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長平之戰後,趙國爲何還能打敗燕國?

長平之戰後,趙國爲何還能打敗燕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長平之戰後,趙國爲何還能打敗燕國?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謀兵之勝,在於良將,在於明主,也在於全國人們的精神風貌。可惜良將難得,明主更難得。

趙國出現了一個曠世明君——趙武靈王。當時趙國國力孱弱,又受到中山之敗的恥辱,全國上下一片沮喪。此時趙武靈王開始了影響深遠的“胡服騎射”——趙國放棄了中原人寬衣博帶的裝束,改用金身窄袖,皮帶束身的輕便服裝,讓士兵在戰爭中更加靈活。以前是以步兵爲主,改制後以擔任騎兵戰術爲主,配合弓駑兵。

搞笑的是,趙武靈王還親自喬裝改變,去查看秦國地形,可見其人的野心與謀略。

趙國最大的優勢在於將相和,有很多大將,良相對趙國忠心耿耿,比如肥義、樓緩、藺相如、虞卿、趙勝、趙奢、廉頗、李牧等。

如果不是悲劇般的長平之戰,讓戰神白起與紙上談兵的趙括對上,秦國能不能戰勝趙國還真不一定。趙括不能算是一個名將,因爲他缺乏實踐,而白起絕對是戰神級別的——這說明良將對各國局勢對比起着最關鍵的作用。

長平之戰後,趙國爲何還能打敗燕國?

燕國曾經有樂毅,也是個很厲害的人物,燕昭王時期爲了復仇,也跟趙武靈王一樣勵精圖治,他的辦法不是改革,而是招攬人才,在人才庫裏就有一個叫樂毅的——諸葛亮時常自比管仲、樂毅。

而齊國趁機收復了七十餘座城池,燕國的實力大減。

燕國攻打趙國,就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進行的,當時燕國內部混亂,外無良將,全憑君臣在朝廷上一拍腦瓜,異想天開,說幹就幹。

樂間是樂毅的兒子,他試圖勸阻燕王,他說:“現在攻伐趙國,是趁人之危,名不正則言不順,何況現在趙國軍民皆哀,哀兵必勝。”

燕王根本不聽他那一套,因爲他早就讓丞相慄腹去趙國,趁着趙王做壽送禮了——實則探聽虛實。

慄腹回來後說,趙國沒人了,除了老人就是半大的孩子,廉頗老了,國內無良將,此時攻伐必然對燕國大有好處。(趙氏壯者皆死長平,其孤未壯,可伐也)。

長平之戰四十萬年輕男子都被埋了,剩下的老人(古代40歲就是老人了)和孩子(13歲到18之間的),由他們臨時組建的軍隊駐守趙國,簡直是不堪一擊,這不是送上門來的點心嗎?

老臣將渠抱住燕王的腿哭着說:“不信不義,出兵必敗,大王燕國有禍事了,我這樣留住你是我對燕國的忠心。”燕王怒了,下令把將渠囚禁。

於是從全國竭力蒐集了60萬軍隊,還有臨時組成的雜牌軍,湊夠了數目,給慄腹四十萬,給卿秦二十萬,兵分兩路,勢在必得。

趙國這邊得到消息,廉頗對趙王說,我只向你舉薦一人,只要他能率兵,我們必勝。趙王問,誰?廉頗說,雁門守將李牧。

慄腹雖然有點本事,但他個性貪婪,好佔小便宜,從他建議燕王進攻趙國一事就可看出。卿秦才能平庸,不是廉頗、李牧的對手——再次說明名將對正常戰役起至關重要的作用。

廉頗率五萬軍隊駐守鎬邑,也就是慄腹駐守的地方,李牧在代邑對抗卿秦,卿秦才能平庸根本不是李牧對手,很快被活捉了,至於慄腹,雖然有點才能,但架不住廉頗有勇有謀,而趙國的士兵也真的如同樂間預言的那樣——哀兵必勝。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