等,這些人都在地方仗着魏忠賢的名頭作威作福爲害一方。而且許多地方的官員對魏忠賢也是極盡阿諛奉承,誇張到了爲他建生祠的。上到督撫大臣,下到市井小人,全都爲魏忠賢建祠堂。他們強佔百姓用地,建的祠堂也非常的精巧。他們亂砍樹木,推別人祖墳,這些是事情都沒有人敢說。

而且更加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魏忠賢一個目不識丁的人,竟然做到了“司禮監秉筆太監”一職。明代沒有宰相,所有的奏議都要由皇帝硃批,但是有時候事物繁瑣,所以很多時候皇帝一個人是沒有能力處理這麼多事情,於是就有了秉筆太監代爲硃批的制度。坐上了秉筆太監之位的魏忠賢大字不識一個,卻已經能夠左右朝廷的政策了,可以說簡直是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魏忠賢每次出行都非常的威風,神氣十足。朝中的事情事無鉅細全都要過問過魏忠賢,就算皇帝朱由校在身邊都沒有人去請示他,真的是朝中上下只知道魏忠賢,不知道皇帝了。

九千歲魏忠賢是促使明朝加快滅亡的幫兇嗎?

真實的魏忠賢究竟是怎麼樣的?不能單一的從史書對魏忠賢的評價中判斷,畢竟史書工筆也是由人寫的,難免會有不客觀的地方。朝亡國是亡在崇禎皇帝手上的,而崇禎皇帝上位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除了魏忠賢,崇禎皇帝還曾說過,朕非亡國之君,臣乃亡國之臣,可見崇禎皇帝對他掌權時的這些臣子心裏是有些意見的。我們都知道魏忠賢倒臺之後,被魏忠賢打壓的東林黨上臺,崇禎皇帝指的亡國之臣應該就是這些人了。天啓年間,排的上號的民間叛亂只有蘇州那一次,五人墓碑記所記的事件就是這一次。而到了崇禎上位之後,張獻忠、李自成等人都開始造反了,可見這個時候是一個更不穩定,人民更不適合生活的年代。這其中的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爲東林黨人。東林黨人一般多是江南大夫,而江南一帶正是當時工商行業和對外貿易高度集中的地方。魏忠賢掌權的時候,對這些資本家進行了徵稅,商稅、海稅都是魏忠賢制定出來的。到了東林黨上位之後,爲了保障東林黨人自己的利益,東林黨建議皇帝停掉了這些稅收,轉而將這些稅收加到了農民的頭上。所以造成了明末許多各地農民都開始起義造反,這也是加速明朝滅亡的原因之一。

而且東林黨上位之後,明朝末年著名的將領孫承宗,袁崇煥都被殺害了,但是魏忠賢掌權的時候,兩位將領打了不少勝戰,立下不少戰功。魏忠賢的罪過,這邊就不再一一贅述了,貪贓枉法,陷害忠良等等的事情也讓魏忠賢的罵名一直流傳到了今天。但是魏忠賢掌權時期也並不是只會做惡,他也做了些有利於江山社稷和人民的事情,說這些不是爲了爲魏忠賢伸冤,而是希望大家更加全面的瞭解這個“十惡不赦”的人。魏忠賢掌權時期,明朝政府在遼東後金的對戰之中,一掃萬曆末年的頹勢,打了許多勝戰。當時袁崇煥也在這個時期得到了重用,從袁崇煥和魏忠賢交流的信件中可以看出兩個人的關係還算和諧。而且袁崇煥最有名的幾場勝戰,都是在這個時期打下的。而且這一時期,關外的戰況幾乎都是捷報,不僅用大炮轟傷了努爾哈赤,寧錦大捷的時候明朝軍隊,多次重創皇太極,打的皇太極只能躲回盛京。

其實戰爭形勢這麼好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軍餉充足,而軍餉之所能夠如此充足還是需要稅收,魏忠賢的另一個本事就是非常會收稅。魏忠賢重新設立了萬曆末年,被東林黨人廢除的工商稅和海稅。因爲當時“天下金銀,盡聚三吳”,江南地區的工商業和對外貿易都非常的發達。幾十年都未曾投入使用的黃河水道,也在這個時期得到了修繕,魏忠賢對於明末大太監魏忠賢的評價史學界基本上沒有異議,他殘害忠良,權傾朝野,爲非作歹,無惡不作,朝廷上下都對他搞得烏煙瘴氣,十分黑暗,百姓們更是對他恨之入骨,敢怒不敢言。魏忠賢當權的時代就是明朝吏治最腐敗最黑暗的時代。總之他是個歷史上一個十足的反面人物,幾乎沒有使禍國殃民的典型

九千歲魏忠賢是促使明朝加快滅亡的幫兇嗎? 第2張

當時仔細想想魏忠賢一個地痞無賴,大字不識一個,就是個太監卻能攪得宮裏宮外烏煙瘴氣,十分黑暗,連宮裏的妃子皇后都敢迫害,大量的忠臣賢良不是被流放就是被無端害死,造成了很多冤獄,更可笑的是,他還讓皇帝封他爲“九千歲”,就是想讓人都知道他是一人之上萬人之下,所有人都怕他的大官,還讓他的手下給他在全國各地建了很多祠堂,強迫百姓都要祭拜他。他的勢力已經成爲明朝的一大派別,當時人稱爲閹黨。很多正直的人都看不慣他,但迫於他的勢力,都不敢上書彈劾他。但是魏忠賢知道他的一切權力都是皇帝給的,只要皇帝信任他他就有權力,所以他不怕任何人,只要討好皇帝就行了。當時有大臣都上書彈劾他,都被他給攔下了,所以皇帝並不知道他的惡行,躲在宮裏閉目塞聽,任由魏忠賢在外面胡作非爲。究其原因,是因爲就是皇帝昏庸無能,誤信讒言,最關鍵的是當時社會普遍覺得太監翻不起什麼大浪,果然皇帝一死,那些原先依附魏忠賢的那些人都很快就散了,魏忠賢也很快就落個自縊的下場。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