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阿保機是如何管理燕雲的?古代的“一國兩制”

阿保機是如何管理燕雲的?古代的“一國兩制”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前四世紀,哲學大家柏拉圖爲人們創造出了《理想國》等不朽的文化財富。近兩千年後,英國空想社會主義的創始人托馬斯·莫爾又將《烏托邦》公之於衆。

古往今來,人們對於理想的和諧而美好的社會的期盼,從未消失。人類用了幾千年的時間去摸索可行之道,卻也不斷碰壁,紛爭不斷。所幸,泥沙之中終究還是藏有黃金。面對複雜而多變的社會環境,有人想出了"一國兩制"這一招。不過不同於如今,古人的"一國兩制 ",有其自身的意義和特色。

如果在時間軸上截取公元十世紀至十三世紀的這一段,那麼我們多數人都會首先把目光放在五代十國或者南北宋。

李唐中後期埋下的動亂的種子,宋朝繁榮的文化、發達的經貿,還有四面八方的"利益夥伴"和敵人,都叫我們不得不在意。而作爲這個時代的締造者之一,北方的契丹其實也有着別樣的魅力。這其中,便有其採取的"一國兩制"式的民族政策出的一份力。唐末,那位沒能在歷史教科書中擁有太多篇幅,卻偏偏大名如雷貫耳的耶律阿保機,在經歷了一番征伐與拉攏之後,統一了原本分散的契丹各部。

後梁開平元年(907),在朱溫篡唐稱帝的時候,耶律阿保機也登上了可汗之位。神冊元年(916),契丹國立。大同元年(947),遼太宗耶律德光更國號爲遼。從契丹部落統一到建立雄據北方的大國,契丹人其實一直都在和中原"打交道"。這交道涉文也涉武。涉武,便是契丹佔領原本漢人的地界。

雖然北方的連年戰火讓不少人都舉家南遷,但契丹疆域內漢人也不在少數。如何管理這些漢人,便成了契丹爲了維護國家穩定而必須考慮的事。

其實早在耶律阿保機時期,"一國兩制"就有了些苗頭。阿保機雖然是個帶兵好手,卻也熟讀漢人詩賦,瞭解漢人文化。他清楚漢人與契丹有所不同,且中原在很多領域都遠遠走在了契丹前面。他不僅在建國時吸納漢人的制度和律法,還對部落和州縣因俗施治。後來契丹的漢人也來越多,他還乾脆設立了一個"漢兒司",專管漢人事宜。

阿保機是如何管理燕雲的?古代的“一國兩制”

不僅對疆域以內的漢人分而治之,面對越來越廣大的國土之上的衆民族,耶律阿保機設定了一套有明顯雜糅痕跡的行政體系。

北方的民族,無論是契丹、奚族還是室韋,都是遊牧民族,習慣畜牧和草原生活。而大量居住在靠南疆域的漢人,卻始終都是依賴農耕生存。一國之內一南一北的巨大差異,使得"一國兩制"成爲了必須。

在北面,以契丹爲大,保留大量契丹的慣例,"以國制治契丹"。

而南面,大量借鑑唐代制度,"以漢制待漢人",幾乎創造出了一個"小唐朝"。且與之配套,耶律阿保機還摸索出了一套"巡查"制度。以季節爲限,阿保機每年都會在疆域四方的四個不同住處居住,即"四時捺鉢"。

在耶律阿保機之後,契丹的民族政策相對穩定。耶律德光在獲得燕雲十六州以後,進一步規範了阿保機當年的分治。而到了遼聖宗時期,由於和北宋簽訂了《檀淵之盟》,在蕭太后和遼聖宗的帶領下,契丹對於漢文化和漢人的接受程度不斷提高。

像耶律休哥等有頭腦的契丹重臣,也在朝中或轄區內推行一些既利於契丹人,又有助於漢人的政策。

當初燕雲十六州被石敬瑭拱手相讓後,代表契丹接手燕雲十六州的正是耶律休哥。他在燕雲一帶並未將百姓視作戰利品,反而是爲其考慮,向中央爭取到了減輕賦稅,給人們留下了一線生機。

雖然當初契丹依靠武力,迫使無數漢人改變了身份和生活,契丹人和漢人也爆發過各式各樣的衝突。甚至在早期,契丹還嘗試過對漢人開展奴隸性質的壓迫。但契丹還是逐漸找到了正確的道路,理智地處理了契丹和其他民族的關係。

其實把契丹的民族政策拆開來看,其也不過是少數民族漢化的一個階段。北方的少數民族,無論契丹、蒙古、女真,都在南下依靠武力征服中原之後,反過來被中原漢文化征服。

阿保機是如何管理燕雲的?古代的“一國兩制” 第2張

契丹的因俗施治,說到底還是其感受到漢文化的先進,不得不逐漸接納、學習漢文化。

而也正是依賴千年來的融合,如今我們的五十六個民族,才能親如一家。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