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唐朝時期的科舉到底是什麼樣的 古人又是如何獲得科舉的資格的

唐朝時期的科舉到底是什麼樣的 古人又是如何獲得科舉的資格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唐朝科舉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提到科舉制度,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狀元、榜眼、探花,或者是秋闈或者春闈這些詞語。

唐朝時期的科舉到底是什麼樣的 古人又是如何獲得科舉的資格的

稍微關注歷史的可能還知道讀書人通過縣試、府試之後成爲童生,童生通過院試之後成爲秀才,從而脫離平民階層,真正成爲“士”。

之後,秀才通過鄉試之後成爲舉人,舉人就有資格做官了。鄉試之後的第二年,舉人進京趕考,通過會試後成爲進士。進士在殿試中排名,第一甲也就是狀元、榜眼、探花,再分別授予官職,優者進入翰林院。

唐朝時期的科舉到底是什麼樣的 古人又是如何獲得科舉的資格的 第2張

但其實這套大家熟悉的科舉體系是明清時期的科舉制度,在科舉制度誕生不久的唐朝,科舉制度並不是這樣的。

唐朝的科舉分爲常科與制科兩類。常科每年舉行,制科是皇帝臨時設置的科目。

這裏主要來說常科,也叫“貢舉”。常科很多時候就是我們平常所理解的科舉考試,每年考一次,在中央的尚書省考試,稱爲“省試”。常科明目有很多,主要有:秀才、明經、進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開元禮、道舉、童子等。

常科的考生有生徒和鄉貢。生徒是在國子監(國子學、弘文館、崇文館)、州學和縣學各地學館入學考試合格的學生,他們直接就可以參加省試。鄉貢則是通過府試、州試的人,又稱舉人,考頭名的稱解元。

唐朝時期的科舉到底是什麼樣的 古人又是如何獲得科舉的資格的 第3張

生徒絕大多數都是官員後代、勳貴子弟。鄉貢舉子則大多數都是世家大族的學子,當時知識的傳播僅限於門閥之間,所以普通階層很難接觸到書本,就算少數特別幸運,通過考試,成爲了舉人,取得了在長安科舉的資格,最後會發現,在長安等待他們的不是大展宏圖,而是步履維艱。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