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馮道先後效力了十位皇帝,爲何他的負面評價還那麼多?

馮道先後效力了十位皇帝,爲何他的負面評價還那麼多?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馮道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馮道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歷仕四朝十帝的人物,其經歷堪稱傳奇。不過後人對於馮道的評價卻是褒貶不一,歐陽修稱馮道不知廉恥,司馬光怒斥馮道奸臣之尤。不過據說馮道在當時受朝廷尊重,百姓愛戴,爲什麼歐陽修等人評價馮道的話語會如此之重呢?實際上還是跟古人接受的理念有關,馮道先後效力了十位皇帝,這對於古人非常看重的“忠義”二字就打了折扣,所以纔會出現對他的負面評價。

馮道先後效力了十位皇帝,爲何他的負面評價還那麼多?

中國是一個講究禮儀的傳統國家,而忠信則是所有禮儀當中最爲之重的,身爲臣子,對於國家要講究忠誠忠信。這樣的傳統,對於現代來說或許沒有那麼突出,但是在古代卻是作爲臣子是否忠君愛國是最重要的標準。在傳統意義上,一位臣子必須要專心致志的忠於一個國家,不能夠三心二意,這樣纔是一位忠臣。但是根據局勢去發生改變,以治世之道去輔佐政治,又何嘗不是一位忠臣的表現呢?我國曆史上曾有一位老臣輔佐五朝11帝,百姓都稱呼他聖人,官吏卻說他不知廉恥,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馮道,一生歷經了五個朝代,輔佐了十一位帝王,應該說他完全的背離了古代關於忠義的這一個標準,但是卻被很多的百姓稱之爲是聖人,這是爲什麼呢?馮道出生在一個戰亂紛爭一個特殊混亂的年代,也就是歷史上的五代十國。在這一個歷史環境下,朝代的更新是非常的迅速。按照現在歷史資料上的記載,在五代十國的期間總共延續了53年的時間,但是卻替換了有五個政權,15位皇帝。所以在這樣的環境下,如果還是按照之前的傳統上的忠於一位皇帝,一個國家的思想話,是很難能夠存活下來的。所以當時的馮道適時而變,即便政權不斷地在更替,但是他也一直在活躍在朝堂之上。

馮道先後效力了十位皇帝,爲何他的負面評價還那麼多? 第2張

馮道以孝子聞名,一直到唐朝滅亡的時候,馮道才正式的開始出山爲官。他的仕途也是非常的坎坷。在一開始的時候,他就投奔了劉守光,他是幽州節度使,之後在劉守光兵敗了之後又立馬跑去投奔了唐莊宗。再之後,後唐大亂,政局更替,唐明宗成爲了皇帝,馮道也被提攜成爲了宰相。一直到後來的後晉,契丹,後漢,後周等等的朝代更替,馮道都一直擔任着朝廷重臣的地位。

而馮道之所以能在五代十國將混亂的環境當中受到各朝各代皇帝的重用,是因爲他對時局的把握和判斷是很準確的。根據時局的變化,他甘願揹負罵名,選擇了做治世之臣。雖然隨着朝代的變化,一直在侍奉各種各樣的皇帝,但是始終不變的是他心繫於民,作爲一位官員來說,他爲官清廉,處處爲百姓考慮,所以纔有了之後一直被百姓稱之爲是聖人。

馮道先後效力了十位皇帝,爲何他的負面評價還那麼多? 第3張

不過因爲隨着厚忠君思想的擴大和發展,很多歷史上的史學家,比如歐陽修,司馬光等人就一直在否定他,說他是不知廉恥,奸臣之尤。

縱使馮道的做法是有違傳統意義上的忠君思想,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對於百姓,對於治世上的卓越貢獻,所以後世對於他的批評也是有失偏頗,對於他的評價也不能夠片面的用傳統的忠君思想作爲衡量的標準。馮道如此評價自己“下不欺於地,中不欺於人,上不欺於天。”,在和平的年代尚且這樣,在亂世中保持初心受到朝廷和百姓的喜愛也是無可厚非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