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曲宴制度是什麼?揭祕古代曲宴制度的發展與沒落

曲宴制度是什麼?揭祕古代曲宴制度的發展與沒落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曲宴制度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曲宴,即所謂“私宴”,在宋代是指君主賜予侍從、宗室或者外使得以休閒娛樂爲主的官方宴飲活動。“曲宴”一詞的由來,可追溯至三國時期,魏國曹植曾作《贈丁翼》詩:“嘉賓填城闕,豐膳出中廚。吾與二三子,曲宴此城隅。”是史書中首次明確出現“曲宴”二字,但此時的曲宴並非後來意義上的曲宴,更似是友人之間相聚小燕,且宴會地點也並非宮廷而是城隅。顯然,曲宴剛出現之際性質是模糊的,尚沒有明確定位。

一、曲宴制定的發展

在《魏志·后妃傳》中也記載魏明帝時賜予曲宴一事,“景初元年,帝遊後園,召才人以上曲宴極樂。”這時的曲宴初具有宮廷性質,是皇帝賜予后妃的宴會,屬於皇室家宴。

南北朝時期,南齊也已有臣僚陪侍皇帝曲宴的記載,但只是簡略提及,不曾記載此時曲宴的全貌,曲宴性質也無從得知。

北魏時期,衍生出具有官方宴飲性質的曲宴:“南安王禎,出爲相州刺史,高祖餞之於林都亭,詔曰:‘今者之集,雖曰分歧,實爲曲宴,並可賦詩申意。射者可以觀德,不能賦詩者,可聽射也。當使武士彎弓,文士下筆。’”正式出現了所謂皇帝賜宴、臣僚參與、賦詩宴射的曲宴雛形,雖未形成規模,卻已是歷史的顯著進步。

曲宴制度是什麼?揭祕古代曲宴制度的發展與沒落

隋唐時期,曲宴雛形繼續發展,隋煬帝即位後,諸葛潁“遷著作佐郎,甚見親倖,出入臥內。帝每賜之曲宴,輒與皇后嬪御連席共榻”。隋朝曲宴不只有君臣參與,妃嬪也會陪宴。唐玄宗時曾某日“曲宴近臣于禁苑中”,唐敬宗時專門商議“別置東頭學士,以備曲宴賦詩”,可惜未行而駕崩;唐宣宗時期“每山池曲宴,學士詩什屬和”唐昭宗也曾在宴請臣僚間歇之際“召全忠曲宴閣中”,曲宴不時出現於唐代官方宴飲活動之中。

五代時期,曲宴並未因王朝更迭頻繁、混戰不斷的政局而被拋擲不舉,仍然在割據政權分立的局勢下留存發展。如後唐李存勖在乘勝追擊契丹期間,“過定州,都馬前奉迎,莊宗幸其府第曲宴。”在征戰途中曾舉行曲宴。

二、宋王朝時期,曲宴制度正式確立定性

趙宋代周之後,初登大典的趙匡胤於建國初年即建隆元年(960 年)即舉行曲宴:九月趙匡胤“宴近臣於萬春殿”,九日後,“又宴於廣德殿,皆曲宴也。”

這是宋王朝置辦曲宴的初次明確記載。宋太宗雍熙二年(985 年)四月宴請近臣於後苑賞花釣魚,“宰相以下三館皆與”,宋代賞花釣魚曲宴由此開始,即所謂的“賞花釣魚之會”。

此後,曲宴制度以豐富的內容和多樣的形式在宋王朝代逐步展開,如觀書宴、講書宴、喜雨宴、喜雪宴、觀嫁宴、外使宴以及見辭宴等,猶如一幅絢麗多姿的畫卷展示於世人眼前,爲宋代本就華麗的宴飲篇章更添一份錦繡。

由於宋代君臣的大力推動,曲宴制度步入其發展歷程的輝煌階段,在北宋中期時曲宴儀制趨於成熟。

元明清時期曲宴仍然存在,但已不如往昔繁盛,其規制自然已不能與宋代曲宴同日而語,處於逐漸衰落時期。甚至有清人對宋代的曲宴仍有譏諷之意,“陋宋主,賞花垂釣,笑唐宗,結綵評詩。”雖是清人清高自負之表現,無疑也透漏出清代曲宴雖時有舉行,但在時人眼中,曲宴早已非恩榮之事。

縱觀中國古代曲宴發展史,曲宴制度自魏晉南北朝時代產生以來,不斷髮展蛻變,於唐朝、五代時期開始多次登上歷史舞臺,逐漸爲統治階層所接受。至宋王朝時期,曲宴制度正式確立定性,其儀制與規模也逐步完善,成爲宋廷必不可少的官方宴飲制度之一,達到其歷史發展的高峯。元明清時期雖偶有行之,卻已是晚暮夕陽,終難掙脫被歷史拋棄的命運。隨着中國古代社會封建帝制的結束,曲宴制度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成爲歷史沙漏中的一粒沙子,逐漸淹沒於歷史紅塵中。

三、宋代曲宴禮儀

宋代是中國古代曲宴制度發展的巔峯時期,曲宴的表現形式豐富多彩,各類曲宴名目均有自成體系的興衰發展史,其宴飲禮儀無法一時一一呈現。故此處暫以宋徽宗朝政和年間發展成熟的曲宴禮儀爲探究對象。

1、宴前陳設儀制

史書所謂天聖後“次宴紫宸殿,小宴垂拱殿,若特旨則不拘常制”,官方宴飲活動中小宴規格的宴會一般在垂拱殿舉行,曲宴在宋代部分史書中還稱之爲“小宴”,曲宴自屬於小宴。室內而非戶外進行的曲宴活動,常於垂拱殿進行。地點擇取之後,依然是由殿中監全權負責宴前陳設工作。尚舍局,“張設垂拱殿門之內,設御座於殿上當中南向。”尚醞局,“設御酒尊就器於御座之東,稍北。”尚食局,“設御茶牀於御座之西,稍北。”皇帝御用器具陳設完備後,方可着手擺設羣官飲食器用,“有司設羣官酒尊酒器於殿下,又設羣官座。”

關於羣官之座的排列,仿照大宴座次儀制,以御座爲中軸,御座之東爲文官,西向北上;御座之西爲宗室武臣,東向北上。羣臣座次均在宴殿稍南方位。

文官之座,位列首席的是國朝德高望重肱骨之臣,分別是三公三少、左輔右弼、太宰少宰;退居次列者爲王朝參政主政之臣,爲知樞密院事、門下中書侍郎、尚書左右丞、同知籤書樞密院事,其中“太子三師在右丞之南”;第三列則以學士爲主,有觀文殿大學士、太子三少、觀文殿學士、資政殿大學士、六曹尚書、翰林學士、資政端明殿學士、閣學士、左右散騎常侍,“侍御史大夫在散騎常侍之南”;末列者則爲開封尹、六曹侍郎、直學士,中丞則位於直學士之南。“各少空,並西向北上。”武臣之位,立處御座之西,偏南,共陳四列,從東向西依次爲:親王、使相;太尉;節度使;節度觀察留後、觀察使。“宗室在令官之上,管軍觀察使以上不坐者,爲管軍節度使,開宴即坐。”如此座次排列,仍是遵循官秩高低原則佈置。

2、曲宴宴飲禮儀

曲宴之日,皇帝治事結束後,東上閤門進呈曲宴座次圖,舍人上奏閤門無公事,皇帝離座,鳴鞭,入垂拱殿後閣。諸司準備妥當,東上閤門附聲告知內侍百官班齊,皇帝由是出閣,禁衛、諸班親從迎駕,奏聖躬萬福。皇帝升御座,鳴鞭,殿中監以下、知同知入內內侍省事、知客省事以下、知內侍省事以下、帶御器械官、六尚局應奉官、祗應武功大夫以下、祗應諸司文臣闘班,各奏聖躬萬福,躬奏完畢,分別於祗應位侍立,等候派遣。緊隨其後,管軍臣僚奏聖躬萬福,禮畢後於宴殿之下侍立。

如此一番躬迎後,方纔是羣臣覲見,“三公至直學士以上,親王使相至觀察使以上,分東西入,詣殿庭,橫行北向立定。”

班首奏聖躬萬福,舍人宣各就座,羣官拜謝,舍人分引羣臣從東、西兩階入殿,文武臣僚席前東西相向而立。接着,教坊使以下向皇請安問候,看盞人緊隨其後,拜謝上殿;內侍進呈御茶牀,殿侍行酹酒禮,以酒澆地,以示祭奠。行禮完畢後,東上閤門官詣御座之前,躬奏班首姓名以下進酒。舍人奉命分別引領殿上臣僚,橫行北上,拜謝君主。拜謝禮畢,宴會行奉酒禮。

曲宴制度是什麼?揭祕古代曲宴制度的發展與沒落 第2張

3、曲宴奉酒禮儀

宋代曲宴奉酒禮儀,包含宰臣奉酒——皇帝御飲——羣臣賜酒三個程序。

班首作爲預宴官員代表,按照規定的禮儀程序逐步接受御用酒盞,再由舍人接引,躬奉皇帝御酒,以示臣僚對皇帝權威的尊重與敬畏。皇帝接受並飲用班首奉酒,是對自身統治權力的證明與彰顯。其後,賜予預宴百官御酒,則是皇帝與臣共治、共謀的方略在宴飲禮儀上的表現。

奉酒禮畢後,曲宴飲樂活動隨即展開。曲宴行酒,不似大宴九盞制,因其規模中等、人員均衡,宴飲行五盞制。初次行酒,依然是“先宰相,次百官”的宴飲次序,“尚食典御、奉御進食,太官令設羣官食。”每次行酒均奏樂,酒行五盞而畢,“若宣示盞,即隨所向,東上閤門官揖稱宣示盞,躬贊就座。若宣勸,即立席後躬飲訖,贊再拜。”

內侍負責撤回皇帝御茶牀,舍人則負責分引班首以下官員降階橫行,臣僚朝北再拜,分班而出。接着教坊使以下跪謝,祗應官再次跪拜。如若賜予祗應臣僚茶酒,則需再拜謝恩。最後,“東上閤門官側奏無事,皇帝降座,鳴鞭,侍衛還如來儀。”人散曲終,各回歸處,曲宴就此結束。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