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日本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就妄想“併吞中國”?

日本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就妄想“併吞中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朝鮮國王向中國求助,日本也藉機出兵朝鮮。隨後中日衝突加劇,爆發甲午中日戰爭。戰爭爆發前,中國一直未把日本放在眼裏,視爲“東海區區一島國”,而日本卻早在維新變法前就有人提出“併吞中國”。

日本不甘於島國的處境久矣。早在明治維新之前的十年,日本思想家吉田松陰就看出,日本不是西方列強的對手。只有入侵亞洲國家,才能把失之於西方的損失補回來。他在《幽囚錄》中寫道:“日本今宜急修武備,諭琉球朝貢,會同各藩責朝鮮納質奉貢,如古盛時。北割滿洲之地,南收臺灣、呂宋諸島,漸示進攻之勢。割取朝鮮、滿洲,併吞中國,所失於俄美者,可取償於朝鮮滿洲之地。”這一理論被稱爲“補償論”。

日本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就妄想“併吞中國”?

吉田松陰的許多學生如高杉晉作、伊藤博文、山縣有朋,日後都成爲日本倒幕維新的中堅力量。這些主宰日本走向的風雲人物,接過了吉田松陰的衣鉢。在此後的數十年中,“補償論”又幻化出“海外雄飛論”、“大陸政策”等一系列軍國主義理論。在此後的數十年中,這些理論成爲日本吞併朝鮮、侵略中國,進而稱霸亞洲的思想根源。

明治維新後,日本國內生產力得到迅猛發展,狹小的國內市場已經無法滿足資本擴張的胃口。此時,日本又一次把朝鮮看做必爭之地。1870年日本外務大臣柳原前光就曾感慨:“(朝鮮)倘被他人先佔,國事休矣。”然而,如何才能染指朝鮮,日本一直苦於找不到合適的突破口。東學黨起義,朝鮮請清軍入境戡亂,給了日本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日本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就妄想“併吞中國”? 第2張

就在中日兩國軍隊全都抵達朝鮮後,朝鮮政府與東學黨出人意料地達成了停戰協議。按理說,東學黨起義既已平息,中日兩國就該退兵了。可就在清政府電令統帥葉志超準備回國時,日本反而加快了派兵速度。當時,日本駐朝兵力已過萬人,相比之下中國軍隊在人數和裝備上反處於劣勢。

在傳統的中華文化圈中,中國與周邊國家一直保持着宗藩關係。到19世紀末,作爲龍頭老大的中國,已自顧不暇,對周邊的藩屬國,大多無力迴護。1862年安南淪爲法國殖民地;1879年日本吞併琉球王國;1885年緬甸成爲英國殖民地……對於這些小兄弟的淪陷,中國只能望洋興嘆。然而,緊鄰東北“龍興之地”的朝鮮,卻是清政府惟一想要極力維繫宗藩關係的國家。

日本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就妄想“併吞中國”? 第3張

既然要打,就要了解彼此的實力對比。都察院給事中褚成博的一份奏章代表了當時中國人的看法:日本乃是“島夷小丑,外強中乾,久爲寰海所共知”,而“我中華講求海防已三十年,創設海軍亦七八年”。北洋海軍和陸軍“技藝純熟,行陣齊整,各海口炮臺輪船塢一律堅固”,“武備修舉,足以永靖海氛”。

不單朝中官員認爲日本小國不足懼,普通的知識階層也沒把日本放在眼裏。當時中國報紙《申報》上的一篇文章認爲:中國地大物博,財力充盈,又有各地關稅支撐,財富“取之無窮,用之不竭”。日本資源貧乏,經濟落後,國庫空虛,難以支撐對華戰爭。戰爭一旦爆發,日本國內必定會經濟崩潰,釐市蕭條。

日本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就妄想“併吞中國”? 第4張

另一篇文章更表示,即便放眼五大洲,中國也堪稱強國。“以五大洲中強大之國與東海區區一島國相較,知其渺乎不足比數矣,土地之大,人民之衆,物產之富,何啻十倍於倭、百倍於倭而已。”

更有人嘲笑:“日人本短小若侏儒,從無高至四尺以上者,不似華人之身材高大體態昂藏”。“一經開仗,我華兵以大壓小,其不致糜爛者幾希,日人其奈之何哉?”

日本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就妄想“併吞中國”? 第5張

甲午之後,李鴻章曾自嘲道:“我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何嘗能實在放手辦理?不過勉強塗飾,虛有其表,不揭破猶可敷衍一時。如一間破屋,由裱糊匠東補西貼,居然成一淨室,雖明知爲紙片糊裱,然究竟決不定裏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風雨,打成幾個窟窿,隨時補葺,亦可支吾應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預備何種修葺材料,何種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術能負其責?”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