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清朝順治的文化舉措:尊孔讀經,提倡忠孝節義

清朝順治的文化舉措:尊孔讀經,提倡忠孝節義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福臨親政之時社會很不安寧,內地反滿鬥爭連綿不斷。福臨親政的第二年,定南王孔有德失守桂林自殺,敬謹親王尼堪遇伏衡陽身死,當時各種矛盾錯綜複雜,而民族矛盾尤爲激烈。因而福臨感到鞏固統治的當務之急是收買,安撫漢人,鎮壓反抗。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爲此,他努力推行教化,以加強思想統治。他號召臣民尊孔讀經,提倡忠孝節義。遣官赴孔子故鄉闕里祀孔子。

清朝順治的文化舉措:尊孔讀經,提倡忠孝節義

順治九年(1652年)九月他親率諸王大臣等到太學隆重釋奠孔子,親行兩跪六叩禮。福臨還命內院諸臣翻譯五經。他主持編修《資政要覽》、《勸善要言》、《順治大訓》、《範行恆言》、《人臣儆心錄》等,均親自撰寫序言。

順治九年(1652年)敕封關羽爲“忠義神武關聖大帝”,神化了關羽的忠義。他一再下令旌表各省的忠孝節烈之人,並注重實行滿漢一致。

順治十年(1653年)四月決定滿洲部院各官與漢人官員一樣實行離任丁憂制。他視盡忠盡節爲人生最高的道德準則,表彰北京被李自成攻陷時故明朝臣之殉君死難者,讚揚其“幽忠難泯,大節可風”,下令禮部詳訪確察死節職名並實跡具奏,給諡賜祭。他還特爲身殉社稷的崇禎帝朱由檢立碑,讚揚他勵精圖治,追諡爲莊烈愍皇帝。

對跟從君上殉節的明司禮監太監王承恩,更是讚揚備至。通過全面倡導忠義,樹立了清朝是傳統道德捍衛者的形象,對消除廣大漢人對清朝統治者心理上的隔閡,對緩和民族矛盾,特別對安定漢人地主的人心,產生了積極的作用。

順治九年(1652年),順治帝沿襲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諭”(聖諭六言),頒佈“聖諭六訓”,作爲教化士民的行爲準則。順治十六年(1659年))批准設立鄉約,公舉60歲以上、有德有才的生員(秀才),或在當地有較高德望的鄉紳耆老,在每個月的朔、望日(初一、十五)向老百姓宣講六諭,旌表善惡,此爲清朝宣講聖諭的肇始。

清朝順治的文化舉措:尊孔讀經,提倡忠孝節義 第2張

順治十二年(1655年)春,他特命大學士馮銓爲總裁官編《孝經衍義》。他爲“考百代之是非”,特命大學士巴哈納、劉正宗等爲總裁官編《通鑑全書》。他大力提倡忠孝節義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宣講聖諭”是指內鄉縣衙依清制,每月朔(初一)、望(十五)日,各地方官員都要召集官民,定點宣講《聖諭廣訓》,並舉行隆重的儀式,以示統治者對教化的重視。

據介紹,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親自撰寫“聖諭六言”,向百姓宣講,封建統治者對老百姓的教化工作從此規範化、制度化。清承明制,康熙帝更加重視教化工作,親頒“聖諭十六條”。

整個“宣講聖諭”時間爲30分鐘,內容涉及孝敬父母、遵紀守法、講求誠信、鄰里和睦、道德禮儀等各個方面。

宣講聖諭有一定儀禮規則:開始“鳴金擊鼓”,講者、聽者要向“聖諭臺”(上面供“皇帝萬歲”和“聖諭”十六條牌位)行三跪九叩禮。後由“引贊生”“代讀(諭)生”帶領大家頌讀“聖諭”,並“宣講壇規十條”。然後司講生登臺講說。這種“宣講聖諭”的形式,一直延續到清朝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