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朱元璋曾給過李善長三次安享晚年的機會,爲何他沒能抓住?

朱元璋曾給過李善長三次安享晚年的機會,爲何他沒能抓住?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7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李善長,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本站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洪武二十三年,已經年逾古稀的李善長因胡惟庸一案被處死,這位曾經與朱元璋一同出生入死的開國功臣,無奈含冤離世。有人說朱元璋心狠手辣,對待功臣不留情面,而事實上,朱元璋對於李善長已經仁至義盡了,他給了李善長三次機會讓他安享晚年,只不過李善長一次都沒能抓住。

第一次機會:辭官回家

在朱元璋眼中,李善長並不是一個普通的臣子。李善長比朱元璋年長21歲,在朱元璋攻打天下的過程中,這位長者與朱元璋一同出生入死,一同討論治國之策,在他的輔佐之下,朱元璋的統治地域出現了一片繁榮的景象。可以說,李善長是朱元璋最得力的下屬,也是他最信任的夥伴,最感激的師長。

朱元璋曾給過李善長三次安享晚年的機會,爲何他沒能抓住?

很多人說朱元璋心狠手辣,一上臺就將所有的開國功臣統統處死,但事實上,朱元璋並非是極度冷血之人,他也懂得感恩和獎賞。洪武初年,朱元璋讓李善長在冊封太子等大典中擔任了大禮使的角色,甚至還讓他擔任自己最愛的大兒子朱標的太師。除此之外,李善長還被封爲韓國公,被賜予了免死金牌,其風光程度在衆多開國功臣裏絕對算得上是首屈一指。

這一系列行動都在證明,朱元璋對於李善長的信任和尊敬已經到了無可復加的程度。洪武三年,李善長成爲了朝堂中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其權勢僅次於皇帝,朝堂內外都佈滿了他的關係網絡。至此,李善長登上了自己的人生巔峯。

可是自小飽讀詩書的李善長,不可能不知道“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自己的仕途越是坦蕩光明,越是在自掘墳墓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爲了保全性命,安度晚年,李善長以患病爲由辭官回家。此事一出,滿朝震驚,李善長怎麼能夠放下自己的全部地位和權力甘願當農民在家種地?皇上又怎能輕而易舉的允許這樣一位朝廷重臣回家養老呢?

別說其他的文武百官了,連李善長自己心中都納悶。原本自己向皇上提交的那份辭職報告就是一場作秀的表演,目的就是爲了告訴皇上,自己年事已高,權力和地位對我來說並不重要。誰能想到皇上真的就批准了他的請求呢?

朱元璋曾給過李善長三次安享晚年的機會,爲何他沒能抓住? 第2張

現在的李善長或許還想不到,皇上的這種做法實際上是在給他一個活命的機會。自從朱元璋稱帝,他就開始對任何可能威脅自己皇位的事情加倍的敏感,像李善長這種老臣,功高震主,是最可能威脅自己皇位的人,但念在他們對帝國有汗馬功勞,朱元璋打心眼裏也不願將他們處死。因此,功臣們主動退出權力中樞是最好的辦法。

其實朱元璋已經足夠仁至義盡了,在李善長退休後,朱元璋賞給了他無數的土地和佃戶,如果李善長足夠聰明,必然能安安心心的過好自己的晚年。可惜,離開權力中樞的李善長不甘心過這種清冷的生活,於是在第二年向皇帝上疏,稱自己想回到朝廷繼續工作。看在往日的情分上,朱元璋只得給了他一個主持修建宮殿的工作。可以說,這第一次活命的機會,因爲李善長的貪心而錯過了。

第二次機會:胡惟庸案

此時的李善長雖然已經被調離了權力中樞,但是他在朝堂上的威望卻絲毫不減半分。洪武九年,李善長的兒子李淇迎娶了朱元璋的女兒臨安公主,得到了這門皇家親,李善長早就應該滿足於現狀,想方設法的遠離帝國權力。

然而,正在此時,一位精明能幹的年輕人出現在了李善長的生活中,此人正是後來大名鼎鼎的胡惟庸。沒過多久,李善長弟弟的兒子迎娶了胡惟庸的女兒,李、胡兩家關係變得更加親密了。憑藉着李善長的這一層關係,胡惟庸的仕途一片平坦,很快就成爲了炙手可熱的朝廷高官。

後來的事情就不必多言了,大名鼎鼎的胡惟庸案一出,胡黨一系一併問斬。不光如此,朱元璋藉此機會不斷擴大此案的影響力,朝堂中共有一公二十侯被牽扯其中,幾乎把整個文官團隊都洗劫一空。

朱元璋曾給過李善長三次安享晚年的機會,爲何他沒能抓住? 第3張

作爲和胡惟庸一家有親密關係的李家,在此事中自然也是難逃其咎。1385年,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因爲與胡黨有聯繫而被告發,其實從這時起,朱元璋對於李善長一家人都已經非常忌憚了,但是他依舊看在李善長的面子上,沒有將李存義直接砍頭,而是發配到了崇明,留了他一條命。

胡惟庸一案有多麼的殘忍血腥,大家都是清楚的。在這種情況下,朱元璋還能顧及李善長的感受,實在已經是對他仁義至極了。可李善長呢?根本沒有向皇帝謝罪,甚至連一句感謝的話都沒有。其實如今的形勢對於李善長已經相當不樂觀了,假如李善長能夠看清實務,把自己置於一個退朝老臣的位置上,皇上也就不會追究他的問題了。可他偏偏恃寵而驕,全然不顧君臣之禮,這就讓朱元璋無法原諒了。

第三次機會:替人求情

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長老家的一處房子牆體坍塌,於是他向掌管軍隊的老友湯和借了三百名士兵,讓他們幫忙修整房屋。這本來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但湯和爲了不讓皇上懷疑,於是將此事原原本本地上報了朝廷。

在朱元璋眼中,一位在朝中能夠呼風喚雨的權臣,突然借用了大量的士兵,不管是出於什麼原因,都值得警惕。所以此時的朱元璋已經對李善長起了殺心,但李善長並沒有意識到自己處境的危險。

沒過多久,李善長的一名親戚丁斌因犯罪被流放,李善長大發善心,給朱元璋寫了一封信,希望皇上能夠看在自己的面子上饒他一次,給他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這件事,壓垮了朱元璋對於李善長的最後一絲信任。

朱元璋曾給過李善長三次安享晚年的機會,爲何他沒能抓住? 第4張

1390年,朱元璋派御史徹查丁斌案,在調查的過程中,丁斌供出了兩條足以置李善長於死地的證據,一是胡惟庸的謀反行動中有李存義弟弟的大力支持,二是胡惟庸曾經找李善長一同協商過謀反之事,只不過李善長說過,自己已經老了,你們看着辦吧。也就是說,雖然李善長沒有直接參與謀反,但是他默許了胡惟庸的行動。

就這樣,曾經位極人臣的李善長被夷滅三族。其實李善長有大把的機會可以安享晚年,免於一死,但他過分貪戀權力,恃寵而驕,罔顧君臣之禮,這才讓他最終走向了悲慘的結局。