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歷史上禮崩樂壞開始的標誌是什麼?起源於何時?

歷史上禮崩樂壞開始的標誌是什麼?起源於何時?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9.2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春秋時期開始於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東遷東周開始的一年,止於公元前476年(周元王元年),戰國前夕,總共295年。接下來聽聽小編講一講他的一些故事。

秋晚期,孔子閱讀春秋史時痛心疾首,認爲春秋時代禮崩樂壞,導致百姓困苦不堪,於是理想化地認爲只要恢復周禮,以仁義治國,就能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

孔子口中的“禮崩樂壞”,主要是指維繫周朝統治的宗法制度崩潰,那麼“禮崩樂壞”到底始於何時?這事要從“烽火戲諸侯”說起。

周王室的衰落

周朝建立200多年後,在華夏先民的視角之外,一羣騎着戰馬,揮舞着青銅刀刃的戎族,像蝗蟲一般入侵華夏諸國,造成了一場可怕的侵略之潮。

當時,周朝統治者是周幽王,根據《史記》記載,周幽王寵愛褒姒,廢掉了王后申後與太子姬宜臼,改立褒姒之子伯服爲太子,爲了博取美人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戲諸侯”戲弄諸侯,最終當犬戎兵臨城下再舉烽火時,諸侯不再出兵,犬戎攻破鎬京,殺死周幽王、褒姒之子伯服,並將褒姒俘虜而去。之後,申侯、魯侯、許文公等推舉周幽王的原先太子姬宜臼爲天子,於公元前770年在申(今河南南陽北)即位,史稱周平王。

爲了躲避犬戎,周平王繼位後遷都洛陽,這是東周的開始。但由於犬戎凌厲的攻勢,周朝起家之地岐、豐都丟失了,東周王朝僅僅擁有如今河南西北部的一隅之地,方圓只有六百餘里,地窄人寡,與方圓數千裏的大諸侯國根本無法相比,只相當於一箇中等諸侯國而已,清華簡《系年》記載“周亡王九年,邦君諸侯焉始不朝於周”。

中央王朝衰落,地方割據勢力必然蠢蠢欲動,這是歷史的必然規律,所以此後“諸侯強並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與此同時,對於諸侯國不符合宗法的內政,周王室想幹涉也是有心無力。

晉國七十年內戰

與一般諸侯國不同,晉國與周王室關係非同一般。周武王有二個兒子,即周成王與唐叔虞,周成王在位時,將唐叔虞封在了“唐”地,後人慢慢擴張改爲“晉”。東周之初,晉國發生一場持續70餘年的權位爭奪戰,嚴重挑戰了周朝宗法制度,但已經衰落的周王室幾乎只能睜眼旁觀。

歷史上禮崩樂壞開始的標誌是什麼?起源於何時?

公元前745年,一代雄主晉文侯去世後,公子伯繼位(史稱“晉昭侯”),將叔叔成師封在了曲沃(史稱曲沃桓叔)。與禮不合的是,曲沃的面積比晉國的都城翼還要大,而按照周朝規定,大諸侯國的都城不能超過周天子國都的三分之一,中等諸侯國不超過五分之一,小諸侯國不超過九分之一。其實,曲沃比晉國國都面積還大並不關鍵,關鍵是成師擁有了對抗晉昭侯的軍政實力,助長了成師的雄心,地方可與中央分庭抗禮,那麼雙方遲早一天會爆發矛盾,更何況成師還是一位老辣的政客,史書記載他“好德”而“晉國之衆皆附焉”,曲沃成爲晉國第二政治軍事中心。

至此,晉國國君一脈與曲沃桓叔一脈,展開了長達七十餘年的內戰。

一,“曲沃代翼第一戰”,曲沃敗,晉君勝

前739年,在曲沃桓叔策劃下,晉國大臣潘父弒晉昭侯而迎曲沃桓叔,桓叔想趁機入翼奪權,但晉國國人起兵抗擊桓叔,桓叔遭遇一場失敗,無奈之下只能縮回曲沃。隨後,晉國立晉昭侯之子平爲晉君,史稱“晉孝侯”,叛黨潘父被誅殺。

二,“曲沃代翼第二戰”,曲沃敗,晉君勝

前724年,曲沃桓叔已經去世,其子莊伯繼位,他比父親更爲大膽,派人成功刺殺了晉孝侯,於是高高興興地準備接收晉君之位,但這一次晉國在荀國等國際援助下打退了曲沃莊伯,夢想破滅,莊伯退回曲沃。隨後,晉人復立晉孝侯之弟郤(xì)爲君,史稱晉鄂侯。

三,“曲沃代翼第三戰”,曲沃敗,晉君勝

前718年,曲沃莊伯改變策略,賄賂周桓王,並組成鄭國、邢國的國際聯軍,一同攻打晉鄂侯,晉鄂侯戰敗,逃奔隨邑(今山西介休市東南)。眼看大功告成時,曲沃莊伯卻背叛了周桓王,於是周桓王反過來支持晉鄂侯,還派虢公討伐曲沃莊伯,最終曲沃莊伯又一次失敗,但大大摧殘了晉君一脈的實力。

四,“曲沃代翼第四戰”,曲沃勝,晉君敗

前709年,曲沃莊伯早已在鬱悶中死去,其子稱繼立,史稱曲沃武公。陘廷與曲沃武公聯合攻打晉哀侯,曲沃武公大獲全勝,還殺了晉哀侯。但晉國翼都立晉哀侯之子小子爲君,史稱“晉小子侯”,曲沃武公沒能奪位。不過,曲沃一脈影響力大大增強,晉君一脈已經沒什麼影響力了。

五,“曲沃代翼第五戰”,曲沃敗,晉君勝

前705年,曲沃武公誘召晉小子侯而殺之,召之就來,來之就殺,這種隨隨便便殺國君的態度,讓周天子都看不過去,於是派虢仲率兵打敗曲沃武公,之後周立晉哀侯弟緡爲晉侯。可見,周王室雖然衰落,但還是有一定的實力與影響力,一定程度上還能維持“禮法”。

六,“曲沃代翼第六戰”,曲沃勝,晉君敗

歷史上禮崩樂壞開始的標誌是什麼?起源於何時? 第2張

前678年,曲沃武公快速滅掉晉侯緡,爲了防止周天子干涉,以至功敗垂成,於是迅速拿出大量珍寶賄賂新繼位的周釐王。在糖衣炮彈與晉君一脈已滅的事實情況下,周釐王乾脆任命曲沃武公爲晉君,列爲諸侯,史稱“晉武侯”。

至此,經過67年的艱苦鬥爭,曲沃桓叔姬成師一脈終於徹底打敗姬仇(晉文侯)一脈,奪得晉國正統地位。

禮崩樂壞的初始標誌

周朝建立之初,確立的繼承原則是“嫡長子繼承製”,繼承大業的嫡長子一脈是大宗,其餘分支出去的是小宗,小宗不能冒犯大宗。一旦小宗篡奪大宗,爲了維護禮法,周天子有義務號召天下諸侯討伐,爲大宗主持公道。

但在“曲沃代翼”的七十年中,曲沃一脈爲了奪位,不擇手段違“禮”之舉層出不窮,最終明目張膽地以小宗身份篡奪大宗之位。更爲關鍵的是,周桓王還有一定的節操,大體上還維護了禮法,但周釐王卻對小宗篡奪大宗給予認可,這對諸侯王的衝擊非常大。

1,周禮已經是不再不能侵犯。

2,周天子已經無力維持周禮。

因此,曲沃代翼成爲禮崩樂壞的初始指標事件。之後,諸侯違反禮法之舉更是層出不窮,以應對諸侯兼併與爭霸。還是以晉國爲例,按照周制“凡制軍,萬有二千五百人爲軍(12500人)。王六軍,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但晉國最多時有六軍十二卿,而且晉國的軍團編制很大,一軍人數在3萬左右,根本不符合周制。

晉國成也曲沃代翼,敗也曲沃代翼

晉武公以小宗篡奪大宗,卻也給晉國埋下滅亡的隱患,原因很簡單,猶如趙匡胤防備武將學習他玩得“黃袍加身”一樣,晉武公及其後世晉君也防備公族(王族)。晉武公與其子晉獻公在位時,對晉文侯嫡系進行清算,斬草除根免除後患都不算什麼,但自晉獻公開始,對自己一脈的親近公族也非常無情。

驪姬之亂中對羣公子的打擊殘酷無情,太子申生在新城曲沃自縊而死,重耳(後來的晉文公)流浪在外19年,夷吾流浪在外5年。後來,晉獻公定下的“羣公子外放諸國”規矩,不讓兒子們待在國內爭奪權位。

歷史上禮崩樂壞開始的標誌是什麼?起源於何時? 第3張

晉獻公去世後,立驪姬之子奚齊爲君,結果被裏克殺死;隨後,顧命大臣荀息立驪姬妹妹少姬之子卓子爲君,裏克又殺死卓子,之後迎立夷吾(晉惠公)爲君。晉惠公去世後,其子晉懷公爲君,這時重耳在秦國支持下回國,晉懷公出逃,之後被晉文公派人殺死。

總之,在這種不停地奪位之爭中,晉國國君信不過公族,甚至不停地清洗其他派系的公族,經過持續百年的消滅晉室近親公族的力量,導致晉國公族實力極其弱小。與此同時,外姓卿族與出了五服的遠支卿位公族,相當於職業經理人,因爲對國君之位沒有威脅,反而得到國君支持,至晉文公時期確定了六卿制,卿位家族能量得到空前釋放,晉國國力迅速增強,由此奠定稱霸百年的基礎,但這也導致卿位家族迅速崛起,而沒有公族制約的卿位家族愈發龐大,比如卿位郤氏家族達到“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軍”的地步,晉國逐漸爲卿位家族控制,甚至卿位家族趙氏、欒氏等後來都可以隨意弒君,最終韓趙魏三家分晉。

所謂“華夏文明看春秋,春秋大義看晉國”,作爲持續稱霸春秋近百年的晉國,最終卻落得被瓜分的下場,不免令人唏噓。

孔子眼裏的禮崩樂壞,是時代的倒退,但站在歷史長河中觀之,卻是時代的進步。不打破舊有的僵化的制度,不打破王侯將相有種的桎梏,又豈能迎來新生與進步?

但對晉國而言,在歷史傳統的慣性之下,晉國國君無法制定出更適合的制衡制度,於是按下了公族的葫蘆,卻浮起了卿族的瓢,有爲之君在位時,還能平衡諸卿與國君的權力,而昏庸之君在位時,卻只能任由諸卿侵蝕國君權力,以至最後晉國國君只能淪爲提線木偶,禮崩樂壞到了頂峯。

經過數百年的禮崩樂壞,最終中國人還是找到了解決辦法,即郡縣制,將權力收歸中央,從制度上避免“國中之國”的出現,建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國家,在此基礎上重新建立了一套禮樂制度。但郡縣制中的皇權過於集中,又給中國人帶來一個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