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黃巢爲科舉造反,范進因中舉瘋了 古代科舉爲什麼有那麼大的魔力

黃巢爲科舉造反,范進因中舉瘋了 古代科舉爲什麼有那麼大的魔力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古代科舉,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舉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其實就在於通過這種制度,古人可以得到更高的地位,擁有更大的權力,做所謂的人上人。尤其是在相對和平的年代裏,科舉幾乎是底層百姓唯一的向上通道。今天的高考當中,很多人都曾高喊‘多考一分,幹掉千人’。而在古代的時候,科舉制其實更加殘酷。

黃巢爲科舉造反,范進因中舉瘋了 古代科舉爲什麼有那麼大的魔力

要想弄清楚科舉制的魔力,我們還得從科舉制的發展歷史着手。

很久很久以前,中國還處於奴隸制社會的時候,那時候社會上的所有人,大致可以分爲兩種。一種是奴隸主,另一種是奴隸。在這種制度下,奴隸是永遠不可能翻身的。不管奴隸自身要做奴隸,就連奴隸的孩子,也要世世代代做奴隸。

後來,隨着奴隸制逐漸瓦解,到了戰國時期,大家開始思考,如何才能建立一個新的制度。很快,統治者們發現,如果給底層人民一個上升的通道,讓底層人民看到希望,就能將這些人充分調動起來。不管是工作還是打仗,都要更加努力。

所以,在戰國時期,很多諸侯國開始紛紛變法。這其中尤以秦國的變法最爲有名,秦國經過商鞅變法之後,確立了一套新的‘軍功爵位制度’。底層人民想要做‘人上人’,最好的辦法就是參軍,然後去戰場上殺敵。殺的敵人越多,就能被賞賜更多的田地,獲得更高的爵位。

正是靠着這種制度,秦國人都爭相去當兵殺敵,後來秦國才得以統一天下。

然而隨着秦國統一天下,這套軍功爵位制度開始逐漸失效了。一是因爲此時秦國已經統一了天下,周圍已經沒有了敵人。沒了敵人,自然也就談不上殺敵,底層人民再次失去了上升的通道。二是因爲在這套制度當中,存在一個很大的漏洞,那就是土地數量是有限的,而敵人的數量則比土地更多。如果真的繼續實行這套制度,全國的土地都分完了,還是無法滿足需求。

黃巢爲科舉造反,范進因中舉瘋了 古代科舉爲什麼有那麼大的魔力 第2張

所以,隨着秦朝統一天下,這套制度也就逐漸被廢棄了。後來漢朝建立以後,初期則同樣採取了早期的‘世祿世卿’制度,平民還是沒有上升通道。所以在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之後,到了漢武帝在位的時候,漢朝竟然出現了一個十分奇葩的現象:底層平民因爲不能做官,最好的選擇,竟然是去做遊俠!

遊俠的存在,對於一個封建王朝的統治來說,自然是一個不穩定的因素。再加上漢武帝上位後,發現底層百姓當中,確實也存在很多人才。反倒是那些世代做官的人當中,存在很多能力平平的人。所以,漢武帝最終搞出了一套新的制度,名爲察舉制。

所謂察舉制,就是由地方官員向中央政府推薦。只要是特別孝順或者特別有能力的人,都可以入朝做官。這個制度實行以後,再次打開了平民向上的通道,成了平民百姓最好的晉升階梯。

但同時,這種制度也帶來了很多問題。

首先,是孝字問題。按照漢朝政府的思路,一個人只有對父母特別孝順,才能對國家忠誠,所以國家也需要這種特別孝順的人出來做官。國家實行了這種制度,那麼底層平民爲了晉身,自然也就爭先恐後地孝順父母。最開始的時候,這倒也算是件好事。但隨着這種制度實行的時間越來越長,內卷現象開始出現了。大家爲了表現自己更加孝順,開始在墓葬方面下功夫。在自己父母死後,爭相給自己父母埋下更多的陪葬品。據說最誇張的時候,漢朝一半的生產成果,都被埋到土裏了。

其次,則是世家大族壟斷的問題。

黃巢爲科舉造反,范進因中舉瘋了 古代科舉爲什麼有那麼大的魔力 第3張

因爲按照漢朝政府的這種思路,人才是由地方上的官員或者家族推薦的。舉薦人才的權力,掌握在那些地方上的大家族手裏。開始的時候,大家還能做到相對公平。但時間長了以後,人都有私心,自然更願意舉薦自己家的人。

就這樣,世家開始出現了。

從漢朝一直到隋朝,中間經歷了上千年的時間,很多世家也存在了上千年的時間。這些世家,號稱‘國可以滅,家不能亡’。這些世家的存在,既是中央政府統治地方的有力工具,同時也是中央政府的一個威脅。此後的千年時間當中,雙方的恩恩怨怨,那就實在是太多了。

黃巢爲科舉造反,范進因中舉瘋了 古代科舉爲什麼有那麼大的魔力 第4張

再之後,到了三國時期,魏國對這套制度進行了改良,創造出了一套‘九品中正制’。不過,九品中正制的本質,依然是推薦制度。而且,這種推薦制度,進一步強化了那些世家大族在這套體系中的作用。所以,從三國後期到後來的東晉十六國,再到後來的南北朝,世家大族的地位,越來越顯赫。而因爲這些世家大族幾乎把持了所有上升的通道,普通平民百姓,再一次失去了晉身的階梯。

就這樣,歷史到了隋朝。

到了隋朝之後,隋煬帝因爲覺得世家大族把持選官,實在是威脅太大,所以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個新的想法:乾脆直接公平考試,誰考的成績好誰做官!

黃巢爲科舉造反,范進因中舉瘋了 古代科舉爲什麼有那麼大的魔力 第5張

這套制度,就是後世所謂的科舉制度。

不得不說,單純以考試名次來確定優劣,確實比推薦制度更加公平。不過,這種制度也嚴重威脅到了那些世家大族的地位。科舉制施行後, 隋煬帝也徹底失去了這些世家大族的支持。不久之後,隋朝就滅亡了。

隋朝滅亡後,歷史來到了唐朝。

唐朝建立後,繼承了隋朝的絕大多數制度,同樣也包括科舉制。而且,唐朝在隋朝創建的科舉制上面,再次進行了改良。不但對考試科目進行了細分,還創造性地提出了武舉。隨着科舉制的逐漸完善,科舉成了平民最佳的上升通道。相比參加科舉,當兵殺敵容易死,造反風險更大。而如果選擇經商做生意,不好意思,中國古代是農業社會,統治者一般都對商人持打壓態度,商人的社會地位極低,還不如一個普通的讀書人。

黃巢爲科舉造反,范進因中舉瘋了 古代科舉爲什麼有那麼大的魔力 第6張

所以,從唐朝開始,科舉就成了底層讀書人最佳的上升通道,同時也幾乎成了唯一的上升通道。考上了就能做人上人,考不上就只能繼續做平民。

到了宋朝,科舉制的地位被進一步強化。宋朝實行兩種選官制度並行的制度,一種是參加科舉考試,另一種是出身高貴憑藉祖蔭。而對於那些出身底層的普通人來說,參加科舉自然也就成了唯一的選擇。而且。宋朝重文輕武,參軍入伍被視作是低端選擇,所以絕大多數平民都不會選擇參軍。連參軍殺敵這條路都被堵死了,科舉這條路,自然也就更加吸引大家了。

黃巢爲科舉造反,范進因中舉瘋了 古代科舉爲什麼有那麼大的魔力 第7張

宋朝之後的元朝,因爲是由遊牧民族建立起來的,所以對於科舉制並不是太過重視。元朝基本繼承了唐宋的科舉制度,但考試的次數並不多。而且,元朝統治者對漢人十分敵視,不允許政府內有太多漢人做官,所以科舉這種制度,在元朝並沒有發揮出太多作用。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元朝缺乏向上的通道,所以不到百年之後便滅亡了。

而到了明朝之後,科舉制的地位,則被進一步強化。明朝基本取消了恩蔭制度,不管是平民的兒子,還是當朝首輔的後代,只要想出來做官,就必須得參加科舉,只有考中了才能做官。而且,明朝對科舉的推崇,幾乎達到了一個頂點。比如非進士不能入翰林院,非翰林不能入閣。對於科場舞弊的容忍度極低,只要發現作弊,從主考官到考生,所有相關人員,哪怕是當朝首輔,一樣要問責。

這樣的制度,對於平民考生而言,自然是更加的公平。但同時,明朝的科舉制度,也開始出現一些負面影響。

比如,明朝爲了強化中央集權,維護皇權,取消了科舉考試當中的其他科目,專考八股文。這種考試,嚴重地束縛了人的思想。雖然對中央集權確實有利,但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整個民族的發展。後來的清朝,幾乎也完全照搬了明朝的科舉制度,這兩個朝代在科舉制度方面,差別不大。

所以,在明清兩代,只要你想做官,科舉考試就是唯一的選擇。除此之外,幾乎沒有任何選擇。一場考試,就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考中了就能當官,如果名次特別好的話,還有機會做大官,而且機會特別大。考不中的話,那就只能一輩子做底層平民,沒有任何權力或是地位。

黃巢爲科舉造反,范進因中舉瘋了 古代科舉爲什麼有那麼大的魔力 第8張

在這種環境下,大家熱衷於科舉,甚至爲科舉考試付出一生,自然也就毫不稀奇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