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強大如斯的天國王朝,怎麼就被這個遊牧民族給征服兩次呢?

強大如斯的天國王朝,怎麼就被這個遊牧民族給征服兩次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縱觀中國歷史,古代對中原王朝威脅最大的外敵主要有四個,他們分別是匈奴、突厥、蒙古、女真。前兩個與中原漢族王朝對抗大體呈互有勝負的均勢,後兩者則取得了對中原王朝壓倒性的優勢,直至取而代之,統治全中國。

蒙古滅宋建立元朝,建州女真(滿人)滅明建立清朝,在七個中國大一統王朝中,他們佔了兩個,前後統治中國四百年。論及彪悍度,女真未必比得上突厥,他們對抗的是同一民族,但卻出現了不同結果。堂堂西北突厥帝國,不能進抵中原半步,而區區東北一個遊牧民族女真,滅了漢族兩朝,先滅北宋後滅明朝。

強大如斯的天國王朝,怎麼就被這個遊牧民族給征服兩次呢?

與其是說突厥要比女真弱,不如是說中原王朝的實力隨着時間的流逝而變的越來越弱。同樣一個民族,爲什麼在唐太宗時就能有貞觀之治,而宋徽宗時卻“人爲刀俎我爲魚肉”? 美國作家海明威說過:一個人可以被消滅,但是不會被打敗。對應海明威這句的,是中國一句古話:三軍可以奪帥,匹夫不可以奪志。這一中一外的兩句話,都想說明一個道理:一個民族真正的失敗,不是軍事上的失敗,而是精神上的消亡。這句話也基本上可以用來概括宋朝和大明的亡國原因。

人言:北宋亡於女之手,是因爲“農耕文明不抵遊牧文明”。然而,閃耀於世的漢唐文明,難道不也是“農耕文明”?爲什麼沒有淪入彪悍的匈奴、突厥之手?

顯然,宋代之所以開闢了“華夏文明被征服”的歷史,非“農耕”之過,而是精神消亡的結果。大多學者指出那是“尚武精神”的消亡。這個原因世所共知自武將趙匡胤擁兵自立爲帝,成爲宋太祖後,恐人效法自己篡位模式,遂實行“崇文抑武”國策,富貴須從書中求,從此漢人便遠離了尚武精神,變得文弱。

回顧宋史,當然不能否定趙匡胤是開創“漢兒之弱”始作俑者,崇文抑武對漢人“尚武精神”確有殺傷。然而,如果認爲這是華夏自宋朝開始衰落的唯一原因,也不客觀和全面。

不能說宋朝是個一點軍事實力都沒有的國家,也不能說宋代的將領個個沒有對抗遊牧悍將的膽略,那時也有“壯士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戰神嶽鵬舉、“三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的文武雙全辛棄疾。北宋建國初期,宋軍對付西夏,軍事上是處於上風的,對付契丹,打個平手;嚴重不敵的,是女真;全面不敵的,是蒙古。如果說宋軍不行,那麼先於女真便亡在契丹之手了,何必再等下一個虎狼之師?

由此可見,宋軍的戰鬥力是隨着時間的推移漸漸變弱的。而其軍事力量衰弱的主要原因,不是兵道的弱,而是一個民族的精神逐漸衰弱,所以導致國力也漸漸開始衰敗。宋朝和大明這兩個王朝,都是崇尚儒道,而忽視了兵道。所以國民的精神開始不夠剛硬,漢人的精髓魂魄開始流失,遊牧民族和中原的關係被切斷。

強大如斯的天國王朝,怎麼就被這個遊牧民族給征服兩次呢? 第2張

而導致這些所有的錯誤決策的原因,基本上都是由於朱氏和趙氏王族只顧着防止國內的憂患而忽略了外敵所導致的。兩朝的軍隊似乎都是爲了嚇唬百姓而存在的,真正該做的保家衛國卻沒有做到。宋明兩朝經濟成果被世界津津樂道,甚至一度與盛唐等量齊觀,但是,單項成就畢竟不能彌補整體文明精神的損失,就民族精神而言,有錢的宋明人活得並不硬氣。

都說大明王朝時的中國,是有血性的,沒有像宋朝那樣用金錢求苟安,也沒有如兩漢用美女換和平的恥辱記錄。但是,這個漢族王朝最終還是亡於外族人之手,亡於滅掉北宋的同一個征服者分支—建州女真,而且亡得更徹底。北宋之亡,亡掉的是中國北方,明朝之亡,亡掉的是全中國。

大明王朝滅亡的原因,史書中記載的大多都是由於宦官擾政。但是,對比其他王朝,明朝其實還有一害,與宋朝大同小異,那就是士大夫的酸腐無能。離現在最近、也是漢民族最大一次國恥,剃髮易服,就發生在大明王朝滅亡之時。在女真人入侵的時候,被人世人看不起的青樓女子都會有以死殉國的決心,但是那些平常被人仰慕敬佩的士大夫、才子卻爲了苟活而賣國。這樣鮮明的對比不禁讓人心寒。區區一個只有幾十萬人的民族卻能將擁有一億人口的中原王朝滅掉,這實在是令人唏噓。

衆所周知,前清在興盛之前,只是個處於北滿的極寒蠻荒之地的少數民族部落,由後金建州女真衍生滿洲。據《中國通史》記錄,當時,即使在吞併了相對富饒的南滿之後,後金所有成年男丁不過十萬出頭,其中滿洲男丁只有六萬二千多人,滿洲兵只有四萬一千多人,這就是多爾袞入關時的全部人馬數字,真正是地瘠民少兵寡。而當時大明的抗清兵將有二三百萬。然而,交戰的結果卻是前清把大明滅個乾淨!嚴重超乎想象力的以少勝多。這是爲什麼?

強大如斯的天國王朝,怎麼就被這個遊牧民族給征服兩次呢? 第3張

查看史料,清朝對漢人剃髮易服,按時間發展而分,是有三個階段的。第一個階段,是虐待。後金時代,滿人首領努爾哈赤抓到漢人,是當戰俘分給部落手下的。第二個階段,是善待。清兵初入北京時,是承認大明存在的。對廣大漢族人,以“明國人”視之。譬如當時清廷對南方曾下達如此檄文:“爾明朝嫡胤無遺,勢孤難立,用移大清,宅此北土。其不忘明室,輔立賢藩,戮力同心,共保江左,理亦宜然,予不汝禁。”

這段檄文表達什麼意思?清軍說,我們入關是幫助你們打李自成這幫反賊的,依你們自己的力量是很難復國的,我們來了,你們明人願意保明室的可以繼續保,願意跟我們乾的也歡迎,至於你們是繼續穿漢人服裝還是隨從我們滿人服裝,悉聽尊便,決不強迫。

爲什麼清軍會有這番“友善”表態呢?這是因爲,初入關的他們,並沒有信心甚至沒有打算拿下整個中國,隨時準備退兵。但是,清兵平了三藩後,對漢人政策又變了,進入第三個階段:慢待。爲什麼會這樣呢?因爲漢族士大夫的不堪讓他們暴漲了野心,在征服中國的過程中,除了少許的抵抗,佔領變得越來越容易。清兵南下的常態是:清兵一到,明朝士大夫就跪倒一片,焚香迎接清兵入城。於是八旗子弟統治全中國的信心足了,對漢人再次迴歸到奴役狀態,“剃髮易服”不是自願的,而是死令。

強大如斯的天國王朝,怎麼就被這個遊牧民族給征服兩次呢? 第4張

呂思勉的《中國通史》記載,1644年農曆五月初三,清兵入關,第二天便下達剃髮令。過了二十天,又宣佈剃髮令並非強制,剃不剃是自願,任民自由。但到了拿下江南後,全中國唾手可得,又改爲強制。並限定時間:北京附近,十天之內;外省文書送達後十日之內,全部開剃;倘有不遵,即行處死。這就是著名的“留髮不留頭”。可見,是以士人爲首的漢民族孱弱,讓女真人在中國站穩了腳跟,泱泱華夏人由此即在“滿人打下的江山”裏,徹底淪爲被統治被壓迫的下等民族。

漢族士大夫何以如此無能奴順?不能不說,是清朝前朝,明朝統治者幫了女真人的忙。明朝士人,出現比西晉糜血、兩宋貧血更無可救藥的敗血症。什麼是“敗血”?就是病毒侵入血液,感染全身。這個明朝的病毒,就是奴性。

自秦以來,中國歷代大一統王朝都專制,但成色不同。諸如隋唐,實行的是開明專制,到了宋朝,開始保守,高度集中皇權。而到了明朝,則倒退爲極度集權保守。所謂“朱氏專制”,主要有兩大特點,那就是“君主史無前例地專權”與“國家意識形態史無前例地守舊”。

強大如斯的天國王朝,怎麼就被這個遊牧民族給征服兩次呢? 第5張

明朝開國者朱元璋是貧農出身,稱帝后對士人實行了連蒙元帝國都沒用過的廷杖和詔獄手段。大臣一語不合,就可能在大庭廣衆之下裸體受刑,甚至投入特務把守的牢房,人間蒸發。朱元璋用特務加八股,爲明朝士人奠定的是“尚古”與“尊君”的基調,士人言行不能偏離四書五經,天下沒有不是的君主,只有不是的臣子。在這種環境下,所謂骨氣和氣節都是扭曲的,一些士大夫即便還有些氣節,但表現方式卻令人哀嘆,以向皇帝犯諫爲實現個人最高價值追求,以挨皇帝打甚至被賜死爲榮耀,毫無反抗精神與獨立意識。

酷刑加侮辱,使得明朝文人士大夫噤若寒蟬,在皇帝面前如同家奴,只能提些爲老爺着想的意見。朱家人的江山穩固了,而整個士階層卻失去了活力,這樣的死氣沉沉士大夫,能抵抗強悍的外敵麼?大明王朝的士大夫“鐵肩擔道義”口號喊得最響亮,事實上,也確實出現了名垂史冊的士大夫,如奇才解縉、強臣張居正,以及於謙楊漣左光斗這樣的清流士大夫,但主流卻不是他們,而是一個龐大的犬儒羣。這樣的士大夫,可能在國家危亡時刻挺身而出嗎?暴力強權每至,自然不是下跪黨,就是帶路黨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