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北魏爲何會存有“子立母死”的殘忍制度?真相是什麼

北魏爲何會存有“子立母死”的殘忍制度?真相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北魏爲何會存有“子立母死”的殘忍制度,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北魏是我國曆史上由少數民族鮮卑族所建立起來的一個國家政權,拓跋珪作爲北魏的第一位統治者,他在位期間曾經頒佈多項國家的政治改革措施,他改變了代國傳統的兄死弟及制,實行了長子繼承製,並把皇位傳給了他的長子。但是在傳位給他的長子之時,他還下令處死了他的長子的母親劉貴人,由此北魏開始實行了“子立母死”的制度。北魏時期之所以要實行這樣的制度,是有多方面原因的思考的。

吸取西漢時期外戚干政的教訓。

自從西漢時期出現呂后作爲外戚干擾朝廷的政治,掌握國家統治權力的之後,我國古代社會就經常出現一些很多年紀尚且較小就登上皇位的統治者,使得國家的統治大權一度旁落到外戚手中。到了東漢時期,這種現象更是嚴重,很多情況下,皇帝都是年幼登上皇位,但是壽命卻並不長,反而這些皇帝的母親或者是當朝的皇后壽命卻都很長。

北魏爲何會存有“子立母死”的殘忍制度?真相是什麼

同時漢朝還確立了皇后的嫡正地位,規定登基的皇帝如果年幼或者是較爲昏庸以及皇位繼承者暫時缺位的時候,皇太后有權可以行使監護人的身份,監督統治者或者是選擇下一任的繼承者,這樣的制度制定,給了以皇太后爲首的外戚很大的權力干擾國家的政治。在巨大權力的驅動之下,漢朝的太后們選擇的繼承人通常都是年幼的,從而方便自己能夠更加長久地掌握國家的政治權力。甚至許多的太后還因爲長子年齡過大,不方便自己進行掌握政權,還採取廢長立幼的方式,嚴重的干擾了國家的政治穩定,國家的政治大權長期掌握在後宮手中。

雖然拓跋珪是鮮卑族人,對於漢族的文化內容瞭解得相對較少,但是拓跋珪本人卻是十分聰慧的,具有很強的政治嗅覺。他在不斷地發動各種與中原地區的戰爭當中,打敗後秦,根據魏收在《魏書·太祖紀》中記載:

“冬十月 ,平赴水而死 ,俘其餘衆三萬餘人。獲興徵虜將軍、尚書右僕射狄伯支 ,越騎校尉唐小方 ,積弩將軍姚樑國 ,建忠將軍雷星、康官 ,北中郎將康猥 ,平從弟伯禽已下、四品將軍已上四十餘人。”

由此可知當時拓跋珪俘虜了大批的中原人士,並且很有一部分還是中原地區的上層管理者,拓跋珪經常向他們詢問中原地區的事情,在詢問中他了解到了許多中原地區的情況,也清楚地明白漢朝後宮干政的嚴重性,因此拓跋珪在建立北魏之後,就在立拓跋嗣位下一任繼承人的同時,將他的母親處死了。

北魏爲何會存有“子立母死”的殘忍制度?真相是什麼 第2張

北魏前期的後宮干政的影響。

代國是北魏的前身,在代國時期,當時的國家十分鬆散,更類似於一個部落的聯盟,而拓跋部落就屬於領導者的位置。由於拓跋部內部人員都存在很近的血緣關係,因此他們之間不能通婚,而是需要和外部的部族進行通婚,這個外部的部族必須與拓跋部的實力大體。這樣的情況下,雖然壯大了拓跋部落的軍事力量,但是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母族的勢力,這也就位後宮干預朝廷提供了一定的條件。

代國時期的後宮干政的現象較爲嚴重,最爲著名的就是桓帝后祁氏攝國的事情,根據魏收在《魏書·序紀》中記載,當時祁氏所生長子普根剛被力爲繼承人僅僅一個多月的時間就去世了,因此祁氏又立普根的兒子爲繼承者,但是同樣國力不久又去世了。當時有一位名叫鬱律立的人,在當時比較得人心,祁氏認爲他“資質雄壯 ,甚有威略 ”,可能會對於自己的孩子登上皇位產生威脅,所以就將鬱律立給害死了。

除了祁氏之外,代國還出現過其他幾次後宮干政的事件,比如平文帝皇后王、昭成皇后慕容氏等等。

當時拓跋珪在建立北魏政權的時候,人們剛剛從原始社會的生活中解放出來,但是原始社會中的傳統的母系氏族社會的遺風還深深地影響着當時人們的思想,所以拓跋珪要建立一個以父權和君權至上的政權,就必須要排除掉這種因素的干擾,將母權思想徹底打壓下去,由此拓跋珪就當時的劉貴人殺害,爲後來北魏實行“子立母死”的制度模式奠定了基礎。

拓跋珪前期受到其母的壓制的影響。

拓跋珪出生的時間是在什翼犍建國三十四年,代國是在什翼犍建國三十九年被前秦所滅亡的。,拓跋珪登基建立北魏的時間則是在道武帝元年,因此我們可以知道,從代國被前秦滅亡之後,一直到北魏政權的建立,拓跋珪的年齡是從六歲到了十五歲,所以說當時的拓跋珪年齡還是相對幼小的。這一時期的由於自身的各方面力量和才能尚沒有發展全面,因此他一直都是聽從於他的母親的,或者是受制於他母親的強大權力之下的。

北魏爲何會存有“子立母死”的殘忍制度?真相是什麼 第3張

在代國被前秦滅亡之後,獻明皇后帶着當時三個年齡較小的孩子到處躲避敵人的抓捕,他們逃亡到賀氏部落之後,在賀氏兄長及一些代國的舊臣幫助之下,重新復興了代國。從北魏建國之後一直到獻明皇后去世,中間一共有十年的時間,在這十年裏,雖然拓跋珪是國家的統治者,但是實際上拓跋珪所制定的各項政策措施都是在其母后的干預下制定的。這就引起了當時已經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拓跋珪的不滿之情,加上當時拓跋珪的母親與後燕主慕容垂之間存在一些模糊的關係,讓他心裏一直有所鬱結,拓跋珪和自己母親之間的關係一直十分的不和。

根據《魏書·太祖紀》中記載,在獻明皇后去世之後,拓跋珪能夠在“賀氏登國十一年六月望日死,當月葬”之後,“七月,許謙勸進尊號,道武建天子旌旗,改元皇始”,國家就開始大興舉兵,不再服喪了。由此可見,拓跋珪對於他母親干預他的朝廷統治十分的不滿,這也爲後來拓跋珪實行“子立母死”制度埋下了深 深的隱患。

拓跋珪晚年的性格影響。

建立起北魏之後的拓跋珪,晚年開始因爲沉浸在自己所獲得巨大功勳而逐漸開始驕傲自滿,奢侈享受起來。同時由於拓跋珪自小出身於酋長之家,加上少年時期的顛沛流離,四處逃亡的生活,對於朝廷之中的各種爾虞我詐都十分的清楚,稱其生活在這種環境中,使得拓跋珪形成了一種暴戾和猜疑心重的性格。

根據相關歷史資料的記載,當時處於晚年時期的拓跋珪,需要經常服用大量的藥物,他經常的喜怒無常,對於自己所建立的統治集團重的官員都十分的不信任,一旦有官員說錯一句話,他都會採取嚴厲的懲罰措施,哪怕官員只是因爲喘息不均勻,或者是走路的步伐不對,他都會認爲這是官員們在表達對於他的統治的不滿,他就親自將這些官員殺害,並且將他們的屍體放在天安殿前。

北魏爲何會存有“子立母死”的殘忍制度?真相是什麼 第4張

此外,他還經常的追憶自己的前期的成敗得失,每次追憶起來就開始自言自語,就好像在給別人講述一樣。由此可見,拓跋珪由於長期的處於一種高壓和緊張的情緒之下,使得他晚年的精神狀況可能存在問題。而之前對於他母親干預朝廷政治的不滿也由此激發出來,所以這也是促使拓跋珪制定“子立母死”制度的一個重要原因。

加強中央集權統治的客觀需要。

在北魏建立初期的時候,當時各個部落的勢力還是十分強大的,由於拓跋部落於這些強大的部落之間長期存在通婚的關係,助長了北魏後宮中的母族勢力的同時,也能夠從皇太后手中所掌握的權力中獲得一定的利益,這對於當時北魏朝廷的政治穩定來說是極爲不利的。所以說,拓跋珪實行這種“子立母死”的制度,也能夠很大程度上遏制外戚部落勢力對於北魏政治的入侵,進一步穩定中央集權的統治。

雖然促使拓跋珪建立“子立母死”制度的原因有很多,這些原因看起來也都是十分合理的,但是拓跋珪卻忽視了最難控制的因素,那就是人性,當時的北魏依舊受到母系社會思想影響,再加上人的本性使然,對於母親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尊崇,所以後來拓跋珪實行的這種制度,最終引起了自己兒子的反對,自己也被兒子所殺。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