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古代科舉制度對朝代的興亡產生了哪些影響?

古代科舉制度對朝代的興亡產生了哪些影響?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科舉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徹底打破血緣世襲關係和世族的壟斷;“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會中下層有能力的讀書人進入社會上層,獲得施展才智的機會。爲何說科舉的興起會伴隨着一個帝國的滅亡呢?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最早起源於隋朝。隋統一全國後,隋文帝爲了適應封建經濟和政治關係的發展變化,爲了擴大封建統治階級參與政權的要求,加強中央集權,於是把選拔官吏的權力收歸中央,廢除九品中正制,開始採用分科考試的方式選拔官員。科舉從隋代萌芽,貫穿了其後中國整個封建史。世人唱誦科舉的公正同時,卻沒發現,科舉制度從根本上損害了當時時代的掌握着---門閥士族的根本利益,他們憑藉親黨關係影響國策進而獲取利益的手段被“砍”掉了。他們開始反擊,他們的力量是如此的強大,強大到垂死掙扎後,摧毀了一個本來該在中華歷史上大放光芒的帝國。

公元618年,大隋末代皇帝楊侑在東都洛陽放棄皇冠,大隋走完了他三十七年的國柞路途,淹沒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國柞之短,僅限於立國十五年的秦帝國。然而,隋之盛世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空前絕後。此時的中華帝國國泰民安、經濟繁榮、文化昌盛、社會安定,戶口銳長,墾田速增,積蓄充盈,甲兵強銳,幅員萬里。

公元581年,隋代北周立國而後攜大勢吞沒北齊和南方陳朝。其後立國24年,大業皇帝即位,向西親征吐谷渾,數月夷滅其國。北擊突厥,奪得聖人可汗之位,南平北越之叛亂,隋帝國威名遍佈東南亞,可謂赫赫武功。 然而這個龐大的煌盛的帝國就在其後的短短十年內迅速走向衰敗,最終被唐朝取代。

隋大業二年,全國有戶約890萬,口約4600萬。唐武德八年,全國戶數不足300萬,其中黃河下游地區直到貞觀中期戶數還不到70萬,約爲隋大業初年此三地所統計戶數470萬的七分之一。隋末唐初,羣雄並起,鋒鏑呼嘯,虎躍鷹揚,氣勢恢宏。而紛亂的羣雄背後,隱藏着一匹看不見的狼。那就是實際上操縱中土數百年的門閥士族,他們爲一己私利,置天下不顧,置黎民於水深火熱。隋末唐初也是中央政權和地方豪族的鬥爭之路。

說到科舉,就不得不說起科舉最大的反對力量----中國的古代貴族,門閥。有史記載,家天下的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門閥制度是如何衰亡的。大門閥從春秋戰國興起,古就有孟嘗君門客三千。周禮未崩壞之時,父傳子,萬萬代。門閥在三國至南北朝時期到達頂峯。南北朝時期國家混亂更迭,胡族入侵,國家的概念變得模糊,與此相對的是對家族觀念的看重和對家族利益的謀取。

政治總是黨同伐異,有什麼“黨”比親戚還可靠呢。於是門閥憑藉手中的資源和血緣關係,可以輕易控制朝堂權利。而爲了出人頭地,有才能的寒門士子被迫依附於大家族。選官只看出身的九品中正制度正是門閥政治的基礎。大一統朝代時期的門閥世家總是受到壓制。漢代孝武皇帝挾遠征匈奴的赫赫武功和中央威望,以軍功階層和小地主爲先鋒,對國內慊並土地成風的門閥世家的鐵血壓制和打擊,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門閥的發展。南北朝末期,隨着隋朝的建立中國再次統一在一個旗幟下。

但隋文帝發現,國家百廢待興,門閥力量強大。文官系統因爲九品中正制度控制在門閥手裏,軍隊裏面的門閥痕跡更加明顯。在當時,皇帝只不過是當時力量最強大的門閥罷了。此情此景,皇帝坐不住了,他開始動手。 皇帝改革的主旨只有一個,那就是高度的中央集權。自西晉以來中國近四百年的分裂歷史中,最爲耀眼的政治標誌就是門閥士族的政治。

這幾百年來不斷更替的大小帝國中。政權實際上都控制在背後的門閥士族手中。而"九品中正制”的選官制度確保了這一政治格局的延續。等到楊氏的大隋統一了中土,文皇帝藉助統一的時代大浪,使得中樞威望空前高漲,他毫不猶豫地廢棄了九品中正制,向“門閥士族”政治舉起了鋒利的屠刀,試圖把中國分裂的根源,把可能推翻楊氏國祚的禍根,徹底剷除。但延續了近四百年的“門閥士族”政治非常堅硬,這一刀是砍下去了,不過距離“門閥士族”政治的死亡卻遙不可及。

古代科舉制度對朝代的興亡產生了哪些影響?

隋煬帝接過了文帝的大棒。皇帝改革的主旨是加強中央集權。他催馬揚鞭,意氣風發,意欲一蹴而就,畢其功於一役,爲自己建下秦皇漢武之功業,爲楊氏的大隋建下萬世之基業。大業皇帝西征吐谷渾,數月夷滅其國,將失散多年的西域各國和大漠裏的絲路重新攏回中央帝國羽翼。而重頭戲便是藉着威望開始第一次改革。

帝國都城已經遷過去了,門閥受到的第一次打擊已經讓人坐不住了,再這樣下去滅亡是遲早的事,他們也開始反制。隋煬帝開始西征高句麗,這也是加強中央權威,是第二步改革的開始。門閥們開始行動了。隋煬帝三徵高麗,第一次親征出動大隋士卒百萬。不會想到百萬大軍竟然被一個小小的高麗國打敗了,而且近三十萬將士戰死疆場。這簡直是癡人說夢的事。

高麗國的軍隊有三十萬嗎?一羣蠻族拿什麼擊殺大隋近三十萬將士。突厥人強盛時期有控弦之士數十萬,卻一次次敗於大隋,而大隋沒有一次出動過二十萬以上的大軍。大隋被高麗擊敗?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發生的事。然而事實如此,帝國軍隊敗退了,丟棄了堆積如山的輜重物資,還有一眼望不到頭的袍澤屍骨,不可不謂慘敗。爲什麼會發生這種事?

期間涉及到的就是世家大族和皇帝的權力鬥爭...關隴貴族和山東貴族.河東世家們的鬥爭。門閥支持的盜賊勢力在大河兩岸蜂擁而起,騷擾着帝國將士們的後勤血脈。而在前線,門閥們指示控制的十二大將軍府率領的大軍互相傾軋,詆譭,手段殘酷。徵高麗失敗了,中央權威毀於一旦了,國力耗費殆盡,大隋十幾年就滅亡了。

古代科舉制度對朝代的興亡產生了哪些影響? 第2張

唐代皇族出身隋朝貴族,本身也是門閥,他們從隋朝的滅亡裏看到了教訓。在統一全國的戰爭後,馬上開始削弱門閥的力量,第一件事就是加強完善科舉制的推行,減小中央對門閥們政治依賴。第二,改善軍事制度,衛府軍官的選拔同時改變,加強中央對軍隊的控制力度。合理的田制分科考試的選拔制度。然後在以中央集團主政的基礎上實現寒士一族的崛起並就此壓制和削弱門閥世族。唐代藉此抑止門閥政治的發展。由史觀止,自唐代以後綿延數個朝代的有影響力的門閥大族已經不存在了。門閥政治被官僚政治所取代了。

科舉自從宋朝朱熹以後,新理學的發展,儒道越來越適合作爲統治工具,而減少了其學術和思想的活力,以儒道爲基礎的科舉制度也不可避免的走向僵化。到封建末期甚至出現了八股取士的標準。但無論如何,在中國古代歷史發展上,科舉起到非常巨大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