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清朝的番役是維護治安問題的 最後爲什麼會成爲社會的毒瘤

清朝的番役是維護治安問題的 最後爲什麼會成爲社會的毒瘤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清朝番役的事情,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對於清朝來說,京師是“天下之根本,兆民所瞻望”之處,畢竟是天子腳下,治安尤其重要,爲了更好的維護京師的治安,清政府特意創立了數個治安機關,包括歸屬於步軍統領的“番役”,五城司坊的“捕役”和順天府的“衙役”。

在這裏面,最爲重要的就是歸屬於步軍統領的“番役”,因爲“步軍統領之權稍重”。

番役起初設立於順治初年,一開始歸屬於巡捕營,在康熙時期設立步軍統領,並將番役劃歸步軍統領,職責是“巡捕三營,參遊、把總。”

步軍統領番役的特殊性,就在於這一部門始終處於維護京城治安的第一線,他們對於社會矛盾的起起伏伏具有職業性的敏感。

清朝的番役是維護治安問題的 最後爲什麼會成爲社會的毒瘤

一、 初設的番役前期

在番役的初設時期,他們的主要職責在於配合京城的官兵“查捕潛藏之盜賊、逃竄之罪人”,同時也負責敲打京師惡棍的“京城內外惡棍,肆行無忌,或藉端挾詐,勒騙錢財。或公然搶奪,攪擾市肆。”等行爲。

除了與黑惡勢力作鬥爭之外,番役還要負責各種跑腿工作,所謂“奉旨及部院差遣”。最後,還要爲京師的老百姓排憂解難,要幫助“有因喪事,或生產、請醫、嫁娶行走之人”。

說回番役的主要職責,什麼是“逃竄之罪人”呢?其實大部分都是旗人的家奴逃跑,這些家奴的來歷要追溯的多爾袞的一道政令,“貧民無衣無食、飢寒切身者”可以“投入滿洲家爲奴”,但是都是大老爺們,都是一個倆肩膀扛一個腦袋,很多人都不甘屈居人下,所以不久就“逃人日多”。

清朝的番役是維護治安問題的 最後爲什麼會成爲社會的毒瘤 第2張

其次,番役還要負責“護駕巡圍”,譬如康熙三十一年就有了明確的規定,“聖駕恭謁陵寢”時,步軍統領要排番役隨行。

最後,番役們還要負責查抄假幣,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譬如康熙二十四年的時候,就有旗人“私鑄、私毀或摻和小錢行使者”,此時引起康熙注意之後,就是由番役將“偷鑄私錢之匪類”及其作案工具全部查獲。其次,各種欺行霸市的行爲也都被番役們重拳出擊。

總的來說,這一時期番役們對於京城的治安維護,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清朝的番役是維護治安問題的 最後爲什麼會成爲社會的毒瘤 第3張

二、 清中期的番役

在乾隆中期之後,社會的風氣有所改變,主要體現在反清組織層出不窮,民變事件時有發生。

在這種情況下,清朝統治者對於番役的工作要求也隨之發生了變化。

首要的變化在於對社會風氣的維護,八旗子弟入京之後,大部分都流連歌劇戲院,雖然康熙命令京城內城不許開設戲院,更嚴禁八旗子弟看戲,但後來依舊出現了“劇飲者大半俱屬旗人”。於是嘉慶下令“從重懲治,以肅禁令而端風俗”

這份工作,就落到了番役的手中。相同的工作還包括禁止賭博,當時京城的好賭之風日益嚴重,甚至到了只能指望番役查拿“別無他法”的地步。

清朝的番役是維護治安問題的 最後爲什麼會成爲社會的毒瘤 第4張

此外,在這一時期,番役還需要穩定京城的糧價,番役們時不時的就要去各大糧店轉悠一番,查訪有無糧店私自哄擡糧價,舉例說明,在乾隆三十四年,番役就查訪到“正陽門、東直門外二處鋪戶人等,每月於附近廟中會議一次”,隨後順藤摸瓜,查獲了一起聯合哄擡糧價的預謀。

最後則是偵察反清組織,番役的暗中偵察對於剷除京師的反清組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乾隆三十三,有一批腦回路非常清奇的反清復明的“匪徒”潛入京師,每天趁人不備剪去路人的辮子,“每日均有數起”,結果就引起了番役的高度重視,一番明察暗訪之後,在寺廟將這批人抓獲。

清朝的番役是維護治安問題的 最後爲什麼會成爲社會的毒瘤 第5張

三、 清中期的番役的控制

隨着番役的職能越來越多,其權勢也越發重要,因此,在清中期對番役通過各種手段,進行了很多的約束。

譬如說番役在籍貫中是屬於賤籍的,沒有科舉入仕的權利,等到番役的權利漸漸擴大,就開始自然的謀求這些權利,在嘉慶七年,就有人上書破獲要案者“賞給頂戴”,在嘉慶嚴厲的打擊下,番役的工作激情全無,京師治安一塌糊塗,於是嘉慶無奈讓步,允許“卻有能力”的番役獲取特權。

其次則是給番役賞賜錢糧,但代價則是番役一絲一毫也不能貪污受賄。

最後則是種種規定,比如說番役不能動用私刑等等規定。在緝拿的時候,也規範了拿人的手續,番役需要請領“護牌”。

在這些種種的規定之下,番役在雍正時期“畏法斂跡”。

清朝的番役是維護治安問題的 最後爲什麼會成爲社會的毒瘤 第6張

四、 後期番役的失控

番役的失控,與清政府的管制漸漸失效密切相關,等到嘉慶時期,番役就已經“因事生風,威嚇滋擾,竟至習以爲慣常”甚至“或誣陷平民,或借報仇隙,拖累無辜,索掠財物。”

番役的失控,與政府管控失效有關,而政府管控的失效,則來自於當時清政府內憂外患,積重難返。

在當時,官員和番役,番役和賊人,公然勾結,形成一條完善的利益鏈條。

官員默許番役私拿無辜,索要錢財,其目的在於坐享其成,分一杯羹。同樣的,番役默許賊人搶劫,甚至故意篆養竊賊,其目的同樣在於坐享其成。

光緒感慨道“緝捕廢弛,至於此極”。

番役們甚至可以明目張膽的觸犯司法威嚴,嚴刑逼供已是尋常操作,但凡要犯疏通關係到位,番役甚至可以傳遞言語,教導其如何避重就輕,顛倒黑白。

更有甚者,甚至私綁官員,污衊官員爲盜賊,一番屈打成招之下,使得乾坤倒轉。

清朝的番役是維護治安問題的 最後爲什麼會成爲社會的毒瘤 第7張

實際上,在清代後期,番役之害,已經遠遠超過了犯人本身。乾隆就留下話語,要後人小心番役之害,不要“欲去一弊而轉滋十弊”。道光對此心知肚明,指派番役行事,不過是“弊外生弊耳”。

但當時番役的問題,已經是完完全全的積重難返,一方面維護京師治安的旗兵已經難堪重任,維護治安的工作如稽查追捕,只能交給番役,清政府對於番役,是既不能撤,又不能重。進退兩難,已成頑疾。

從緝拿盜賊逃犯到穩定京師糧價、穩定貿易市場並偵察反清組織的出色的治安維護者,淪爲破壞京城治安的毒瘤,這之中的改變實在令人扼腕嘆息。

參考資料:

【1】《清代步軍統領番役功能演變與社會權利結構變遷》 李文益

【2】《清代旗人社會》 劉小萌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