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古代漕運歷史悠久 漕運只是運輸貨物的航道嗎

古代漕運歷史悠久 漕運只是運輸貨物的航道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古代漕運,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漕運”並不是只用來運輸貨物的航道,而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將賦稅徵收的糧食運往京師或其他指定地點的一種運輸方式。

“漕運”的歷史非常悠久,在秦朝時期秦始皇就曾下令通過“漕運”將內地的糧食運往前線了。

作爲中國古代獨有的歷史現象,“漕運”被統治者稱爲“安社稷之奇策”,可見“漕運”的政治意義十分重大,在經濟上,

“漕運”還帶動了運河交通業的發展,在古代我國的內河水運網的發達程度可以稱爲“世界之最”,在文化上,“漕運”加強了全國各地的聯繫,促進了整個社會的交流。

古代漕運歷史悠久 漕運只是運輸貨物的航道嗎

一、“漕運”所帶來的政治作用

(1)社會救濟:

“漕運”在政治上有很大的影響,由於本身具有超越距離的空間特點,所以各朝統治者,在發揮“漕運”供養京師的作用之外,還通過“漕運”加強了對地方基層的管理,尤其是在社會救濟等方面。

宋朝形成南朝北運的局面之後,“漕運”的線路也越來越長,所涉及的城市也越來越多,可以涉及更廣闊的空間以及社會區域。

從宋朝時開始,統治者就看到了“漕運”,對於地方調控的價值開始將“漕運”用於解決社會問題,到了明清時期對於“漕運”的利用更加廣泛,範圍也越來越廣,解決的問題也越來越多。

(2)供給中央:

憑藉“漕運”所運輸的糧食被稱爲“漕糧”,宋朝時期主要以“糴”爲主,到了明清時期以“糶”爲主。

朝廷利用中央集權的優勢,充分發揮“漕運”的社會功能,在“漕運”的每個階段都有着嚴格的把控環節。所徵集來的糧食,除了供給中央以外,大多用於地方軍餉和倉庫儲備,儲備的糧食,常常用來平抑糧價,賑災被荒。

明清時凡是地方有災難的,如果災難較輕,地方政府就會把倉庫中的糧食拿出來進行銷售,如果災情較嚴重,就會把倉庫中的糧食免費用來救濟。

這兩種活動中所使用的“漕糧”,都是通過截流或撥運兩種方式完成的。

古代漕運歷史悠久 漕運只是運輸貨物的航道嗎 第2張

在清朝康熙年間,地方截留與撥運的糧食越來越多,到了乾隆年間進入高峯狀態。從地域上來看,被截留的糧食主要出自長江中下游的各省,而受益地區,主要爲江蘇,浙江,湖北,山東,河南等省份。

可見清政府充分認識到“漕運”資源的社會意義,利用“漕運”路線的空間優勢,發揮了它的流動性。一旦民間有地方發生急需糧食的狀況就可以上奏請求轉運,相比於過去,路上運輸的方式,“漕運”具有快捷、便利、高效的特點。

(3)把握國家財富:

在“漕運”尚未出現之前,無論哪個諸侯國都沒有辦法,長期大量地徵調各地的財富。秦朝封建統治中央集權的政治形態建立之後,“漕運”也隨之興起,於是秦王朝就可以利用“漕運”來收集全國各地的財富,調集千里之外的物資。西漢時,經過“漕運”運輸的糧食就達到了600萬石,隋朝隨着大運河的修建,國家府庫充盈。

這爲國家的政治建設,經濟建設以及軍事活動奠定了財富基礎,當然這之後也造成了很多朝代無休止的掠奪社會生產成果的問題。

一直以來“漕運”線路都處於持久變動當中,“漕運”所涉及的區域也隨之變化,這種變化引發了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變化,與此同時它所發揮的社會功能越來越強大,對整個中國古代國家社會具有深遠的意義。

古代漕運歷史悠久 漕運只是運輸貨物的航道嗎 第3張

二、“漕運”所帶來的經濟作用

(1)改變經濟格局:

雖然“漕運”從建立初期主要是爲了實物賦稅的運輸,其政治意義較大,但它的發展一直牽絆着區域經濟的發展,宋朝時期,“漕糧”的徵集地區主要爲長江中下游的南方地區,我們可以看到宋代以後的歷代王朝,都有依賴南方經濟的發展,唐代詩人杜牧曾稱江淮漕運爲“國命”。

“漕運”線路的變動是政治與經濟雙重作用的結果。經濟的發展影響了“漕運”線路的變化,“漕運”同時影響了沿岸地區經濟的發展。

(2)促進商業交流:

運河引發了區域社會經濟格局的變動,同時帶動了運河經濟帶的產生,運河經濟帶是指憑藉運河水道發展經濟的地區。這些地區憑藉水路運輸,加強了與外界的交流,生產的產品到達了更遠的區域,形成了一個相對完善的渠道網。

在這種條件下,人們可以購買的商品種類越來越豐富,經濟發展真正到達一種大融合的狀態。

古代漕運歷史悠久 漕運只是運輸貨物的航道嗎 第4張

三、“漕運”所帶來的文化作用

衆所周知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漕運”的發展也影響了文學的繁榮,其中與文學關係最爲明顯的就是唐朝時期,唐朝詩人的很多詩文創作都真實的反映了“漕運”狀況。

很多詩人喜歡漫遊採風,因“漕運”所建立的暢通便捷的水運系統,爲他們的這個愛好提供了客觀條件,詩仙李白這一生中曾經有兩次大範圍的漫遊生涯,他先沿長江遊覽了江浙一帶。後來又以梁園爲中心,“南至吳越,北達幽燕。”

杜甫年輕時也曾漫遊過吳、越、齊、趙很多年,可以說唐朝凡是聲名鵲起的文人墨客都曾有過這種天南海北的漫遊經歷,這些經歷讓他們對於祖國的大好河山,各地的人物風情有了更加廣泛深入的瞭解,憑藉這些瞭解他們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

古代漕運歷史悠久 漕運只是運輸貨物的航道嗎 第5張

四、“漕運”所帶來的軍事作用

“漕運”具有重大的軍事意義,在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之下,各地的地方駐軍,邊境線的防禦,四方駐守的戰士都必須依靠“漕運”作爲物質後盾。

(1)邊防:

從戰國時期開始,就有了真正意義上的邊防。在秦朝建立統一的集權王朝之後,爲了鞏固邊防保衛遼闊的疆土,清朝統治者決定“北駐長城,南戍五嶺。”之後南北邊境都有重兵把守,雖然在邊境各地有以屯田爲主要形式的物質補給,但是“漕運”依然是最重要的補給手段。

到了漢朝時期,依然延續着這種手段,漢朝時北境邊防動盪,到了漢武帝時期,更是將邊境糧草運輸視爲大政方針,當時的丞相公孫賀被罷免的重要原因就有“無益邊谷”。

隋唐時期,唐太宗在遠征高句麗時就利用了永濟渠的“漕運”,爲大軍補給糧草。在唐高宗和武則天時期,曾發兵三十多萬討伐契丹,永濟渠就在此時承擔了軍需物質的調運任務,當時永濟區沿岸的清河郡被稱爲“天下北庫”。

明朝時期,戰事不斷,糧倉中的糧食入不敷出爲了解決這一問題,統治者下令開始大規模的糧草調撥,通過“漕運”將南方各地的糧草運往邊境地區。

(2)地方駐軍:

爲了維護統治,中國古代歷朝歷代都有着大規模的軍隊,這些軍隊,除了駐紮在京師和邊境線上以外大多散駐在全國主要地區和軍事要地。

爲了滿足這些地方駐軍的物質需求,歷朝歷代除了通過軍隊屯田,地方官府供給和各地供應以外“漕運”一直是最重要的糧食供給手段。

古代漕運歷史悠久 漕運只是運輸貨物的航道嗎 第6張

總結:

“漕運”在中國古代是一種運輸方式,它是在秦朝統一後地大物博的地理情況,以及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下的特有產物,它對於我國古代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發展有着重要的意義。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