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九品中正制後期爲何會制約社會的發展 該制度究竟是好是壞

九品中正制後期爲何會制約社會的發展 該制度究竟是好是壞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九品中正制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通過《三國演義》的講述與演繹,三國時期的歷史事件與英雄人物流傳得非常廣泛。

然而,有人喜歡這本書,是因爲它的情節十分有趣,很吸引人;有人喜歡這本書,是因爲書中人物的英雄氣概。在一般人看來,所謂的英雄,就是建立了偉大功績、成就了家國之業的人。其實不然,一些總結了時代成果、推動歷史發展的人,也可以被稱爲英雄,比如:拿破崙、陳羣等人。

其中,拿破崙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帝國,陳羣創立了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後期爲何會制約社會的發展 該制度究竟是好是壞

接下來,我們就詳細的講講“九品中正制”。

根據歷史記載,九品中正製出現的社會背景,是這樣的:東漢統治末年,統治階級內部混亂不堪,君主沉迷玩樂,宦官把控朝廷;統治階級外部,農民拿起武器反抗,史稱“黃巾起義”。不久之後,黃巾起義被鎮壓。本以爲漢朝可以延續統治,但不曾想,各地諸侯竟然要擁兵自立。

一時之間,漢朝統治四崩五裂,中央無力繼續管轄地方。後來,曹操挾持天子以令天下諸侯。就這樣,曹操徹底掌控了國家權力,使得此時的漢朝只剩下了“國家”的名義,而無“國家”的實權。此後,經過長年累月的戰爭與征討,許多諸侯被覆滅了,只剩下了袁紹、曹操等幾個強大的諸侯。

到了公元200年,袁紹與曹操在官渡一帶進行了決勝戰,史稱“官渡之戰”。在這場戰爭中,曹操以少數兵力戰勝了擁有幾十萬大軍的袁紹。最終,在公元220年,曹操的兒子曹丕在一衆世族的支持和擁護下,建立魏國。然而,雖然國家已經建立起來了,但由於長期的割據混戰,國家體制早已被破壞。

尤其是用人選官方面,以至於,在當時官員的任用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面對這種情況,陳羣就提出了“九品中正制”。緩解了中央政府與世家大族的緊張關係,促成魏晉實現全國的統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九品中正制後期爲何會制約社會的發展 該制度究竟是好是壞 第2張

其實,所謂的“九品中正制”,就是指在各個州郡中選出一名大中正,由大中正決定小中正的人選。注意,這裏的“中正”只是一個判定人才好壞的官職名稱,並沒有實際意義。

當大中正和小中正都被選出來以後,朝廷會下發一張表給他們。這張表是人才調查表,大中正和小中正必須先將自己選定的人才其相關信息寫入表中,比如:出生年月、曾經是否擔任過官職等。之後,分別給這些人評定等級,並寫上自己對這些人的評價與看法。

在填制完表格後,大中正和小中正會一起檢查表中內容是否完整,然後,將其整理上交吏部。最後,依據表格信息,吏部會決定官員的升遷和罷黜。然而,九品中正製作爲一種制度,其必然存在一定的積極作用或消極作用。在過去,人們普遍認爲:九品中正制是一種消極的體制,並不斷批評它。

九品中正制後期爲何會制約社會的發展 該制度究竟是好是壞 第3張

那麼,九品中正制的出現到底是好是壞呢?

綜合多方面的因素考慮,我們認爲九品中正制主要有以下幾點作用:

一、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魏國建立之初無人可用的問題,結束了地方機構隨意任用官員的現狀,使官員的選撥有了一定的標準;

二、聽取地方官員和百姓的意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主性質,不僅爲後世人事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典範,還向世界證明了中國在幾千年前就已經產生了民主思想;

三、緩解了朝廷和各個世族之間的關係,爲魏國後來統一中國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礎;

四、通過中正的舉薦,各地人才幾乎全部都集中到了朝廷,不僅使地方機構沒有賢才可用,還導致了地方行政效率日益下降,使得經濟與思想的發展速度跟不上朝廷的發展速度,以至於,最終魏國被滅;

九品中正制後期爲何會制約社會的發展 該制度究竟是好是壞 第4張

五、因爲吏部根據中正的評價與看法任用官員,所以,從某個角度來說,中正掌控着官員的升遷與罷黜權。以至於,人們都爭搶着當中正或者賄賂中正,使自己評上一官半職,連其它部門的官員都只爲追求中正之位,不做實事;

六、隨着時間的推移,世家大族逐漸掌控了官員的任用權,之後,這些世族利用手中的權力,隨意安插貴族進入朝廷。這不僅讓有才之人得不到重用,還使得官員不能正常任職,最終,出現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現象。

除此之外,這不僅催生了門閥制度的產生,還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魏晉南北朝的混亂。

七、從實質上來說,九品中正制只是一種臨時性的救急制度,它僅限於魏國建立之初的特殊社會環境中使用。然而,人們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反而將其沿用了數百年。最終,使得中央與地方在人事制度上的矛盾越來越大。

綜上所述,九品中正制到了後期已經嚴重阻礙了社會的發展。

九品中正制後期爲何會制約社會的發展 該制度究竟是好是壞 第5張

九品中正制創立之初,評議人物的標準就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並重。樑朝史學家沈約,甚至說:“它是蓋以論人才優劣。”後趙主石勒曾清定九品,石虎亦恢復雍秦二州望族免役特權,但似乎並未設中正之職。北魏初﹑中期,未行九品中正制。崔浩曾欲恢復分別族姓的做法,因而被殺。孝文帝改制,班定族姓,始立九品中正制。但自河陰之變後,此制亦流於形式。

因此,在隋唐以後,不論是皇帝還是庶族地主階級,亦或是普通的老百姓,他們都要求建立新的選官制度,以打破門閥士族的壟斷地位。

最終,科舉制取代了九品中正制,成爲了中國古代最重要的選官制度。

參考資料:

【《魏晉南北朝史》、《九品中正制度試釋》、《三國志·魏志·陳羣傳》】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